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宝应二年(公元年)癸卯科状元,名叫洪源。此时,已是唐代宗李豫做皇帝之时。洪源的生平仕履无从查考,只能存目。
在本榜进士中,出过两任大唐宰相。一位是杜黄裳,本书前面已对其进行过简要介绍,此处不再赘述。
另一位是高郢,这是个很有看点的人,生平事迹很值得一说。
高郢,祖籍渤海郡蓚县(今河北景县)。高郢自幼聪慧过人,酷爱读书学习。九岁时,就能通晓《春秋》这类典籍,并且能写一些简单的文章了。尤为难得的是,高郢通过读书学习,不仅学到了知识,也明白了做人的道理,知道了什么是忠孝、什么是道义、什么是担当。
高郢的父亲高伯祥,曾担任过大唐的副县级官员(好畤县尉)。在“安史之乱”中,因为触犯了叛军的禁令,被叛军逮捕并判处了死刑。在死刑执行之前,年仅十五岁的高郢,披散着头发、袒露着上身,毅然前往叛军阵营,请求替父亲赴死。这种荡气回肠、感天动地的孝行和义举,居然感化了那些杀人如麻的叛军,就把高家父子一起释放了。少年高郢的举动说明,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如何做人,比单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试想,有几个少年在家庭遇到危难之时,能像高郢这样临危不乱、大义凛然?只怕是早就惊慌失措,只知道哭鼻子抹眼泪了。
二十三岁时,高郢进士及第。接着,他又通过了制举“茂才异行”科考试,算是个双学位进士。参加工作后,高郢先是被任命为华阴(今陕西华阴市)县尉,随后又在郭子仪、李怀光、马燧等节度使幕府任过职。
高郢是个正义感极强的人。在郭子仪手下工作的时候,出于私人恩怨,郭子仪要将一个名叫张昙的官员处死。高郢挺身而出,为无辜的张昙仗义执言。因为这件事,高郢得罪了郭子仪,并且因此而受到了贬官的不公正处理。
在李怀光幕府就职之时,李怀光意图谋反。出于对国家的忠诚,高郢力劝李怀光不要这么干。李怀光曾让儿子李琟前去游说高郢,试图使其顺从自己。高郢义正严辞地给李琟上了一堂忠义课,其中有“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安知三军不有奔溃者乎?”这样振聋发聩的话语。高郢的正气凛然,使李琟张口结舌、羞愧难当。为了胁迫高郢就范,李怀光当着他的面杀掉了反对自己造反的两位部将,高郢却镇定自若、毫无惧色。李怀光又让手持利刃的士兵,围住高郢百般威胁。在一群虎狼之徒中,高郢傲然挺立,慷慨激昂地陈述自己的立场观点,感动得很多士兵都流下了眼泪。羞惭沮丧的李怀光,只好就此收手,没有加害高郢。
唐德宗曾派孔巢父、啖守盈两位官员前去抚慰李怀光,试图劝说他不要造反。李怀光不仅不听劝阻,反而杀了孔、啖二人。高郢当众俯下身子,万般痛惜地抚摸孔巢父的遗体,久久不肯起身。惺惺相惜,高郢这么做,是为了表达对名臣孔巢父忠于职守、为国而死壮举的由衷敬佩之情。
后来,高郢成为一名京官,先后担任过员外郎、刑部郎中、中书舍人等职务。进京九年后,高郢出任负责科举事务的副部级高官(礼部侍郎)。
高郢是个原则性极强的人。在他担任礼部侍郎之前,科场风气颇为不正。考生举子们整天忙于请客送礼、拉关系找门子,很少有人把心思真正放在钻研学问、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素质上。对于这种现象,高郢深恶痛绝。他上任之后,坚持按制度规定办事,杜绝一切请托,只认分数不认条子,真正做到了唯才是举。
高郢的铁面无私,对当时的科举不正之风,起到了极大的震慑扭转作用。无论是亲朋好友上司同事,大家谁也不敢去走他的门子。在主持科举事务三年多的时间里,高郢大力倡导朴实无华、学以致用的文风,摒弃抑制华而不实、浮躁轻飘的习气,科场“朋滥之风,翕然一变”。身体力行的高郢,真是个称职负责的好主管、好考官。
由于能力出众、政绩突出,高郢后来被任命为大唐宰相一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此时,他已经是一个六十三岁的老人,距他进士及第已有四十年之久。唐顺宗李诵即位后,由于为韦执谊等人所不容,高郢被免去宰相职务,改任刑部尚书,随后转任兵部尚书。
高郢并不是一个栈恋权位之人。转任兵部尚书不久,他就以年老体衰为由,主动提出了退休申请。七十一岁时,高郢病逝于家。
天下谁人无儿女,生子当如高公楚(高郢字公楚)。高郢,堪称热血男儿之典范、政府官员之楷模。
壹点号谷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21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