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宪宗时期有一位名将,名叫高骈(pián)。他是幽州(今北京西南)人,祖籍渤海蓚县(今河北景县),出身名门望族,祖父是南平郡王高崇文。

年轻的时候,高骈在禁军任职。有一天,他看见天空中飞过两只大雁,便对身边的人说道:“我如能发迹,便能射中。”说完就弯弓搭箭,朝飞雁射去。结果弓弦响毕,两只飞雁应声而落,它们的脖子被那一支箭贯穿在一起。众人大惊,从此称他为“落雕侍御”。

高骈祖上世代都任禁军将领,他也从禁军起家,后得以率军队西讨南征——平党项之乱,破吐蕃之犯,官至秦州刺史,安南都护。而后又以西川节度使入四川,剿平南诏。再以镇海军节度使入江南,几破黄巢。一时间威名大振,受封渤海郡王。

高骈一生戎马生涯,立功无数,只可惜晚节不保。他晚年昏庸,深信神仙之术,重用江湖术士,最后上下离心,被部将毕师铎囚禁并杀死。后来,《新唐书》还将其列入了《叛臣列传》,不禁让人唏嘘。

高骈不仅是一位勇猛的武将,还颇有诗才。他流传至今的一首唐诗,叫《山亭夏日》。历来被认为是描绘夏至时节的一首名作。

《山亭夏日》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七言绝句以近似白描的手法,向人们徐徐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盛夏风情画卷。时值夏日正午,绿树之下,阳光照耀下的树荫尤其浓密。池塘上映照着亭台楼阁的倒影,微风骤起,水面掀起了一波涟漪,接着满园就飘散起了蔷薇的清香。

值得一提的是,人们多认为第三句中的“水晶帘动”是指湖水被微风吹起,泛起的一圈圈涟漪,恰似随风摆动的“水晶帘”,而非是指生活中挂在门上的“水晶帘”。此外,第二句中的一个“入”字,也堪称是神来之笔,写活了池塘倒影的生动景象。

说来也巧,高骈的祖父南平郡王高崇文虽然目不识丁,但是也做了一首诗流传下来。那首诗的名字叫《雪席口占》。据说当时天降大雪,他手下的一帮文书们都聚在一起做起诗来。他凑上去听了听,一时兴起,说道,“那我也来一首吧。”然后就随口念出了这么四句来,故名《雪席口占》。

《雪席口占》崇文宗武不崇文,提戈出塞号将军。那个髇儿射雁落,白毛空里乱纷纷。

这首诗类似大白话,更是朴实,也不难理解。崇文是高骈祖父的字。他说自己崇尚武功,不崇尚文采。如今提戈来到边疆成了一名将军。手下哪个健儿把天上的大雁射下来了呢?原来是天降白毛大雪,随风乱舞。第三句中的“髇”(xiāo)本意指“响箭”。“髇儿”则是他家乡幽州的土话,就是“健儿”的意思。

历史上不知道有多少文人墨客都描写过寒冬盛夏,但他们大多数人的诗词,都消散在了历史的尘埃里。反倒是高崇文、高骈这祖孙二人,以名将之身,为后人留下了“一冬”“一夏”两首上乘之作,堪称是中华历史上的一段佳话。(文/世界历史那点儿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