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殿疯医院在哪 https://jbk.familydoctor.com.cn/bjbdfyy/

在河北省馆陶县的历史上曾经有着一条河,或者说以馆陶县为这条河的源头。关于这条河,无论是当地的地方志中,还是在时间跨度自东汉至清朝编撰的《水经注》《汉书》《太平御览》《读史方舆纪要》等全国性志书里也都有记载。

《馆陶县志》:屯氏河,《水经》大河故渎,北出为屯氏河。

《读史方舆纪要》卫河,县西二里,其旧渠即汉屯氏河也。

《水经注》:“大河故渎北出为屯氏河。”

《汉书·沟洫志》:“自塞宣房,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县,分为屯氏河,广深与大河等。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汉名屯氏河,隋大业中疏为永济渠,亦曰御河。

在馆陶南部向北决出的屯氏河

此外,在隋朝建立之前为北周,当时新设州郡之风盛行,以馆陶县城为治所就新设了一州。给新州命名往往会以当地名川大山的名字,来作为州郡之名。馆陶县境内曾经有过的“屯氏河”,就成为负责给新设州郡命名官员的选择。但是,可能是这名官员老眼昏花,也或者是用毛笔书写的“屯”和“毛”两个字太过于接近,以致于这个新设之州就被命名“毛州”,唐朝颜师古评价道:“隋(因命名时为北周末期,有时被认为是隋朝所为)室分析州县,误以为毛氏河,乃置毛州,失之甚矣。”,还因为这件事,留下了一个成语“屯毛不辨”。

古代地图中的毛州、阳平郡同治馆陶城

其实北周末期设置“毛州”之时,距离屯氏河消失已经多年了,并且屯氏河从出现到消失,也仅有70年的时间,那么为何如此多的志书对它都有记载,并且还以它来命名州名呢?

先看一下屯氏河存世的时间

《汉书·沟洫志》记载屯氏河出现的背景时,是这么说的“自塞宣房”然后才“后河复北决于馆陶县,分为屯氏河……”。

“塞宣房”是指在汉武帝时期,堵塞黄河瓠子口决口一事。黄河在汉武帝元光中期,于瓠子口决口,但当时由于部分大臣认为“江河之决皆天事,未易以人力为疆塞,塞之未必应天”,江河的决口是老天爷的安排,不能轻易决定由人力去堵塞,堵塞了就算是和老天爷做对,因此就没管这个决口。

汉武帝塑像

20年后,汉武帝到泰山去封禅,发现瓠子决口造成的损失极为巨大,才下决心要堵决口。元封二年(前年)让群臣从官自将军以下都背着柴草去堵塞决口,成功后在决口处建了“宣房宫”,后来“宣房(后为防)”成为后世治河防洪事业的代名词。

屯氏河就是出现在建宣房宫后不久形成的,但具体时间仍然没有,既然说是不久,姑且认为就是在元封三年吧,屯氏河消失的时间却在《汉书·沟洫志》中很具体:“元帝永光五年,河决清河灵鸣犊口,而屯氏河绝”,汉元帝已是汉武帝的孙子了,其年号永光五年为公元前39年,因此以元封三年为冲出屯氏河时间来计算,屯氏河存世时间共计70年。

这样的时间长度,在我国几千年历史长河中可谓是短短的一瞬!

屯氏河流经哪些地方,长度有多长呢?

《汉书·沟洫志》记载屯氏河“经魏郡、清河、信都、勃海入海”,这四地是当时的郡,其中魏郡、清河、信都属冀州刺史部,而勃海则属幽州刺史部。

如果从地图上来看,屯氏河在馆陶南从黄河决口而出,大约行经馆陶北、临清南、清河东、景县南、至东光县西再次汇入黄河本流。在今天的卫星图上测量从馆陶南到东光县西的直线距离多公里,考虑到河流有曲折,估计屯氏河长度约有公里左右。

馆陶南至东光西直线距离公里

再看这条存世时间极短、长度也不算很长的屯氏河为何在古代却极受重视

一是当时全国的中心在黄河中下游,在人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2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