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中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video_bjzkbdfyy/

拿出所有积蓄为儿子在县城准备的婚房,如今空荡荡地只剩下年迈的父母相互扶持。父母肉眼可见地迅速衰老,他们想在所剩不多的余生重温阖家团聚的幸福,可他们却不知道儿子到底是死是生。

于运俭、赵海芹夫妇来自河北省衡水市景县,都已是年逾7旬的花甲老人。夫妇俩生有两女一儿,儿子最小,从小就是他们的心头肉。

其实于运俭夫妇心疼儿子并非因为重男轻女,而是因为儿子一落地就患有先天性唇腭裂,他们觉得亏欠儿子,遂将全部心思都放在儿子身上。

于运俭夫妇时刻想着如何护儿子周全,却未料儿子在工作7年后,竟选择一声不吭地离家出走,自此再也没有音讯。

儿子出生在年的二月初四。儿子出生前两天,于运俭家养的驴因难产死亡,只剩下小驴嗷嗷待哺。两天后儿子出生,因先天性唇腭裂无法吃奶,而饿得哇哇大哭。

于运俭夫妇都是地道的农民,家境并不富裕,没有钱给儿子买奶粉,只得把炒面用水沏成糊糊喂儿子。

就这样于运俭夫妇准备了两个奶瓶,装上面糊后,一个奶瓶喂儿子,一个奶瓶喂小驴。

赵海芹记得当时喂儿子时,外边小驴饿得大声叫唤,可等到喂驴时,儿子又开始哭闹。那段时间赵海芹忙得脚不沾地,才好不容易把儿子与小驴都养活了。

赵海芹认为儿子嘴上的毛病是父母带来的,觉得对不住儿子,遂时常告诫两个女儿:“弟弟和你们两个不一样,身体有毛病太可怜,所以你们必须让着弟弟。”

那时于家很穷,家里没啥有营养的食物,于是家里母鸡下的土鸡蛋都留给儿子吃,两个女儿一口都吃不上。

有一次二姐看到弟弟吃鸡蛋的模样,实在太眼馋,竟假装会变魔术,将弟弟手中的鸡蛋骗过来,然后掰成两半。

就在二姐想把手中的半个鸡蛋塞入口中时,突然听到母亲的声音,竟吓得赶紧把鸡蛋塞给弟弟,然后溜进屋里。

二姐虽未吃成鸡蛋,但舔舔手上粘的蛋黄,依旧觉得淡淡的味道特别好。

从这个小细节可以看出,儿子因身体缺陷得到全家人的溺爱,在父母与两个姐姐竭尽所能的保护下成长。

后来儿子渐渐长大了,于运俭夫妇拿着家里卖驴的钱,带儿子到北京治疗唇腭裂。手术效果很好,儿子两翼旁只有淡淡痕迹,如果不仔细看和正常人没有区别。

可尽管如此,儿子还是因为唇腭裂的毛病,有些不自信,性格比较内向,不太喜欢与同龄孩子玩耍交流。

也许正因如此,儿子将时间都用在学习上,学习成绩非常好,一直到初中都是班上的第一名。

虽然父母对儿子没有太高要求,但看到儿子的学习成绩比两个女儿都要好,还是将希望的天平倾向儿子。

其实二姐学习也非常刻苦,而且学习成绩也不错,很有希望考上心仪的大学。但在二姐中考前两个月,父亲因病住院,养家重担都压在母亲肩上。

二姐看着母亲像男人一样在田间劳作,十分心疼母亲的不容易。当时中考生面临两种选择:一是读高中考大学实现人生梦想;二是读专科读职高,两年后毕业打工赚钱。

二姐为减轻母亲的负担,决定放弃自己的梦想,选择读职高尽快工作挣钱,然后由她供养弟弟读大学,毕竟弟弟的学习成绩是家里三个孩子中最好的一个。

儿子确实不负众望,在年以优异的成绩,被河北某重点大学录取。二姐回忆说,接到弟弟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全家人都兴奋极了,幻想着等弟弟大学毕业,一家人就算熬出头了。

只是有时期望越大失望越大,于家举全家之力供儿子读完大学,却未想到儿子没有一份工作能做长。

儿子本打算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发展。但母亲担心儿子在大城市打拼会遇到危险,遂为安全起见强行要求儿子回老家县城找工作。

儿子从小很乖,从未顶撞过父母,于是什么都没说,就听从母亲的安排回到景县。

随后母亲又开始担心儿子在单位与老家两头跑,怕路上车辆太多有危险,遂又决定给儿子在县城买一套房子。

父母的积蓄不够买房,又向二女儿借了一部分钱,终于给儿子在县城安了一个家。父母手里的钱花空了,可母亲还想攒点钱给儿子娶个媳妇,所以母亲当时的头脑中只有一个字就是“省”。

母亲要求儿子的所有收入必须上交,然后每天给儿子5元吃饭钱。一顿饭5元钱,对于一个青壮年来说确实不多。但母亲一门心思给儿子攒结婚的钱,从未问过儿子5元够不够吃。而儿子也未张嘴向母亲额外要过钱。

也许在母亲认知中,爱儿子就是为儿子安排好一切,可她从未考虑过儿子对这些安排是否喜欢。

其实儿子在县城过得并不开心,一直频繁换工作,7年间竟换了30多份工作,最长的一份工作也只做了四五个月。

“你怎么这样自私?爹娘以前为你付出多少?两个姐姐为你受了多少委屈?你还记得吗?现在爹娘已经60多岁了,你还在啃老,你一点儿都不知感恩,你还有脸待在这个家里吗?”

有一天二姐去看望弟弟,却惊讶地发现弟弟未到下班时间,就浑身湿漉漉地回家了,一问才知弟弟根本没去上班,而是一直坐在马路边,望着人来人往的街道发呆。

二姐气急之下大声斥责弟弟不懂事,父母这么大年纪了,还要辛苦劳作养着他。姐弟二人大吵一架弄得不欢而散,彼此之间再也没有了曾经的融洽,也很少再联系。

年3月15日,二女儿突然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说弟弟不见了。

原来事发前一天,父亲因为儿子工作问题,再次埋怨儿子已到而立之年,还不肯踏实工作。

父子二人为此发生争执。也许是话赶话,父亲一气之下顺口说道:“如果你再这样不着调,这个家就不要你了。”

一直被父母宠惯的儿子,听到父亲的话,顿时愣住了,然后一言不发地把自己反锁在卧室里,连晚饭都未出来吃。

起初父母也未太在意,直到第二天才知道儿子不见了。儿子走时没带钥匙,父母给儿子打电话也不接。父母这才着急地给二女儿打去电话。

一家人以为儿子只是出去散散心,可能很快就会回来。可七天过去了,十天过去了…儿子依旧未见踪影。

儿子消失三个月后,父母再打儿子电话变成了空号。直到那一刻,父母才确定儿子不是出去散心,而是离家出走了。

二姐得知弟弟离家出走,内心的愤怒无以复加。她不明白一家人将最好的资源都留给弟弟,弟弟还有什么不满足,竟作出如此伤人的举动。

父母不理解儿子为何如此绝情,可他们并未放弃寻找儿子。

年,父母通过各种渠道打听到儿子曾在沧州落过脚,于是派大女儿到沧州寻找儿子。可是大姐找遍整个沧州,也未找弟弟的踪迹。

年,母亲感觉医院检查,谁料竟查出乳腺癌,而且已经到了三期。

二姐拿着母亲的诊断报告,躲进厕所嚎啕大哭。她哭母亲的不容易,本该安享儿子孝心的年纪,可儿子却不见了。

母亲做手术那天,心里头盼着儿子能守在床边,可努力睁开眼睛瞅了一圈,依旧是两个女儿站在床头,没有儿子的身影。

母亲心里非常难受,但她经过多年反思,也开始明白是自己控制儿子太多,让儿子过得太压抑,才导致儿子离家出走的。

母亲虽然没多少文化,但她对自己的病也有一些了解。母亲生怕自己走在儿子回来之前,于是不顾身体虚弱,亲手给儿子缝制了16床厚薄不一,春夏秋冬四季都能盖的棉被。

母亲把棉被整整齐齐叠放在衣橱中,叮嘱女儿一定要让儿子盖上这些被子。二姐看到这一切,不愿母亲生前留下遗憾,遂决定加速寻找弟弟。

年,于运俭夫妇在《等着我》融媒体平台上,登记了寻亲信息。志愿者根据于家提供的年龄、照片等信息,第一时间在网络上展开寻找,很快就在天津找到了他们的儿子。

时隔7年,儿子仍然拒绝回家,因为他觉得只有离开那个家,离开那个环境,才能找到独立思考的机会。

志愿者并未就此放弃沟通。儿子在志愿者耐心劝导下,终于吐露心声,愿意与父母和解。

“娘错了,你能原谅娘吗?你走的这几年,娘没过过一个真正的年,你知道娘有多想你吗?”

“娘,你别这样说,以后我会回去看你们,陪在你们身边,不会再让你们担心的。”

于运俭夫妇与儿子相见那天相拥而泣,所有的恩怨在血脉亲情面前,都瞬间消融。

爱子必为之计深远,可有许多父母却不知怎么爱孩子,才是孩子需要的爱,以致以爱的名义伤害到孩子却不自知,反而责怪孩子不懂得感恩。

于运俭夫妇因为儿子先天缺陷,觉得对不起儿子,心里头总想补偿儿子,却又不知该怎么做,于是就千方百计将自己认为好的东西,都捧给儿子。

其实他们不知道最初给儿子的爱是一种溺爱,貌似将儿子保护得很好,却造成儿子面对困难,不知如何与他人沟通,从而迷失自己变得十分内向。

后来儿子读大学时,心理问题更加严重。儿子觉得自己已失去与他人沟通的能力,就像一座孤岛,心里一团苦水却不知该向谁倾诉,只得独自一人默默忍受疗伤。

儿子大学毕业后又面临工作、婚姻等问题,不知如何与现实妥协。儿子感觉压抑纠结,可家人不仅未与他交流沟通,反而一致责怪他不懂事。

儿子之所以选择离家,其实就是想逃避窒息的现实,去寻找可以轻松呼吸的空间。

其实儿子这些年在外边也受了不少罪,但他却觉得比在父母身边轻松许多,所以他一直没想过回家。

孩子的问题大多是父母造成的,希望于运俭夫妇认识到教育缺失之处后,能与儿子化解矛盾,尽享儿子陪伴在侧的幸福晚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8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