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衡水之歌”
——记“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暨集中采访活动之“生态衡水”篇
环境就是民生,蓝天也是幸福。
坚持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衡水人民的生态获得感不断增强。9月9日,市委宣传部、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围绕“生态衡水”举办了媒体见面会和集中采访活动。此场活动是“壮丽70年·美丽新衡水”系列主题媒体见面会暨集中采访活动的第三场,介绍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近两年来,衡水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打赢蓝天保卫战、全面落实“水十条”、园林建设及绿化工程推进、衡水湖综合生态治理等方面的工作举措和取得的成绩。
来自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利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衡水滨湖新区的相关负责同志围绕“生态衡水”主题,与媒体互动交流,详细回答了大家关心的问题。随后,众多媒体分别到衡水湖、中湖大道等地进行了实地探访。
重拳出击打好蓝天保卫战
在市生态环境局“两网两系统”智慧平台上,点开污染源自动监控网,一个个重点排污企业的名称显现在监控大屏上,排放类型、排放口等信息一目了然。
“我们执行24小时专人值守制度,发现问题随时梳理和交办。”市生态环境局信息中心主任王文通告诉记者,网格员接到问题线索后,一般情况下40分钟内到达现场排查问题,2小时内向系统反馈调查处理情况。
线上千里眼监控,线下网格员联动。“两网两系统”让我市环境治理更及时、更科学、更精准。
作为京津冀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城市,自年全国实行74城市空气质量排名以来,衡水一直在“后十名”徘徊。
坚决甩掉“黑帽子”!我市坚持高位推动,成立了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双主任”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出台了史上最严的“1+27”系列文件,每周一会强力推动大气污染防治。
还老百姓繁星闪烁,我市治本攻坚、重点突破。
在全省率先编制完成“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清单),坚持正向激励和负面约束并重,以环境污染治理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年以来,我市大力开展“散乱污”企业整治,先后开展了10余轮次拉网式排查,仅安平一个县就排查整治家,关停取缔家。这些低端企业腾出的市场空间,迅速被一批规上企业、优质企业补上,全县丝网生产总量不降反升,生态建设和高质量发展实现良性互动。
积极竞争入选第一批北方地区清洁取暖试点城市,主城区热电联供,县城集中供热,农村已发展气代煤、电代煤67.8万户。主城区个建筑工地全面落实扬尘治理措施,道路机械化清扫保洁范围由50平方公里扩大到平方公里。建设了12条绕城通道,淘汰老旧机动车辆,在全国率先实施冬春季公交车免费乘坐政策。依托精准传送的污染源监测数据,对全市家涉气工业企业实行“一厂一策”精细化减排,停限产减排措施细化到每个企业、每个工序,并确定23家减排标杆企业。
一系列措施有力推动了衡水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我市率先摘掉了“全国后十”的黑帽子;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年度全国空气质量改善幅度较大的10个地级市中,我市排名第一;国务院办公厅发文对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我市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喜获奖励。
科学施策加快实现水清岸绿
一湖碧水,十里荷香。初秋的衡水湖,水清岸绿,让人心旷神怡。
湖里,芦苇环绕的小岛绿意盎然,其中一座却略显“光秃”。“这是由湖底淤泥堆积起来的小岛,成了鸟类的又一个栖息之所。”衡水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总工程师、研究员李宏凯说,
“京南第一湖”——衡水湖,是我市最大的生态优势,也是市民最值得骄傲的自然资源,我市不断加大保护力度,守好、护好“这盆清水”。
下大力搬迁了周边家企业、作坊,拆除了60万平方米沿湖各类建筑,封堵了所有入湖排污口,更换燃油船为电动或燃气动力船,一次性全部取缔了1.38万亩网箱、拦网,收割蒲草20万平方米、清除淤泥80万立方米,在环湖周边增加生态涵养林1万亩,实施引黄、引卫等跨流域调水工程,衡水湖水环境明显改善。水质由曾经的劣Ⅴ类提升到Ⅲ类,大气负氧离子含量高达个/立方厘米,鸟类由保护区刚建立时的种增加到种。
在加强湿地保护修复的同时,我市将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及实验区中对生态有重要影响的32个村庄1.8万人进行生态搬迁,分两期5年完成,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衡水湖保护区的影响。这里,将真正成为衡水的绿肺、鸟类的天堂。
衡水,伴水而生,因水而兴。让潺潺清水长流,是全市人民的心愿,也是绿色发展的需要。
年以来,我市全面推进河湖长制工作,编制完成了全市分级河湖名录,详细标注河流湖泊基本情况。设立市、县、乡、村四级河湖长,按属地原则实行分段管理,做到一河一长、一湖一长。同时明确各级河湖长职责,以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执法监管等为主要任务,对所负责河流依法进行保护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
让河湖重现碧波美景,我市扎实开展河湖“清四乱”专项整治工作,针对河湖管理范围内存在的“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向河湖顽疾宣战,切实提升水生态环境质量。截至目前,全市共排查河湖“四乱”问题个,已销号个,剩余问题今年11月底前全部清零。
我市还深入开展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投资18亿元推进黑臭水体治理工程。年底前,9段黑臭水体和个农村纳污坑塘将实现“双清零”。
碧水保卫战深入推进,湖清水美的衡水渐行渐近。
植树造林让城乡遍染绿色
无论是漫步还是快行,中湖大道总能让人身心愉悦。
“有湖,有树,有花,有鸟,有好空气,你说多美!”近日,桃城区郑家河沿镇的多人在中湖大道健步走,绿美廊道让大家感叹:“怪不得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了。”
中湖大道是桃城区通往衡水湖方向的一条迎宾景观大道。年,我市按照AAAA级景区重点打造“一轴”(中湖大道)、“一心”(游客中心)、“一标”(地标性建筑)、“三河”(滏阳河、滏阳新河、滏东排河)“四园”(桃柳伴春、梅开五福、情漫樱花、海棠花溪),形成串联中湖带状公园、河沿镇区、湖区生态旅游乡村的标志性景观大道和绿色景观长廊。
中湖大道是我市紧紧围绕建设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战略定位,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市紧盯国家森林城市创建目标,大规模、高质量发展推进国土绿化,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作、全社会广泛参与的原则,深化造林机制改革,重点实施了环湖环城绿化、绿美廊道建设、林业园区建设、县城村庄绿化四大重点工程,全面提高了造林质量。
环湖环城绿化实现增量提质。按照“三季有花、四季常绿”和“绿化、美化、香化”总要求,我市高水平编制了《衡水湖环湖绿化规划》,在衡水湖及相邻桃城区、冀州区、滨湖新区、高新区实行了森林围城、森林围湖行动,着力构建中心城区周边米宽综合防护林带。实施了四区城市组团间的生态绿化工程,重点打造了省园博园、市植物园、桃城中湖大道等一批环湖绿化精品生态工程。
绿美廊道建设实现添绿增彩。按照“大体量、宽林带、多树种、大苗木”的要求,我市坚持单侧绿化宽度不低于米的标准,重点对市内的公路、铁路、河流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打造了大广高速、邢衡高速、大运河、滹沱河等重点绿化美化工程。
林业园区建设实现绿富结合。我市以土地流转为抓手,坚持“生态、高效、富民”的原则,重点打造规模化、集约化、高效化林业示范园区。共建成千亩以上林业园区个、总面积44.2万亩,打造了阜城县千顷洼省级森林公园、武邑红梨种植基地、景县城郊森林公园等多个万亩林业示范园区。
县城村庄绿化实现生态宜居。大力推进县城环城米宽以上的生态防护林带建设,结合各县特点打造郊野森林公园。村庄绿化按照绿化覆盖率达到30%以上的标准,开展环村林建设及住宅庭院、道路街巷、河渠坑塘、广场游园等绿化美化工程,打造记得住乡愁的美丽森林乡村。
“到年,我市将实现市域森林覆盖率在35%以上。”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调研员王彦春说。“森林走进城市、城市拥抱森林”的梦想正逐步变成现实。
来源:衡水日报社
记者:段文雅
编辑:赵亚菲
校对:李子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5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