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春痘医院在哪 http://m.39.net/news/a_9323163.html

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出土的玻璃器主要成分有两种:一种为国产的铅钡型玻璃,一种为来自西方的钠钙型玻璃。这两种玻璃的类型成分存在差异,在实际应用中亦有所不同。钠钙型玻璃具有高度透明性,表面光泽,制作精美,比较耐热耐凉;铅钡型玻璃的透明度略逊一筹,经不住骤冷骤热,所以多应用于玉器仿制。

秦汉丝绸之路开辟以后中国玻璃迅速发展,我国北方地区发现的玻璃器中既有中国本土生产制造的玻璃,也有西方输入的玻璃,还有一部分游牧民族组织制作的玻璃器,玻璃容器在秦汉以后游牧民族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玻璃器的频率增加,一些制作精美的国产玻璃与国外输入的玻璃制品价值非凡,物品的材质和工艺等成本决定了使用者的范围。

中国本土玻璃器在制造技术上的提升丰富了玻璃器的使用功能,使其作为容器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在此之前器皿类的玻璃主要由域外传入,游牧民族与周边民族以及西方民族的生活方式进行多向交流,对其玻璃器使用产生了影响。

游牧民族活动是动态的,“北方游牧民族的饮食文化,从纵横贯通的时空去考察。明显地存在着区域性、民族性、传播性、结构性和历史性五大特征”。由于地理环境、物产限制、生活习俗、宗教信仰、政治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差异,游牧民族玻璃器的使用发展出地域性、民族性的特征。

早期的游牧民族在北方草原上竞相栖息,不断争逐,行居并不固定,尚未发现游牧民族的墓葬中出现制作精美的玻璃器,直到汉代丝绸之路开辟后,玻璃器才在北方地区出现。玻璃制品中以容器类更为常见,将部分有代表性的玻璃器,根据其形态特征以及使用功能可细分为玻璃杯、玻璃瓶、玻璃壶、玻璃碗、玻璃盘五类。

(1)玻璃杯。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墓葬出土的玻璃杯,按照器型的可以分为四类:高足杯、带把玻璃杯、直口杯、侈口杯。

①高足杯。内蒙古通辽市吐尔基山辽墓出土1件高足杯,侈口深腹,杯茎较短,喇叭足,通体呈淡蓝色,材质细腻,重量较轻,工艺精湛,透明度较高。高足杯高12.5cm,杯口直径9.4cm、杯底径3.9cm,系采用无模吹制工艺,杯身、杯足分别吹制后粘接成型,该墓内未发现墓志,据随葬品推测墓主人应为辽王早朝的贵族女性。新疆库车森木赛姆隋代石窟出土1件凸饼纹装饰杯壁的高足杯。该玻璃为半透明淡绿色,杯腹部较大,喇叭形足,高9.7cm,口径12.1cm,腹部交错的12枚圆饼装饰,制作方法应采用热黏贴在已成型的器壁上。

②带把玻璃杯。辽宁省朝阳市耿延毅墓中出土了1件把杯,玻璃杯高10.2厘米、口径8.2厘米。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2件把杯,与耿延毅墓三者除颜色和口沿,形制、材质、器型大小等方面极为相似,杯旁把手均有圆形突起。“一件高11.4、底径5.4、腹径10.4、口径9厘米;另一件,高11.2、底径5.4、腹径10.2、口径9厘米”其中一件玻璃杯于口沿处缠绕玻璃丝。内蒙古多伦县小王力沟辽代萧贵妃墓葬出土了2件玻璃把杯,1件整体呈深绿色,透明度一般,且略有风化,杯旁把手有圆形突起,直口,杯底微收且略有残,杯高8cm,口部直径为8.8cm。另一件已残。

③直口玻璃杯。辽宁省阜新县辽平原公主墓出土1件直口玻璃杯,“已残,蓝色,透明。含气泡,表面有风化层。直口,圆唇,斜腹,小圜底,足为附加堆纹旋转而成。口沿部素面,器表周身饰十一道附加凸弦纹。器底部为附加堆纹,自底部螺旋而上并相互交接。口径12、高8.5厘米”。新疆且尔扎滚鲁克墓地M49号墓中出土1件晋朝玻璃杯。“淡绿色,吹制。斜直口。碗口径6.8、底径1.3、高6.8厘米。杯腹部加工琢磨3排椭圆纹,上、中排13个,下排7个”,底部为一磨制的单圆纹。斯坦因发掘新疆营盘遗址玻璃杯,杯高5.72cm,口径6.82cm,底径2.2cm。

(2)玻璃瓶。北方地区墓葬出土的玻璃瓶较多,按照形制纹饰可分为:长颈玻璃瓶、矮颈玻璃瓶、细颈玻璃瓶三类。

①长颈玻璃瓶。内蒙古通辽市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出土1件磨刻长颈玻璃瓶,玻璃器高24.5cm、底径11cm、器物腹部直径13.3cm。该玻璃瓶颈部设计为喇叭形的细长高颈,底部微收,玻璃器颈部、腹部装饰几何纹饰,肩部装饰弦纹,颇有萨珊遗风,底部微凹。

天津蓟县独乐寺与陈国公主墓出土的玻璃瓶器型相似,玻璃瓶高26.4cm、口径7.8cm。颈、肩部均装饰几何图案,腹部装饰弦纹。陈国公主墓出土了2件侈口长颈瓶,2件器物出土时均已破碎,复原1件,该玻璃器颜色为淡黄色,透明度较好,素面无装饰,颈部上部装饰两道凸棱纹,手感很轻,应为有模吹制而成。瓶高31.2cm、口径8.5cm、底部直径10cm。

②短颈玻璃瓶。隋代李静训墓出土1件玻璃瓶,该器型小口无颈,鼓腹底部微凹,无圈足,颜色较深,与陶瓷罐器型相似。玻璃器高16.3cm、口径2.8.cm、腹部直径9.8cm、底部直径为5.6cm。北魏统治者对河北地区比较看重,在此驻扎军队,河北成为民族融合的交汇地,因此发现了诸多玻璃器。

如河北衡水武邑发现1件短颈玻璃瓶,侈口球腹,细短颈,整体颜色呈深绿色,透明度一般,此瓶口颈3cm,腹部直径为12.7cm,瓶高10cm。这种器型是伊朗吉兰州3-7世纪较为流行的容器,在我国北方地区多有发现,很有可能是经过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传入的。

③细颈瓶。新疆若羌县瓦石峡遗址出土1件唐代玻璃瓶,整体呈浅绿色,颈部细长,鼓腹平底,底部微凹,口沿外展略有残缺,该瓶高17.1cm,底部直径为5.5cm,系无模自由吹制而成。

(3)玻璃壶。内蒙古桑根达来征集1件带柄流口玻璃壶,颜色略深,有风化层,该壶嘴呈鸭嘴状,把手上方有一突起,腹部中间有一圈不规则的装饰,底部稍有内陷并有双层凸起。玻璃壶高12.5cm,宽约5.4cm。辽宁朝阳北塔塔基出土1件金盖鸟形玻璃瓶,有学者认为根据其器型和用途,将其归纳为壶类更为适宜。该玻璃壶颜色为淡绿色,工艺精良,内部饰一小瓶,把手上有一柱有如鸟尾。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辽代萧贵妃墓,颜色呈淡蓝色,壶身呈漏斗状,壶嘴向上倾斜。内蒙古辽陈国公主墓出土1件乳钉纹玻璃壶,壶身高17cm,通体无色透明,壶颈呈漏斗形,壶身把手制作于玻璃溶液逐渐冷却时堆砌而成。

(4)玻璃碗。辽宁发现的玻璃碗共计3件,第1件为辽宁省阜新县辽平原公主墓出土的玻璃碗,“白色,透明。含气泡,表面有风化层。敞口,圆唇,斜腹,平底。外壁周身饰有用凹槽所构成的图案。内壁平滑,无装饰,外壁遍布由几何纹、三叶花纹所构成的图案,器底饰六叶花纹。口径18、底径11.5、高5厘米”。

第2件为辽宁省北票市冯素弗墓出土的淡绿色玻璃碗,该碗鼓腹微侈口、碗底微凹、设矮圈足,玻璃碗口沿处有一圈弦纹。碗高4.3cm,碗口直径13cm,底部直径4.4cm。花口杯1件。第3件为辽宁北燕冯素弗墓出土1件玻璃碗,该碗底圆且微向内凹,碗口微侈,口径9.4cm,高8.8cm,该玻璃杯材质纯净,因颜色呈深绿色,所以透明度一般。

内蒙古出土2件玻璃碗。第1件为正镶白旗伊和淖尔M1墓出土的玻璃碗,这件玻璃碗颜色为蓝色,透明度较好,器型为直口,碗底有矮圈足,腹部微向内收,碗面光洁无装饰,口径10cm,底径4cm,高4.1cm。第2件为内蒙古赤峰巴林左旗辽祖陵出土的玻璃碗,在考古报告中并无详细介绍。

河北省衡水景县封魔奴墓出土1件深绿色玻璃碗,器型为侈口鼓腹,平底无圈足,器身有明显的风化层,碗壁较薄,形状规整,该玻璃碗高4cm,碗口直径为11cm,碗口附近装饰弦纹,透明度较差。该玻璃碗与辽宁冯素弗墓出土的玻璃碗在玻璃成分、器型、纹饰等方面均有相似之处。

山西省大同市北魏七里村M6墓出土1件蓝色玻璃碗,整体呈蓝色半透明状,器物风化较为严重,碗口微微外展,腹部上方有一圈阳弦纹,底部有圈足。玻璃碗高5.9cm,碗口直径13cm,碗底直径7.7cm。

宁夏固原李贤夫妇墓出土了1件浅绿色蜂窝状切面的玻璃碗,“碧绿色,碗外壁突起的圆圈图案二圈,上圈6个,下圈8个,上下错位,从一处可透视对面三个以上同样突起圆圈图案”,玻璃碗透明度较好,其表面突起的圆形图案向内微凹,形状和大小并不完全一致。该玻璃碗高8cm,杯口直径为9.5cm,器壁较厚,器表略有风化。

(5)玻璃盘。内蒙古奈曼旗辽陈国公主墓发现1件玻璃盘,器具无色透明,“口径25.5、底径10、高6.8厘米,盘敞口弧腹,盘底圈足。外壁有28个四棱锥装饰”。辽宁省朝阳姑营子耿氏墓出土一件玻璃盘,颜色为淡黄色,“腹壁上做出凹凸的编织纹”。

法库县叶茂台出土一玻璃方盘,颜色为淡绿色,呈半透明状,方盘正中间有一处圆形凹陷,围绕着圆形凹陷周围有四个叶圆形凹坑,与方盘的四角相对应。辽代平原公主墓出土了3件玻璃盘,已残。这3件玻璃盘并无较大差别,均为圆形盘,多用直线、曲线等几何纹饰构成,具有伊斯兰图案特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6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