“江已南至日南郡二十水”△容容、夜、纟卤、湛、乘、牛渚、须无、无濡、营进、皇无、地零、侵离。侵离水出广州晋兴郡,郡以太康中分郁林置。东至临尘,入郁。容容水,张步天认为《水经注》卷40记有容容水,或即卢容水。卢容水系金山郎究支流,在越南广治注入金山郎究。[1]。当然此论尚需进一步的佐证。牛渚,据民国二十五年《当涂县志稿》载:“牛渚砖,系采石新出土者,现藏张諟斋家。长九寸。一端中刻‘大吉’二字,上下八瓣花纹,厚九分,宽四寸;一端刻有反文‘渚牛’二字,宽四寸五分。‘渚牛’二字中有一斜画,想制案时误书‘牛渚’为‘渚牛’,而作斜画乙正之。此砖两端厚薄不同,当城门洞上之用。其时代想在晋宋之间。”《牛渚城考》云有城垣砖面世,此又说新出土城门洞砖,是为牛渚建城的又一佐证[2]。《元和郡县志》卷二八江南道宣州当涂:“牛渚山,在县北三十五里。山突出江中谓牛渚圻,津渡处也。圻,《文选》谢灵运《富春渚》注:“圻,曲岸头也。”牛渚圻在牛渚山北头,这里自古是横渡长江的津渡和上溯姑孰溪的入口。牛渚山南端有牛渚矶。矶,指水边石滩或突出的大石。此处正有一柱形大石立于江表,高约50米,俗称金牛柱。这便是牛渚矶的所在处。[3]孙吴时期,以牛渚为中心的区域在政治、军事局势中显示出特殊的区位作用。《读史方舆纪要》引元和志云:“采石西接乌江,北连建业,戍城在牛渚山上,与和州横江渡对,其地突出江中,自昔津渡处也”。献帝刘协兴平二年(年),孙策攻占扬州刺史刘瑶牛渚营,双方都清楚该地的重要性,曾一度对其展开争夺,但孙策最终占领了牛渚。此后,孙策以此为据点,转攻湖熟、江剩等皆下之。《三国志.吴书一》谓“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吴桂兵以为,这与孙策夺取了牛渚这一军事要地有着很大的关系。孙吴能尽有江东自此开始。[4]采石矶古称牛渚矶,李白钟情于采石矶的山水,多次登临吟咏,留下了许多诸如《夜泊牛渚怀古》等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和一些美丽传说。李白让采石名闻天下,采石也时刻纪念着李白,全国最大的李白纪念馆便坐落在采石风景区。(上述图文摘自周末周边游

课本上的马鞍山,耐人寻味的“诗城”南京文旅-08-09)须无、无濡,李嘉言认为:古之地名多有迁徙,椒丘必原在江北,即汉志所谓之全椒,至孙策乃移之于江南。钱穆即尝谓今江南之沅湘水即古时江北之涢襄水,见其《先秦诸子系年》三五六页。此外,如《水经》谓江南有须无水、无濡水,而注又谓江北有濡须水,亦江南北地名相同之一例。[5]按此在濡须水当于须无水、无濡水有渊源,待考。▲《三国演义》中的濡须之战早已家喻户晓侵离水,即今广西西南部左江支流明江。《汉书·地理志》临尘县:“又有侵离水,行七百里。”《水经·温水注》:临尘县“有斤南水、侵离水,并径临尘,东入领方县,流注郁水”。[6]备注:上述其余水系尚未发现较明确的线索。△无会、重濑、夫省、无变、由蒲、王都、融、勇外。此皆出日南郡西,东入于海。容容水在南垂,名之,以次转北也。△右二十水,从江已南,至日南郡也。日南郡,西汉元鼎六年(前)置,治所在西捲县(今越南平治天省广治西北广治河与甘露河合流处)。《水经·温水注》:“区粟建八尺表,日影度南八寸,自此影以南在日之南,故以名郡。”辖境相当今越南中部北起横山南抵大岭地区。东汉属交州。三国吴赤乌十一年()移治朱吾县(今越南平治天省美丽附近)。西晋太康初移治卢容县(今越南平治天省广田县东香江、蒲江合流处),后复还治西捲县。东晋永和中迁治比景县(今越南平治天省宋河下游高牢下村)。南朝宋治西捲县,南齐以后废。”[7]无会、重濑、夫省、无变由蒲、王都、融、勇外等上列各水,陈桥驿等认为均发源于日南郡西,东流人海。容容水在南部边疆,其余各水,均按次排列于此水之北[8]。……[1]张步天著,水经注河川概论,线装书局,.06,第页[2]摘自李子龙:李白诗中的姑孰、牛渚考,薛天纬主编;中国李白研究会,马鞍山李白研究所编,中国李白研究年集,黄山书社,.12,第页[3]李子龙:牛渚与太白楼述考,中国会议中国李白研究(年集)[4]吴桂兵:汉晋变迁考古学研究的地域意义——以安徽马鞍山地区吴晋墓葬为材料,江汉考古[5]李嘉言:《离骚》丛说,河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05)[6](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主译,水经注全译,山西人民出版社,.09,第页[7]来源:《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上1-7画》[8](北魏)郦道元著;陈桥驿主译,水经注全译,山西人民出版社,.09,第页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92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