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澄(年~年),字子惠,渤海郡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
东魏时期权臣、政治家、军事家,北齐王朝奠基人之一,齐神武帝高欢嫡长子,母为高欢正妻娄昭君。
武定七年(年),高澄完成夺取东魏皇位的准备工作,受禅前夕为膳奴所刺杀,时年二十九岁。
同母弟高洋建立北齐之后,追封皇帝,谥号文襄,庙号世宗。
那么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北齐文襄帝高澄的精彩人生,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北齐文襄帝高澄的生平简介早年经历北魏正光二年(年),高澄出生于怀朔镇(今内蒙古自治区固阳县)。
他自幼聪颖过人,能言善辩。
十岁时曾独自出马,招降高敖曹。
十一岁时,以高欢特使的身份,两次去洛阳朝觐孝武帝元修。
十二岁时,娶东魏孝静帝元善见的妹妹元仲华为妻。
当时高澄经常被高欢叫去谈论时事政务,每次高澄都对答如流,并且详加剖析,丝丝入扣,令高欢极为赏识,从此让他参与军国要务的筹划。
年少宰辅东魏天平三年(年),高澄自请入东魏朝廷辅政,并加领左右京畿大都督。
朝臣们虽听说高澄年轻老成,有风度、有见识,但总觉得他是个少年,心里并不服气。
当看到他驾驭全局,有胆略、有气魄,在朝堂上做宰相时听断如流,处理问题及时妥切,不由得个个心悦诚服。
元象元年(年),高澄兼任吏部尚书。
兴和二年(年),高澄加大将军,领中书监,仍代理吏部尚书。
北魏从崔亮开始挑选官员就论资排辈,不按才能选取。
高澄废除了这一个制度,开始根据才能名望挑选官员,亲自写书征召各地有才学有名望的士子为朝廷效力。
当时品德好、有本事的人,都得到了提拔重用,有的一时安排不了相应的位置,高澄就将他们召为宾客,在自己府中供养起来,有时间便与他们一起游园娱乐赋诗,使这些人各得其所,各尽所长。
自从河阴之变后,尔朱荣为了安定朝中人心,上奏滥封官爵。
赠荫一事,渐渐变得杂滥无章,平庸无能的官员动辄高官厚禄,被有识之士所非议。
武定年间,高澄开始纠正其过失,使得追赠褒扬渐有章法。
高澄推荐铁面无私的崔暹为御史中尉,严厉打击那些无法无天的贪官污吏,尤其是窃据高位的权贵,有许多人被绳之以法。
官场风气大有改观,人心为之一振。
兴和三年(年),高澄在麟趾阁和群臣编纂议定了律法《麟趾格》,并颁布天下。
《麟趾格》是《北齐律》的蓝本,又是隋唐律法的直接渊源,影响一直波及后世。
在高澄的主持下,朝廷将治国的政策书于榜上,公开张贴在街头,供天下百姓自由评论,发表意见。
对那些提出建议或批评时事的人,都给予优厚的待遇,即使言过其实或言辞激烈,也予以宽容,不加罪责。
由于百姓的称赞,高澄的威望更加上升。
在这段时期内,东魏与南方的梁朝关系比较和睦,双方的使节往来频繁。
然而,为了显示各自的“国威”,东魏与南朝梁的使节都竭力在言辞、才学方面争锋,常常出现热烈辩论的场面。
无论是梁使至邺城(今河北临漳),还是魏使至建康,都是如此,久而成为惯例。
高澄则乐于此道,每当设宴招待梁使,高澄或者亲自到场,或者派遣属下与会。
凡是东魏方面有所妙论、他都兴奋异常,为之鼓掌助威。
他也因此召揽了一大批文人学士,或罗致门下,以为宾客;或推荐给朝廷,出任各级官吏。
严惩贪墨东魏兴和三年(年),有雀衔永安五铢置于高欢座前,高澄令百炉别铸此钱,又称“令公百炉”钱。
北魏末年战乱,导致经济紊乱、货币贬值,民间私铸大量假钱。
高澄在武定初年开始改革这项弊政,令人前往全国各地,将铸钱用的铜和原有的钱币收集起来,重新铸造。
然而民间偷铸假钱的情况仍然屡禁不绝。
因此高澄在武定六年(年)进行新的货币改革,改用悬秤五铢。
东魏武定六年(年)所铸永安五铢,号称“重如其文”,是一种足重货币。
它的铸造是魏晋南北朝货币史上由乱到治的转折点,是后世足重货币“开皇五铢”的先驱。
为促进足重货币的流通,高澄还采取了强硬的手段,《魏书·食货志》:“计百钱重一斤四两二十铢,自余皆准此为数。
其京邑二市、天下州镇郡县之市,各置二称,悬于市门,私民所用之称,皆准市称以定轻重。
”由于武定六年永安五铢,曾被作为标尺,悬在市场的门上,以称量入市货币的轻重。
因此在钱币学上,一般也将武定六年的永安五铢称之为“悬秤五铢”。
北魏末期战乱,很多百姓流离失所、四处逃亡,被地主豪强所控制,变成奴隶,或编为私人武装。
这些豪强不缴税,也不上报奴隶数目,藏匿人口,暗地里保留了很多的钱财和奴隶,导致东魏的户口数目和税收锐减。
又因此拥有大批私兵不受朝廷管辖,严重影响到国家稳定。
高澄辅政之后,几次派高隆之等人前去河北括户,“又大括燕、恒、云、朔、显、蔚、二夏州、高平、平凉之民,以为军士,逃隐者身及主人,三长,守令罪以大辟,没入其家。
于是所获甚众”。
户口增加,百姓回到土地上耕种,缴税给国家,国家财政税收也因此充裕。
括户过程中打掉了那些地主豪强,他们的财产也被充公,给朝廷提供了不少军资,被搜出的奴隶和充公的私兵也给国家提供了充足的兵源。
对于河北一带的豪右门阀在乱世中逐渐形成了日益强大的乡党,高澄也进行了逐一的打击和削弱。
其中高慎、李元忠等人或被贬斥或永不叙用,解除了一定的隐患。
当时私盐泛滥,官盐产量远远跟不上,而私盐则利用市场交易偷逃高额盐税。
右仆射崔暹建议在海滨盐场大量增灶煮盐。
而高澄则听从度支尚书崔昂的建议,关闭盐市,允许民间私盐卖给官府,只收取少量盐税。
此法平衡了官府与私人在盐务方面的矛盾,令双方获利。
经过这一番改革整顿后,东魏政治经济开始走上正轨,勋贵势力受到抑制,高澄作为高欢继承人,从此地位彻底稳固。
剿平叛乱东魏武定四年(年)十一月,高欢在征伐西魏的过程中身患重病,旋即班师,同时飞速将高澄召来,一起护送至晋阳。
当时身为司徒、河南大将军、大行台的侯景,早有异志,只是碍于高欢的威信与实力,才不敢肆意妄为。
当候景听到高欢患病的消息后,就立即在荆州等河南之地拥兵自固,谋生异图。
高澄深知形势险恶,故在父亲高欢于武定五年(年)正月丙午日去世之后,秘不发丧,迅速采取措施巩固自己的权力与地位。
五天后,侯景正式背叛东魏,投靠西魏,一连攻下不少城池。
高澄派遣韩轨督诸军讨伐侯景。
不久,侯景又投靠南朝梁,粱武帝萧衍封他为河南王。
高澄一方面部署诸将征讨侯景,另一方面则密切注意境内其他各州的情况,防患于未然。
他安排其弟高洋为京畿大都督,留守于邺城,并让黄门侍郎高德政辅佐之。
自己则在同年六月回到晋阳后,为其父发丧。
七月,高澄为使持节、大丞相、都督中外诸军、尚书事、大行台、渤海王;而其弟太原公高洋则摄理国事。
高氏兄弟牢牢地控制了东魏朝政。
高欢曾遗命高澄重用慕容绍宗。
高欢死后,高澄前后派韩轨、元坦、高岳等人率兵与侯景对敌,全无效果。
高澄因为慕容绍宗是尔朱荣余党,不敢轻易重用。
陈元康以慕容绍宗向其行贿探听高澄态度为由,劝谏高澄放心任用。
五月,慕容绍宗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
侯景造反后,军容强盛,加之对东魏诸将非常了解,因此十分猖狂。
韩轨率兵前来,侯景轻蔑的称其为“啖猪肠小儿”。
高岳前来,侯景仍不为所动,说其“兵精人凡”。
直到听闻慕容绍宗前来,方才“叩鞍有惧色”,自言自语地嘀咕:“是谁叫这个鲜卑儿(高澄)派慕容绍宗来,果真如此,高王(高欢)应该不是真死啊”。
高澄重用慕容绍宗,于寒山击溃南梁大军,生擒南梁主帅萧渊明,并派出大军追击侯景于悬瓠。
慕容绍宗率领刘丰生、段韶、斛律光等大将,于涡阳大破侯景。
武定六年(年)三月,高澄亲自领兵南下虎牢、洛阳,于新城擒西魏大将裴宽。
攻占两淮武定五年(年)底,侯景退到涡阳(安徽蒙城)拒守,抵挡不住东魏追兵的围困,在几个月的对峙之后,被慕容绍宗在决战中击溃,全军覆没,最后带领八百名残余部队南逃入梁,进袭南梁寿阳,将监州事韦黯驱逐。
萧衍对侯景驱逐地方政府官员,不但没有责备,反而即行任命侯景为州牧,侯景大喜过望。
萧渊明被俘后,高澄请他写信给萧衍,建议两国和解,萧衍复信应允。
司农卿傅岐警告说:“高澄既没有战败,为什么求和?明明是反间之计,希望刺激侯景。
侯景如果起疑,定生变化,我们不可跳进这个圈套。
”萧衍当然不会采纳,两国使节,遂开始往来。
侯景果然恐惧,他上奏章说:“两国如果和解,恐怕我不能免高澄毒手。
”萧衍保证说:“我是天下之主,岂会对人失信,你要深知我心。
”侯景假冒高澄名义写了一封信给萧衍,提议用萧渊明交换侯景。
萧衍这时露出真面目,复信说:“你早上送还萧渊明,我晚上就送还侯景。
”侯景截获回信之后,决心叛变,他集结兵力,从寿阳南下,直指首都建康(江苏南京)。
侯景于东魏武定六年(年)八月起兵,如入无人之境的渡过长江,于十一月抵达建康,百道攻城。
南梁各路勤王军队,云集城外,每天跟美女饮酒欢宴,不敢作战。
萧衍把皇帝诏书系到风筝上,命他们进攻解围,可是没有人听他的命令。
在侯景之乱的过程中,高澄一直密切 襄城景王高淯,是北齐神武帝高欢的第八子。
他容貌甚美,在少年时期就很有威望。
东魏元象年间,就被封为章武郡公。
北齐建立之后,于天保初年进封襄城郡王。
天保二年(年)春,薨。
乾明元年(年)二月,赠假黄铖、太师、太尉、录尚书事。
因为死后无子,下诏以常山王高演的第二子高亮嗣爵。
4、齐武成帝高湛(年~年1月13日),小字步落稽,渤海蓨县(今河北省景县)人。
北齐第四位皇帝(年~年在位)。
神武帝高欢第九子,文襄帝高澄、文宣帝高洋、孝昭帝高演同母弟,母为武明皇后娄昭君。
高湛仪表瑰杰,风度高爽,甚为高欢所喜爱。
东魏元象年间,受封长广郡公。
高洋创建北齐后,进爵长广王。
后支持孝昭帝政变夺权,迁太傅、右丞相。
皇建二年(年)即位,改元太宁。
在位期间,宠信奸小,淫乱嫂子,肆意诛杀宗室以及大臣,导致朝政日益混乱,社会处于动荡,国势日益衰败。
河清四年(年),天象示警,传位于太子高纬,自号太上皇帝。
天统四年(年),因酒色过度而死,年仅三十二岁,谥号武成皇帝,庙号世祖,葬于永平陵。
5、博陵文简王高济,是神武帝高欢的第十一个儿子。
文宣帝高洋天保元年封王。
高济曾经跟从文宣帝外出巡幸,走到半路上忽然很想念太后,就逃回来了。
文宣帝很生气,拿着刀架在高济的脖子上,高济由于由于惊吓变得神情恍惚。
担任过太尉。
武成帝高湛河清初年,被派往定州担任刺史。
后主高纬天统五年,(高济)在青州对人说:“按照顺序亦应由我做皇帝。
”后主听到之后,暗地里派人杀掉他。
追赠假黄钺、太尉、录尚书事。
高济的儿子高智继承爵位。
6、永熙皇后高氏,祖籍渤海蓨(今河北景县南)人,北魏出帝元修的皇后,其父高欢既是东魏王朝的建立者之一,也是北齐王朝的奠基人。
北魏中兴二年(壬子,公元年),高欢废安定王元朗后,改立孝文帝的孙子平阳王元修为帝,是为北魏出帝,高欢则被封为大丞相、太师等要职,还将自己的女儿高氏嫁元修为后。
至此,根本没有将皇帝放在眼中的高欢掌控了北魏政权。
后来,元修因不愿充当高欢的傀儡,杀高欢的亲信高乾后,又利用拥失关西的尔朱氏旧部贺拔岳为援助,摆脱了高欢的控制。
同年七月,元修率着一部分兵众,带着自己所宠爱的堂妹元明月以及元明月的哥哥元宝炬等,一行投奔了关中其妹妹的未婚夫宇文泰。
因元修从一开始就没喜欢过高氏,所以走时也没带上她。
北魏孝武帝永熙二年(癸丑,公元年),元修投奔宇文泰后,失去了‘挟天子以令诸侯’优势的高欢,曾多次请元修还宫,但都未能如愿。
同年十月,万般无奈的高欢以元修弃国逃跑为由,遥废其帝号,另立孝文帝拓跋宏的玄孙、清河王元怿的世子、年仅十一岁的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
十日后,迁都邺城,史称东魏。
同年十二月十五日,宇文泰以元修淫及从姐妹,有伤风化为由,将元修及其堂妹杀死,改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
至此,北魏分裂为东、西二魏。
元修死后被下令埋进草堂佛寺,十余年后才得正式落葬。
西魏为其上谥号为‘孝武皇帝’,而东魏则谥其为‘出帝’。
高氏得知元修死后,于是收拾宫中财宝改嫁彭城王元韶。
皇后再嫁,史不系其夫谥,仅以其前夫在位时的年号尊称之,于是高氏故称为‘永熙皇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1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