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衡水讯(通讯员柏川郑连池)斗转星移,日升月落,黑与白,夜与昼,一个轮回就是二十四小时;光阴似箭,人流如梭,每一个奋斗者不负韶华脚步匆匆。
姜国明,河北衡水景县中学高级教师,年大学毕业到景中从教至今,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目前担任高三年级主任。
姜国明以校为家,和学生同学习、共生活,从上午5点到晚上11点,一天18个小时,姜国明的节奏时刻跟着学生共振;每天签到签离达14次之多,确保与学生共勉“在正确的时间到正确的地点做正确的事情”;学生在,他在,学生睡了,他还在查寝,学生醒来之前,他已经等在宿舍门口,默默守护着;和学生一起跑操、一起活动……
这一天,是姜国明工作中普普通通的一天,也是他16年来工作生涯的一个缩影。他始终用实际行动阐释着“陪伴是最好的教育”!
责任和良心是他心中的基本准则
初见姜国明,是年元旦后的一天,气温接近0℃。走进高三教学楼(诚意楼),伴着书声琅琅,姜国明在每个班的前门与后门间游走,时而面露严肃,指向某个还在座位上乱收拾一通的学生;时而轻轻地将学生掉落的衣物挂在椅背上;时而咳嗽两声,提醒着教室的课前纪律……
从教学楼回到备课办公室,他只在工位上坐了五分钟,就又拿着笔记本来到了教研办公室,几位老师分坐在桌子两旁正激烈地讨论着,他轻轻地坐在了一头的位置上,迅速进入“自己的角色”。
“光合作用这个知识点有个别同学还是掌握不好”、“这本总复习教材对于新老师应该会有帮助”、“我认为这个知识点应该在周四的下午讲”……老师们在互相交流着教学观点与进度,姜国明则时而抬头观察老师,时而在本子上快速地记录着,转瞬也能无缝隙地加入到交流中去。“这个知识点建议以点带面去给学生剖析”、“应该让学生做完选择直接涂卡,检查的意义不是很大”、“期末考试是这样安排的”、“咱们的教学计划做到4月份了”……40分钟的教研,姜国明大部分时间处于沉默状态,时而简短的几句话却能提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直到在他的工位上看见一张标满了知识点的理综试卷,才明白这其中的缘由!姜国明表示,走上管理岗位后,面对的群体由学生变成了老师,更多时候是在处理老师与老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事情,对于知识点会慢慢地不熟悉,进而在处理教学工作上就不会那么顺畅,他觉得这样很可怕,于是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小计划:每两天做一套高考试题,每周给学生授课一次,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老师、服务学生。
“作为教师,心里要有两个东西:一个是责任,一个是良心。”姜国明告诉记者,“成绩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是要踏踏实实的,没有技巧没有捷径。对于随班老师来说更是一样,任何一个知识点都不能有疏漏,也不允许有疏漏,否则三年一周期的高考检验,你就会‘显形’。”
“到时间了!我要去物理调研了!”说罢,他从工位上的众多记录本中选了一本,又走进了那个教研办公室。
高三年级理综测试,姜国明按例巡查。记者张千摄
能给孩子授课,是件很幸福的事儿!
三尺讲台像有“魔法”似的,这时的姜国明,与初见时简直判若两人。
一边口若悬河地讲着磁场的知识点,一边观察着满教室的学生,时不时地抛出个问题,大家都积极地响应。不时,还提问个别学生,“这时,电流和磁场的方向与强弱是怎样的?”回答完,他还不忘鼓励学生,“这个点掌握好了,有进步!”
一会儿在黑板上画个图,一会儿用多媒体举个例子;一会儿在讲台上翻着教材有针对性地帮学生查缺补漏,一会儿又在教室里踱步观察;一会儿语调平和,一会儿又抑扬顿挫……下课铃响,45分钟的课时结束,学生将他团团围住,他耐心地一一解答!
姜国明每周都会自我安排给学生授课任务。他说,在课堂这个固定情境中面对面地与学生一同探讨知识,是件很幸福的事儿!既能了解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还能通过学生课上的反应,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也能使自己的知识点更牢固,不至于脱离教学岗位后“退步”!
河北衡水景县中学全校实验班会议。记者张千摄
宿舍中,姜国明和学生亲切地探讨着。记者张千摄
心系学生对家庭有诸多亏欠
年级主任不像班主任和任课老师,他不仅要负责教师日常工作检查,还要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和生活情况,和学生作息时间同步是最基本的要求。每天早上,在学生起床之前,他总是早早地就到了宿舍,中午的午睡和晚上熄灯后,他都要到宿舍转一圈才放心回家。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大部分时间“泡”在学校,对于家庭又是如何平衡的呢?
姜国明的爱人和他一样,也是景中教师,彼此能相互理解。对于孩子成长中的缺席,他十分内疚:“他现在还在上初中,等他上高中之后,作息和我的差不多了,我再弥补他。”当提到对于父母的照顾时,他有些哽咽,简单地说了一句,“爸妈很支持,家里都理解,工作需要!”说罢,他拿出查教师常规的文本夹,把刚刚填好的记录单有条不紊地夹好后,又徘徊在各个教室间开始了课前纪律巡查,走走、停停、记记……
查寝、查自习、备课、教研、上课、批改试卷、查课间操、查学生常规、查教师常规……姜国明说,我们都是每天如此,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没有热血澎湃的宣言,有的只是十年如一日的勤勉,有的只是对教师职业的执着和奉献,有的只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注:本文图片、视频均拍摄于上学期末)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5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