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伟正在挑选制作笙管的紫竹。 曹成龙 摄王俊伟正在检查调试制作的笙。 曹成龙 摄王俊伟正在用“王家笙”进行演奏。 曹成龙 摄王俊伟制作好的笙管。 曹成龙 摄制作完成的“王家笙”。 曹成龙 摄中新网衡水9月28日电(崔志平高雷卢增晖)“这个笙的笙斗是由柳树根做成的,非常结实,摔不坏,已经保存多年了,是我们王家人做笙的一个见证。”28日,河北省衡水市景县的做笙手艺人王俊伟说。王俊伟正在磨制簧片。 曹成龙 摄笙是我国古老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早在商代就有了笙的雏形。它由笙簧、笙管、笙斗、笙嘴等部分组称,通过笙簧振动引起笙笛内的空气振动而发音,能奏出和声。当日,王俊伟工作室的桌子上,摆放着刀、锯、刨、凿、钻、锤等工具,一把把制作精良的“王家笙”出自于此。已入行40多年的王俊伟说,“做笙用到的工具多,工序也多,需要丰富的经验,没有5年以上的磨炼做不出一把像样的笙来。”王俊伟正在安装簧片。 曹成龙 摄据王俊伟介绍,他们家族从19世纪中叶开始做笙,至今已近年,传到他这里是第五代。谈及做笙工艺,王俊伟侃侃而谈,笙的制作要经过备竹料、制簧片、做笙斗、装簧片、定音调等上百道工序,每一环节全靠手工完成,做出一把新笙一般需要10天左右时间,而且选材也很讲究,笙管要用3年以上的福建紫竹,既美观又耐用。其中,打磨簧片和定音最关键,需要用眼看、靠耳听。王俊伟正在调试笙里簧片的音色。 曹成龙 摄“他非常痴迷于做笙,经常废寝忘食,特别是在定音的时候,会把自己关在房间,保持安静不被打扰。”王俊伟的妻子于贵华说。在河北梆子剧院工作的张文久通过笙与王俊伟相识,成为多年好友。张文久说,“王家笙”工艺精湛、音色纯正,这些年自己演出一直使用,非常顺手。王俊伟正在制作笙管。 曹成龙 摄由于“王家笙”口碑好,销量一直不错,基本都是订单销售,曾被中央音乐学院等20多个音乐院系以及30多个大型文艺团体选用。年,“王家笙”入选景县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王俊伟正在组装笙。 曹成龙 摄景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化馆馆长姜连荣称,近年,景县持续加大扶持力度,深入挖掘保护传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增强民族传统文化软实力。目前,景县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85个,涉及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技艺等十大类,其中省级非遗项目3个,市级非遗项目17个,县级非遗项目65个。(完)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69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6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