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皮肤科医院简介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罗斌冰草书:《别董大》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白话直译: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暗昏昏,北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哪个不识君?(——这段直译摘自百度百科)注:《别董大二首》是唐代诗人高适的组诗作品,是高适在送别友人时创作的两首七绝,其中第一首堪称千古绝唱,是送别诗中的典范之作。所以,这里只讲第一首。题目中董大其人因高适没有注明身份,故无法确定。敦煌写本《唐诗选》残卷题为《别董令望》,但此董令望不可考。有学者认为,董大就是当时著名的琴师董庭兰,因族中排行老大而称董大。现代基本采用此种说法。作者简介:高适(—年),字达夫,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天宝八年(年)进士及第,永泰元年(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高适写边塞,苍茫而不凄凉,赋送别,荒渺而不凄切,皆脱前人窠臼,开一代诗风,其诗又以厚重深沉著称,擅长古风,所写边塞诗在冰寒之中包含着热力,在荒凉之中蕴涵着活力,是边塞诗派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以上资料来自度娘)罗斌冰草书:《别董大》创作背景:《别董大》创作于年,即唐玄宗天宝六年,离高适进士及第还有两年。高适自20岁离家到长安,便开始了他此后的游历生涯。他的游历,一方面是因为科考落第,想要再寻找报国之门,另一方面也是通过游历增加见识并结交朋友。年春,吏部尚书房琯被贬出朝,门客董庭兰也离开长安。冬,44岁还在游历的高适与董庭兰会于睢阳(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县南),作此《别董大二首》。高适这两首诗,尤其是第一首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两句一经问世,便传诵天下,引来无数知音感慨。两年后,年,即唐玄宗天宝八年,经由睢阳太守张九皋所荐举,46岁的高适应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尉。(有道科是唐朝不同于科举考试的另一种人才举荐和考核制度,即经由地方大员或中央官员推荐,参加专为有道德、才艺等的人举办的有道科考试。)02:21作品赏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曛:xūn,暮,昏暗,落日的余光。)这是送别的场景:是时,乌云蔽日,阳光于云层之上,透不过云层也投不过云层,惟留暗黄天色。望去,便是千里的黄云,即使是白日,也若日暮黄昏。这样的天日该是压抑的吧?可是,看那呼啸北风中遥飞的雁,还有随风纷纷扬扬的大雪,这大野即便苍茫,又何尝不是旷远?如此,以景致抒心境,显现的是人心的窄与宽、胸襟的狭与阔、气势的羸弱与磅礴。于是,人之格局由此得见,但遇坎坷磨难,或自怜抱怨不思进取,或刚毅坚韧迎风而上。诗人高适,属于后者。二十多年不得志还能有如此格局的人,送别朋友的时候,该说些什么呢?董大,豪迈地走吧,潇洒地走吧,天大地大心更大!记住,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如此铿锵励志的送别,干净利落,什么离情愁绪,什么低徊留连,不要!真朋友,懂你要什么,所以,不要担心前方的路上没有知己,你如此才情,普天之下,还有谁不知道董大你呢?人生是需要知音的,哪怕千古难觅。董大是幸运的,即便他落魄之后,至少还有高适是他的知音。是的了,不管当时的普天之下有多少人知道和赏识董大,但一千多年来,因为高适,因为高适的这首诗,真真是担得起“天下谁人不识君”了。而且,高适以此诗激励董大,也激励了自己,更激励了后世太多太多的人。所以,不管你逆境几番,或你的朋友逆境几番,请一定不要沮丧沉沦。赠自己也赠朋友吧:坚持!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知识点: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据统计,唐以前的边塞诗,现存不到二百首,而《全唐诗》中所收的边塞诗就达两千余首。其中有些宏伟的篇章不但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极具历史意义。不过,也有人认为,早在春秋时期的《诗经》里就有不少的边塞诗。这是学术研究的课题,我们这里不做分析。不管边塞诗蒙启何时,汉魏六朝时代开始发展、隋代兴盛、唐代鼎盛是准确的。汉魏六朝广义是指中国历史上的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分为三国(曹魏、蜀汉、东吴)、西晋、东晋和南北朝,一共六个朝代,因此被称为“汉魏六朝”。狭义的汉魏六朝和政权的传承有关,一是指东吴、东晋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这六朝都在建康(今南京)建都。二是指具有继承关系的曹魏、晋朝以及南朝的宋、齐、梁、陈六个朝代。边塞诗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和这近四百年的历史有关。这个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为频繁的时期,大大小小有三十余个王朝。由于长期的封建割据和连绵不断的战争,边疆军民的生活和将士保家卫国的情怀便成为了歌咏的诗意题材。之后,是隋朝的统一。大一统的霸气,为边塞诗的壮怀和高扬提供了豪气,尤其是壮怀激烈又才情横溢的隋炀帝,虽是后世骂名很多,但他的边塞诗文采飞扬且铿锵大气,是继曹操之后扛鼎豪放派的第二人,唐太宗李世民对隋炀帝的诗文到了痴迷的程度,经常不自觉地就吟出隋炀帝的诗文,不自觉地就击节叫好。他还把隋代旧庭里的乐官请过来,把隋炀帝的诗作谱成曲,一起唱和。再之后,到了诗歌的华宴时代,唐朝。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参与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边塞诗的创作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时期,边塞诗多昂扬奋发的基调,艺术感极强。这和当时强大的边防和高度自信的时代风貌有关,也和当时建功立业及“入暮制度”有关。文人普遍投笔从戎,赴边求功,正如杨炯诗言“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还有岑参诗言“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丈夫一英雄。”唐朝是一个全民皆诗的时代,几乎所有的大诗人都写过边塞诗,李白杜甫不用说,就连诗佛王维也写过“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城。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初唐盛唐的边塞诗立意点在国家民族,气势雄浑豪迈。之后的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主要矛盾从边塞转到了国内。如此,士人、诗人的壮志难酬,他们的清高和面子也不允许他们为权力者讴歌。如此,缺少了写作的基础,边塞诗也就少了。还好,这也为宋词中边塞词的崛起奠定了基础,尽管不知道为什么学者们将宋朝分了很多类却就是没有边塞词,但边塞词一定是宋词中最为灿烂辉煌的华章,比如范仲淹的《渔家傲》、陆游的《谢池春》、岳飞的《满江红》、辛弃疾的《永遇乐》等等,宋朝的文臣武将大多是文武双全的。以后我们讲宋词的时候,会重点讲到。最后,列举边塞诗的一组关键词: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胡雁、鹰、夕阳、大漠、长河、长城、边城、胡天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518.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65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