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桥县隶属于河北省沧州市,位于河北省东南边缘,与山东省德州市接壤。总面积为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国道、京杭大运河穿境而过,是连接北京、上海的交通要道。吴桥县被称为“人间游乐无双境,天下杂技第一乡”。
一、历史沿革
1、春秋战国时,吴桥县地属齐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灭齐,置齐郡,今县地属齐郡。
2、西汉初,在今县地置安县、重平县。安县故城在今水波乡窑厂店,重平县故城在今铁城镇南三十里。安县属青州平原郡,重平县属幽州渤海郡。东汉时废安县,今县地为县,属州渤海郡;三国时为魏地,今县地仍为县,属幽州渤海郡。
3、西晋泰始元年(),在安县故址置东安陵县(因区分于扶风之安陵县,故加“东”字),后,晋室东迁,县地先后为后赵、前秦、后燕所属。至北魏天赐五年(),改东安陵县为安陵县,属冀州渤海郡。
4、隋开皇六年(),析东光县之东廊城置安陵县。开皇十六年(),析安德县(故址在今山东省陵县)置将陵县(故址在今陵县赵寨镇)。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大业二年(),析东光县之宣府镇得置安陵县。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安陵县属观州(今景县);将陵县属德州。
杂技表演5、唐开德四年(),析东光县之宣府镇复置安陵县。时县地分属安陵县与将陵县。安陵县属观州(今景县),将陵县属德州。贞观十七年()安陵县划属德州;永徽二年(),安陵县治徙白社桥(故址今景县安陵镇)。
6、宋景祜元年(3),将陵县析长河镇,置长河县(故址今山东陵县境内),属永静军(今景州)。景祜二年(),废安陵县,并入将陵县,靖康二年,宋室南迁,县地属金。 金世宗大定二年(),徙将陵县之吴桥镇,置吴桥县(址今铁城镇)属河北路景州。
7、元设行中书省,吴桥县属中书省燕南河北道河间路景州。明洪武元年(),吴桥县隶属京师河间府景州。清沿明制,吴桥县属直隶省河间府景州。
8、年属直隶省渤海道,次年属津海道。年直属河北省。
9、年属山东省沧南专区,年改属德州专区。年划归河北省沧县专区。年属天津专区,同年改隶天津市,县治迁驻桑园。年属沧州专区(年改地区)。年划归沧州市。
二、县名来历
北宋置吴桥镇。金大定二年(年)在吴桥镇置县,以治所得名吴桥县。据《吴桥县志》载;“吴桥名镇,在邑人传为古大姓吴氏所族居”,且“城外大河南岸旧有桥,传为吴桥”。一说“燕吴王慕容垂尝引兵经过桥,故名吴桥。”
三、吴桥杂技历史
年县内出土的距今多年的南北朝东魏时期的墓葬杂技壁画,足以证明杂技历史之久远。20世纪20年代以来,吴桥杂技艺人曾到过50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以吴桥籍孙风山为团长的“北京皇家大马戏班”和孙福有为团长的“中华大马戏团”在20世纪初享誉海内外。建国后,吴桥向全国各地输送了多名杂技人才,杂技界有“没有吴桥人,不成杂技班”之说。吴桥杂技有10个门类近种杂技节目,杂技文物史料余件。
据史料记载,吴桥杂技艺人游走世界五十多个国家,多达千余人。如孙凤山领队被西方誉为“中国皇家大马戏班”的“中国班”杂技大王孙福有组建的“中华国术大马戏团”、荣获苏维埃劳动勋章和列宁奖章的王汝利、精通六国语言的杂技明星史德俊、号称“东方卓别林”的赵凤歧、“四大金刚”张献树父子等等。
法国“明日”与“未来”国际马术节主席莫克莱尔先生对吴桥杂技给予充分的肯定:“吴桥不仅是中国的杂技之乡,也是世界杂技艺术的摇篮”。
自一九八七年以来,以吴桥命名的“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己成功举办了七届,增进了友谊,提高了吴桥国际知名度。全县35个民间杂技团体名杂技艺人常年活跃在国内外赛场,足迹遍及国内和欧亚美,促进了杂技艺术的交流和发展。
四、吴桥杂技大世界。年,吴桥县政府与香港国旅合资兴建了“吴桥杂技大世界”,把杂技艺术作为一项独有的旅游资源加以开发利用。大世界占地公顷,集游乐、人文、博物、民俗、杂技培训、比赛交流于一体,具有神奇、绝妙、新颖、独特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现了杂技之乡古老的民间文化风采,成为独树一帜的世界东方杂技旅游胜地。
吴桥杂技大世界内建有江湖文化城、杂技奇观宫、魔术迷幻宫、民俗风情园、马戏游乐园、杂技博物馆、小泰山、红牡丹宾馆等十大景点。
景区先后投资余万元,包装推出了江湖八大怪、鬼手居、吹破天剧场、杂技小院等民俗旅游品牌,倍受海内外广大游客的青睐。0年杂技大世界率先步入国家首批4A级旅游景区的行列;相继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和全国文明单位、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
吴桥杂技大世界历经20多年的开发,现已形成以京沪沿线及京、津、冀、鲁四省市为客源市场主体的市场格局,年接待游客60万人以上,国外游客达5万,已成为中国最大的民俗旅游景区和世界唯一的杂技主题公园。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1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