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白癜风医院微博 http://www.ykhongye.com/m/

在古代帝王,大臣们死后要按照谥法根据他们的一生来给他们授予谥号,谥号也是荣誉的象征。最早的谥号要追溯到西周时期,到了秦朝时废除过一段时间,不过后来西汉时期又恢复了。

谥号是有文官和武官之分,所以文官中谥号的最高级别是“文正”,而武官就以“武宁”的级别相对较高。还有一种就是文武双全的,这种一般就是以“忠”字开头,后面跟这武、文、定、烈、简等字。所以“忠武”则是所有官员中最高规格的谥号。

1莎车王延(汉朝)

莎车王延(?—18年),谥忠武王。有些人可能不太熟悉这个人物,莎车王延,汉代西域匈奴人,祖国统一的维护者,反对分裂。曾入质长安,长于京师,莎车王延不但身体力行,归国后因钦慕中原文化,维护与汉朝的联系,继位后治事多参用汉制,而且经常教导诸子孙,“当世奉汉家,不可负也”。

王莽时期,匈奴乘机略有西域,诸国俱臣附,惟莎车强盛,不肯投降匈奴。

天凤五年(公元18年),延死。汉朝为了表彰他的忠诚和功绩,将他追赠谥为“忠武王”。

2诸葛亮(三国)

诸葛亮,字孔明,琅琊阳都人。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发明家。

诸葛亮

诸葛亮生于东汉灵帝时期,年轻时跟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后来,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策,建议刘备占领荆州和益州,联合孙权对抗曹操。按照诸葛亮的策略,刘备成功占领荆州和益州,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

年,刘备建立蜀汉,任命诸葛亮为丞相。此后,诸葛亮辅佐蜀后主刘禅,勤勉治事,实行屯田政策,改善西南夷族关系,五出祁山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2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终年54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在政治上崇尚严刑峻法,使蜀汉政治清明;在军事上倡导训练士卒、积蓄粮草,奠定蜀汉军事基础;在外交上联吴抗魏,有效应对复杂局面。他虽未能完成北伐中原的宏愿,但作为蜀汉忠诚的辅佐与谋士,深得后人崇敬。诸葛亮留下的政治遗产,成为后人效法的楷模。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诸葛亮的谥号,也是古代通谥最高的谥号。

司马师(三国)

司马师,字子元,三国时期曹魏权臣,是一个政治家也是军事家,西晋王朝的奠基人之一,出生于年,去世于年,活了48岁,谥号“忠武”。后被追尊为晋景王。西晋建立后,被追尊为景皇帝,庙号世宗。

司马师

司马师最重要的政治贡献是,他制定了选拔官吏的制度,推荐贤才,整顿吏治,使各部门职责明确,朝野肃然。

在军事上,司马师也很出色。25年,当吴国大将军诸葛恪围攻合肥新城时,司马师判断诸葛恪军队进军太深,不可与之正面对抗。他吩咐守军固守城池,堵住敌军,另外调动马超带领独立机动部队出现在诸葛恪后方,断其退路。最后司马师用计击溃了诸葛恪的大军,获得新城大捷。

年,毌丘俭和文钦在江淮地区叛乱,司马师亲自率军平叛。他派胡遵断绝叛军回乡的路,诸葛诞攻打叛军根据地,自己则率主力屯兵中原。经过连番运筹帷幄之中,司马师终于击溃了毌丘俭和文钦的军队,平定了这次叛乱。

年,魏帝曹芳与朝中大臣密谋废黜司马师,计划泄露,司马师果断废黜曹芳,改立曹髦为帝,继续控制朝政大权。

司马师在政治上果决果断,在军事上运筹帷幄。他帮助魏国政局稳定,军力强大。晋朝的兴起,离不开这个伟大政治家、军事家的贡献。

4王猛(东晋)

王猛,字景略,北海郡剧县人,前秦时期大臣、政治家、军事家,官至丞相,封爵清河郡侯。少年时家贫,以贩卖为生。长大后,广泛涉猎兵法,有当世奇材之名。后赵时,徐统见识到王猛的非凡才能,欲延揽他为官,但王猛隐居不仕。

王猛

49年,桓温北伐,王猛求见桓温,扪虱言志,深得桓温赏识。桓温归还后,王猛继续隐居华山,等待时机。55年,苻坚诛杀苻生,王猛应邀出山辅佐苻坚。

57年,王猛担任始平县令,依法平定了始平的混乱局面,深得苻坚信任。此后,王猛与邓羌等人开始推行改革,整顿吏治,肃清朝堂,使前秦政局大好。

66年,王猛率军击败张天锡,占领前凉重镇;70年,王猛带兵深入燕境,连破壶关、晋阳,活捉燕王,终于在潞川之战中击溃燕军主力。71年,王猛围攻邺城,前燕灭亡。王猛平定燕地,安抚百姓。

75年,王猛病重,遗教苻坚要谨慎对待南朝晋国,防范鲜卑等外族叛变,以利国家社稷。不久,王猛病逝,享年五十一岁,苻坚按霍光之礼厚葬王猛,追赠大将军、冀州牧,追谥武侯。王猛一生功勋卓著,对前秦的兴盛功不可没。他开明进取、文武兼备,在十六国中堪称一时英傑。

5徐嵩(东晋)

徐嵩,字元高,前秦时期大臣,官至镇军将军、雍州刺史。

初任郎中、长安令,宣昭帝苻坚很欣赏他,后迁始平郡太守,政绩卓著,以品行纯洁忠义著称,在民间很有威望恩惠。

建元二十一年(85年),后秦主姚苌弑杀宣昭帝苻坚,徐嵩和胡空将苻坚以王礼安葬。太初元年(86年),二人率领部众投奔高帝苻登。

太初二年(87年),后秦攻克雍州,徐嵩被擒,宁死不降,怒斥姚苌忘恩负义,姚方成将其残忍杀害,将其头颅做成便盆,苻登知其死讯后悲痛万分,追赠开府仪同三司、车骑大将军,谥号忠武。

6温峤(东晋)

温峤,字泰真,东晋时期的优秀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出生于名门望族,举秀才出身,年少时以孝悌闻名,后被辟为郡县小官。西晋亡国后,温峤追随刘琨,在战场上立下赫赫战功。刘琨被杀后,温峤南下江东,成为东晋开国元勋。

温峤

在东晋初期,温峤先后担任散骑常侍、太子左右,辅佐太子司马绍。王敦之乱时,温峤力挺司马绍,功勋卓著。明帝即位后,他继续担任重要职务,与王导等一起平定王敦的叛乱。苏峻叛变时,温峤又奋力讨伐,最终助陶侃平定苏峻之乱,为东晋社稷立下汗马功劳。

温峤为政清明,治军有方,深得民心。他推荐人才,广开仁政,又勇于正邪,排除奸佞。作战时,他善于用兵,指挥有方。平叛立功的同时,温峤也不忘恩怨,多次为刘琨讨还公道。

咸和四年(29年),中风病逝,时年四十二岁,追赠使持节、侍中、大将军,谥号忠武。

温峤虽然出生尊贵,但从不矜功伐能,始终谦逊务实。他工作勤奋,毫无贪图。即使功成名就,仍然恪守本分,不受朝廷宠幸。平生二十余年,温峤先后立下卓著战功,是东晋开国以来最杰出的政治与军事人才之一。他为东晋的兴盛作出了重大贡献,是当之无愧的忠臣志士。

7段韶(南北朝)

段韶,字孝先,南北朝时期北齐重臣,小时候就很聪明勇敢,经常跟着姨父高欢打仗。高欢看他很机灵,就把他捧在身边当心腹。段韶从小就勇敢善战,箭法了得,每次作战都立大功。他跟高欢一起打败了尔朱兆,建立了东魏。后来东魏变成北齐,段韶继续帮助高洋统一北方。

段韶

段韶不仅会打仗,还很会说话。他经常给主公出谋划策,说服主公改变主意。有一次,主公高湛想把北周送回来的母亲直接放回去,段韶劝他不要相信北周的花言巧语。但主公没听,结果北周得手后立刻攻打北齐。

北周军队围攻北齐的京城邺城时,段韶指挥军队死守,大雪天让士兵都藏起来。北周军一场雪下得很辛苦,以为城里没人,结果被北齐伏兵打得落花流水。段韶又率领骑兵追出几百里远,直赶到北周境外,才带兵回来。

后来北周军又来攻北齐的洛阳,其他将领都不敢去救援。主公高湛让段韶去解围,段韶二话不说立刻带领一千精锐骑兵冲锋陷阵,大败北周军,解除了洛阳之围。

段韶不仅军事天才,还很仁厚孝顺。他经常把恩赏分给弟弟和手下,从不独占。段韶晚年带病还要出征,最后积劳成疾,在洛阳病逝。北齐朝廷给他高规格的国葬,谥号“忠武”,百姓们也自发为他送葬。段韶一生忠诚报国,为北齐建国立下汗马功劳,是一代名将。

8柳世隆(南北朝)

柳世隆,字彦绪,出生于湖北襄阳一个显赫的官宦世家。他少年时期就展现出超越同龄人的气质和能力,得到伯父柳元景的赏识和提拔。早年,柳世隆曾担任上庸太守。当宋明帝刘彧即位后,各地藩镇纷纷反叛,柳世隆在上庸起兵响应朝廷,可惜最终失败。但他的义举得到了刘彧的欣赏。

此后,柳世隆步步高升,先后任职太子洗马、郢州内史等要职。他与好友萧赜关系密切,两人共事安西军府期间已结下深厚友谊。

年,权臣沈攸之造反,柳世隆奉命固守郢城。在萧赜的指点下,他与城中守军顽强抵抗叛军攻城,稳住了局势,为朝廷赢得宝贵时间,最终破坏了叛军的进攻。柳世隆的功劳使他进一步得到重用,担任尚书右仆射。

年,齐朝建立后,柳世隆继续在朝堂崭露头角,先后出任南豫州刺史、南兖州刺史、尚书左仆射等要职,辅佐武帝萧赜。

晚年,他奉诏平定湘州蛮族叛乱,治绩卓著。年,柳世隆因病去世,终年五十。武帝对老友的离去深感悲痛,追赠司空,谥忠武。

9高长恭(南北朝)

高长恭,名肃,又名孝瓘,字长恭,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东)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他是北齐宗室。年,被授予通直散骑侍郎之职。年,高长恭受封兰陵王,之后历任并州等地方官职。

高长恭

年,北周军队包围洛阳时,高长恭奉命率军前去解围。当时形势危急,高长恭胆识过人,率领骑兵穿过北周军队重重包围,直插金墉城下。金墉城内的守军起初不敢放箭,生怕误伤友军。高长恭当机立断,摘下头盔露出面容,城内方知援军到来。

高长恭收复金墉城,将北周军击退。这次金墉之解围,高长恭立下汗马功劳,士兵们为他讴歌《兰陵王入阵曲》以示敬仰。

然而好景不长,以屡立战功为北齐后主高纬所忌。57年,后主使者徐之范送来毒酒,高长恭知大势已去,忠心难回,只得服毒自尽。追赠太尉,谥号忠武。

10裴叔业(南北朝)

裴叔业出生于河东闻喜,是南北朝时期南齐名将。他年少时弓马娴熟,有气节志向,常说要当大将军。

裴叔业在南齐官场上步步高升,由羽林监迁任骠骑参军。南齐建国后,他先后平定王奂之乱,解涡阳之围,支持齐明帝夺位,被封为武昌县伯。裴叔业在淮汉之战中建立战功,守御北魏的进攻。

东昏侯在位期间,裴叔业受到猜忌功高震主。他认为大势已去,决定率军投奔北魏,被封为兰陵郡公。不久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获赠开府仪同三司,谥号忠武。

裴叔业一生最著名的事迹是支持齐明帝篡位。萧鸾密谋称帝时,派他征讨各地亲王,使自己顺利登基。裴叔业出色完成任务,先后擒杀多名齐宗室。

裴叔业一生跌宕起伏,最终投归北魏。他谨慎果决,又多次建战功,可谓南齐千古名将。裴叔业的传记历经沧桑,引人深思。

11萧憺(南北朝)

萧憺,字僧达,是南梁开国皇帝武帝萧衍的异母弟,在南梁建立前就跟随萧衍起兵。萧衍攻下建康后,萧憺先后出任过荆州和益州刺史,治理当地达十多年。

荆州时期,萧憺深得民心。他开辟屯田减轻赋税,抚恤战争中的死难者家属。年荆州大水,萧憺不顾洪水凶险亲自督工修堤,还救助被困的百姓。

益州时期,萧憺提倡教育,设置学校鼓励求学,使益州学风大开。北魏来犯时,他派兵援救击退对方,安定边境。年,萧憺回朝任职,任侍中、中抚将军、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将军等职。他深受百姓爱戴,治州有方,是南梁初年杰出的地方官员。

普通三年(年),萧憺逝世,享年四十五岁。萧衍闻讯,下诏追赠他为侍中、司徒、骠骑将军,谥号“忠武”,并赐班剑三十人、羽葆及鼓吹各一部。

12元深(南北朝)

元深,本名元渊,字智远,出生于河南洛阳一个鲜卑族家庭。他是北魏宗室,太武帝拓跋焘的曾孙,广阳王元嘉的儿子。

元深起初在朝廷任给事中,后升任通直郎、中书侍郎、黄门郎等职,继承了广阳王的爵位。孝明帝登基后,他出任肆州刺史,后升都官尚书、河南尹,出任恒州刺史,在任内讨伐了当地的六镇起义军。他后来又升任礼部尚书、定州刺史,累积升迁为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尚书仆射、东北道行台、前军将军等要职,镇压了鲜于修礼的叛乱。

年,元深在瀛州高阳郡去世,享年42岁。朝廷追赠他为侍中、吏部尚书、司徒公、雍州刺史,谥号“忠武”。

1高敖曹(南北朝)

高昂,字敖曹,南北朝时期东魏名将,年出生于渤海蓨县(今河北景县)一个当地豪门望族。他勇猛过人,时人称他是楚国名将项羽的再世。高昂少年时期就气势非凡、胆识过人,不好读书,只想搏命天下,自取富贵。他常与兄长高乾带人四处劫掠,使父亲高翼屡遭牵连,但高翼也看出高昂非常人物,必将大有作为。

高敖曹

年,高昂随高乾在河济起兵响应葛荣起义,后来投降朝廷,被封为武城县伯。不久,两人因与尔朱荣不和,被软禁于家乡。50年,高昂得以脱困,他感念孝庄帝之恩,亲自披甲上阵,击退围攻洛阳的尔朱军。51年,孝庄帝被杀,高昂与高乾在信都起兵,后联合高欢反对尔朱氏。高昂曾以十余骑大破尔朱羽生五千人,名震天下。

5年,高乾被杀后,高昂投奔高欢,为他四出征伐。他平定三荆地区叛乱,官至司徒、骠骑大将军,进爵武城县侯。57年,高昂率军攻占上洛,立下赫赫战功。

58年,高昂轻敌宇文泰,全军覆没,最后在河阳被擒杀,年仅8岁。高欢痛心不已,追赠他多项官职,谥号忠武。年,又追封他为永昌王,配享世宗庙庭。

高昂一生气概非凡,勇冠三军。他忠心报国,为东魏流血牺牲,可惜英年早逝。虽然因为轻敌而丢了性命,但高昂毕竟立下汗马功劳,是北朝时期一员猛将。他虽生短暂,但英名千古,作为东北豪杰,留下传世的楷模。

14破六韩常(南北朝)

破六韩常,复姓破六韩,字保年,北魏到东魏时期大臣,匈奴单于的后裔,平北将军破六韩孔雀的儿子。

破六韩常

破六韩常,沉着机敏有胆略,生于北魏末年。他勇猛善战,尤其擅长骑射,曾先后担任平西将军等职。高欢起义时,破六韩常正任附化郡守,他与万俟洛东归等人响应高欢,受到嘉奖,被授予抚军之职。此后,破六韩常跟随高欢征战四方,平定义军,累迁车骑大将军、开府,晋升为平阳郡公,担任洛州刺史。

在洛州刺史任上,破六韩曾向执政高澄建议:“我镇守河阳多年,对关口形势了如指掌;太谷南北两道乃贼寇必经之路,中间一百五十里荒无人烟。我认为可以在这里营建城寨,驻扎兵马,切断贼人运粮线路,则可以截断其东西往来。”高澄听从他的建议,在要地修筑了杨志、百家、呼延三个军事重镇。

破六韩常秩满还朝,拜太保、沧州刺史,不久卒于家中。赠尚书令、司徒公、太傅、第一领民酋长,谥号忠武。破六韩常忠心报国,为东魏的统一作出重要贡献。他深谋远虑,建議设立戍所,巩固边防,维护人民安宁。

15王劢(南北朝)

王劢[mài],字丑兴,王盟的儿子,武川人也,性格忠诚果敢,有才干、品行高贵,西魏咸阳郡公。

年仅十七岁就从周文帝入关平定了陇西之地,稳定了关中。周文帝曾对他说:"作战的将领,能坐镇指挥见机行事是上策,能忠心执着固守是次策。"王劢回答说:"我愿意兼备这两点。"周文帝听后大笑。后来王劢被任命为散骑常侍,受封梁甫县公的爵位。

大统初年,王劢担任千牛备身直长,可以随侍左右,进出卧内,小心谨慎尽责。魏文帝常称赞他"王劢可称得上是忠诚无私的臣子"。沙苑之战时,王劢以都督身份统领禁军,立于左翼,冲锋陷阵,前方死伤枕藉。王劢也负重伤,最后不幸阵亡。周文帝对此深感悲痛,追赠他许多官职爵位,谥他为忠武。

王劢之子王弼承袭了爵位,并娶了魏国公主,官拜大都督、通直散骑常侍等要职。从这段历史可以看出,王劢勇猛果决,忠心报国,深得君王倚重和礼遇,可谓千古忠臣。他的故事激励着后人要效法他的诚实忠诚和舍生取义的精神。

16尉迟敬德(隋末唐初)

尉迟敬德生于年,本名尉迟融,字敬德,朔州善阳人。他是隋末唐初大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尉迟敬德

隋末民变中,尉迟敬德追随刘武周起兵,立功颇多。年,在柏壁之战中,刘武周军败,尉迟敬德归降李世民。李世民赏识他的才能,招揽为心腹大将。此后,尉迟敬德跟随李世民东征王世充、窦建德,屡建奇功。他尤其善于骑马夺取敌人长槊,三次连夺齐王李元吉之槊,傲视群雄。

年玄武门之变,尉迟敬德是关键人物。他力主李世民先发制人,以免被李建成、李元吉所害。玄武门之变中,他亲自射杀逃跑的李元吉,立下汗马功劳。事后,尉迟敬德被封为吴国公,地位仅次于长孙无忌。

此后,尉迟敬德继续跟从李世民征战四方。每逢重大关头,他总能以一当百,建立汗马战功。太宗即位后,尉迟敬德权傲一时,但性格较为骄横,遭到排挤。64年,尉迟敬德率领夏州都督致仕。晚年迷信奇术,闭门不出。年,他在家中去世,年74岁。李治追谥他为“忠武”,葬于昭陵。

17郭子仪(唐朝)

郭子仪,字子仪,出生于唐玄宗天宝年间,陕西华州郑县人,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

郭子仪

他少年习武,通过科举成为官兵,历任要职。安史之乱时,他率军东讨叛军,先后击破叛军于河曲、常山,收复了河北、河东等地。后又与李光弼等大败叛军于嘉山,收复了两京。他以功加司徒、代国公。

安庆绪叛军占领邺城后,郭子仪与李光弼等围攻邺城。就在即将取胜之时,史思明援军到来,双方在邺城附近爆发激战。就在战况胶着时,突然狂风大作,郭子仪军大败而回。郭子仪因此失去兵权,但他没有怨言,仍努力辅助朝廷。

广德元年,吐蕃联合回纥攻陷长安,代宗皇帝出奔陕州。郭子仪率少数部队收复长安,安稳人心。数年后,吐蕃军再犯边境,郭子仪在泾阳巧谈说退回纥军,并乘机大败吐蕃,为唐军立下汗马功劳。

晚年郭子仪屡遭谗言,被调离军权,但他从未有怨言,至死仍忠心辅佐朝廷。年,郭子仪去世,享年85岁。德宗皇帝追赠太师,谥号忠武,陪葬于建陵,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

18浑瑊(唐朝)

浑瑊,本名日进,出生于76年,去世于年1月1日,享年64岁。他是唐代中期名将,为维护唐朝统治作出重大贡献。

浑瑊

浑瑊生于铁勒族浑部望族,其父浑释之是开府仪同三司、宁朔郡王。11岁时,浑瑊就跟随父亲征战,立下军功。他曾带兵深入西北,大破强敌阿布思部,还参与修筑城池,守卫边疆。

年,安史之乱爆发,浑瑊追随唐军,立下汗马功劳。他曾在九门之战中射杀叛军骁将,参与收复长安、洛阳,血战新乡,平定叛乱。仆固怀恩叛变时,浑瑊率少胜多,大破入侵的数万吐蕃军,斩首五千。

78年泾原兵变时,浑瑊率族人来到唐德宗身边支持,出谋划策,力挽狂澜。他数次击败叛军,解唐军围困之危,功不可没。

年,李怀光叛乱时,浑瑊再次率军平叛,先后击败韩旻、朱泚,收复咸阳、长安,配合诸路大军,终平定这场动荡。

浑瑊深得德宗信任敬重,曾两次辍朝致哀,追赠太师,谥忠武,配飨唐德宗庙廷。其画像悬于凌烟阁,以示褒扬。历经五十年征战,浑瑊为唐王朝稳定作出巨大贡献,堪称中唐名将。

19李晟(唐朝)

李晟,字良器,出生于洮州临潭(今甘肃临潭)一个军官世家。18岁从军,跟随王忠嗣征讨吐蕃,以骑射出众而闻名军中,号称“万人敌”,唐朝中期名将。

李晟

76年,李晟追随凤翔节度使高升麾下,立下平定羌族叛乱的战功,累迁左羽林大将军。年,他率兵大破吐蕃军,解除了对灵州的威胁,被授予泾原四镇都知兵马使之职。77年,李晟横击吐蕃军,救出被围困的马璘,获封合川郡王。

年,李晟奉诏援助剑南,击退吐蕃、南诏联军。年,他奉诏与其他节度使会合,在临洺大败田悦起事军。此后数年,李晟率军多次击败田悦、王武俊等河北藩镇叛军,立下汗马功劳。

78年泾原兵变后,李晟西归讨伐朱泚,年克复长安,平定叛乱,以功拜尚书左仆射,领凤翔等三镇节度使,封西平郡王。

平叛之后,李晟主动请求调任边陲重镇泾州,防御吐蕃。他数次率军击退吐蕃军,因威名远播而遭到朝中嫉妒。

年被削去兵权,晚年拜太尉、中书令,但仍受到德宗器重。79年去世,终年六十七岁,追赠太师,谥忠武,配飨德宗庙廷,图形凌烟阁。李晟一生克敌制胜,忠心报国,是中唐名将的杰出代表。

20韦皋(唐朝)

韦皋,字城武,唐代中期名臣、诗人。他出身京兆府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为“东眷韦氏郿城公房”第二十三子。大历年间,他逐步升任使府监察御史。

建中三年(年),泾原军哗变,韦皋在陇州起兵响应朝廷,力抗叛军。唐德宗见其忠心,特授他为奉义军节度使。兴元元年(年),韦皋入朝任左金吾卫大将军。次年出任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总镇蜀地。

韦皋联合南诏、东蛮等民族,多次击败吐蕃军。贞元十七年(年),他分兵十路大举进攻吐蕃,大破论莽热十万大军,攻下城邑七座,斩首万余。韦皋因功加检校司徒、中书令,封南康郡王。

贞元二十一年(年),韦皋病逝,享年六十一。唐宪宗追赠他为太师,谥号“忠武”。韦皋平定西南局面,重开南方丝绸之路,对唐与南亚各国交流作出巨大贡献。他将家国利益置于个人荣誉之上,忠心报国,深得后人称颂。

21徐温(五代)

徐温,字敦美,海州胊山(今江苏东海)人,唐末五代时期杨吴宰相、权臣,南唐政权奠基人,南唐烈祖李昪(徐知诰)的养父。

徐温

早年贩盐为生,后投奔杨行密,成为杨行密麾下三十六英雄之一。徐温沉默寡言,为人有威严,深得杨行密倚重。杨行密临终前,徐温力主其子杨渥继位,杨渥继位后,徐温与张颢共同控制朝政大权。不久,张颢弑杀杨渥,徐温趁机诛杀张颢,独揽大权,拥立杨隆演为主。

徐温出镇润州,以霸府遥控朝政。他掌权二十余年,奉行休兵息民政策,结束了吴越的战争,使境内民心稳定。年,徐温迫使杨隆演称吴国王,吴国由唐朝藩镇转为独立王国。年,杨隆演薨,徐温立杨溥为王,年又晋升太师。年,徐温病逝于金陵,终年66岁,谥号忠武。

徐温死后,其养子徐知诰控制朝政,97年建立齐国,追尊徐温为太祖武王。99年,徐知诰建南唐,改国号唐,追尊徐温为义祖。徐温生前控制吴国达二十余年,奠定了南唐的基业,对江南政权的兴起起到关键作用。

22霍彦威(五代)

霍彦威,字子重,洺州曲周人,唐末至五代时期名将。

霍彦威

少年时被宣武军大将霍存收养,后跟随节度使朱全忠征战,累积战功。91年,助朱友贞击败篡位者朱友珪,任邠州节度使,成功抵御岐国进攻。年出任郓州节度使,与晋军对峙。92年,霍彦威投降庄宗,受封李绍真。年,随李嗣源平定潞州叛乱,击退契丹,立下战功。邺都兵变时,劝李嗣源南下称帝。兴教门之变后,拥戴李嗣源即帝位,掌握国事,对李嗣源称帝起关键作用。

天成三年(年),卒于任上,年57岁,册赠太师、晋国公。明宗辍朝三日以哀悼之,谥号“忠武”,可见明宗对他的重视。宋太祖时,配飨洛州的后唐明宗庙庭。

2赵崇韬(五代)

赵崇韬,后蜀开国功臣、宋王赵廷隐之子,五代十国时期后蜀后期重要将领。并州太原人。少年骁勇善战,有其父风。后蜀将领,后随孟昶降宋,累迁至太师、中书令、宋王。卒,谥忠武。

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删除内容!特别说明,本站分享的文章不属于商业类别宣传。

下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956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