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年),鲜卑名为贺六浑,祖籍渤海郡蓨县(今河北景县南),世居怀朔镇(今内蒙古包头东北,一说内蒙古固阳),成为鲜卑化的汉人。他是东魏王朝的建立者之一,也是北齐王朝的奠基人。其子高洋建立北齐,追尊其为神武帝。
高欢祖籍河北景县,生于内蒙古固阳县。30岁投军从戎,七年后即成为北魏丞相。公元年,高欢在林州另立清河王元善见为帝,自任丞相,建立东魏政权。后来又将国都迁到邺城(今河北省临漳县西南),林县当时称林县郡,东距邺城不远,高欢在邺城的13年中,常到林州,因此留下了许多传说。
卸甲坪
卸甲坪村位于林州市横水镇东南部。距林州城区20公里。因武士曾在此“卸甲投河救人”而得名。
公元年,高欢在林州建立东魏政权自称丞相。迁都邺城后,他的妻室兖氏身上生起了老鼠疮,先从腋窝发迹继而延至颈项,疮口外开溃串成洞,浊液四溢腥臭难闻。高欢见久治不愈,心中十分不快。此时有人献计说:“林州洹河东段有一玉泉湖,民间传说河泉交融能治百病,不妨去那里住一段时间试试看。”高欢听后,便让人将夫人送到了林州东部洹河上的玉泉湖旁。
当地有个尼姑小庵,庵主听说丞相夫人到来,自然殷勤十分,她告诉兖氏这里的水能治多种疾病,如果坚持用河水洗澡,就能恢复健康。兖氏依言而行,让身边丫鬟天天下河取水,为自己洗浴,三年时间过后,她身上的疮竟奇迹般的彻底好了。
消息传到邺城,高欢便派一行武士,来玉泉湖接兖氏回城。
这天上午,兖氏正在洹河河边闲坐,忽见两岸有许多武士向自己走来,她怕遭遇不测之祸,便“扑通”一声跳入河中。武士们一见此情,便纷纷脱掉盔甲,跳下水中救人。
后来,这卸甲脱衣之地,形成两个村庄,河西岸的叫“卸甲坪村”,也称“河西村”,河东岸的叫“东卸甲坪村”。
当时正值汛期,河水暴涨,有的武士来不急脱掉盔甲就跳入水中,有的被冲了二三里远,才被河床中的巨石顶住,保住了性命。后来这里也有了村庄,人们便叫它“顶甲沟村”。后又改为今日的“丁家沟村”。
当武士们最后把兖氏从水中捞出时,早已气断命绝。高欢听说后,悲痛难忍。让将士把遗体就近抬到山上安葬。从此以后,这座山便叫做“娘娘墓山”。后来人们又在山上为兖氏修庙三间,取名“娘娘庙”并立碑纪念。现在古碑仍在,庙址尚存。
民间传说在第二年的清明节,高欢带文武大臣来给兖氏扫墓。他悔恨自己对不住妻子,便号啕痛哭起来。此时,洹水感到无脸见人,便在娘娘墓上游1公里处的横水镇,悄悄潜入地下。
从此以后,这条河从横水以下,就变成了一条干河。地处下游的安阳县沿河百姓没了河水无法生活,便天天烧香祈祷,盼望洹水再现。后来,洹水才在横水以下20公里处的安阳县境内,复出地面。人们认为这是行善得到的报应,便将出水之地叫“善应村”。
直到今日,洹水还是“逢横(水)而入,逢善(应)而出。”
皇墓
林州市有两个皇墓村,两村隔山相邻。山东侧为东皇墓,山西侧为西皇墓。当地传说,这两村村名都和东魏丞相高欢及其子北齐文宣皇帝高洋有关。
在西皇墓村北,有个名叫小寺沟的地方,虽说这里面积不算太大,沟中却有龙泉寺、天地雷音寺、斗母庙等诸多寺庙建筑,“小寺沟”因此得名。
有一日,高欢从邺城西行,带眷属来林虑狩猎游玩,当他们走到今河顺镇南边的二龙山小寺沟一带时,看到这里寺庙众多,景色秀丽,便乐不思归住了下来。后来,高欢的女儿在此突患暴病一命归阴。
在安排后事时,高欢听从风水先生指点,得知这一带有二龙戏珠(盘龙山、卧龙山、珍珠山)、凤凰展翅(凤凰山)、金牛望月(金牛山)等多处风水宝地,便将女儿葬于此地。
到北齐天保元年(),高欢的儿子高洋当了文宣皇帝,当地人便把这座埋葬皇帝妹妹的坟墓称作“皇墓”。后来,皇墓两侧有了村庄,墓东者称“东皇墓”,西者称“西皇墓”。
西上林虑山
高欢迁都邺城后,当了13年东魏丞相,在此期间,他谋求国家统一,先后对西魏王朝发动了沙苑、邙山、玉壁三次大战,结果被打得溃不成军。公元年,西魏丞相宇文泰得知高欢要西上林虑山休整部队的消息,便派大将张兴、副将陈雷到林州安营扎寨伏击堵截。张营在南,人称“张官营”。陈营在北,人称“陈家营”。这便是现在的“张官营村”和“陈家营村”。
张官营、陈家营南北相对间隔8里。高欢至此果然中了埋伏,在包围圈内连打两个恶仗,人称“东仗”、“西仗”。后来这两地都自成村落,这便是今日的“东张村”和“西张村”。
高欢一行突出重围后,已成惊弓之鸟,分成两股向西逃窜。一股向正西,一股向西北,一连跑了四五里路,方才摆脱追兵。后人称这两地为“上逃村”、“下逃村”,即现在的“上陶”、“下陶”两村。
两个陶村南北相照,相隔仅3里路程,通过紧急联络,高欢传令“上逃的部队向西南前进,下逃的部队向西北前进。两地兵马同遥过一个村庄(今姚村),在姚村村西会合后,一直向西,逃到了林虑山上的马鞍垴。
哄娘坨
高欢上山还未站稳脚跟,便被西魏官兵赶下了林虑山,他带领残兵败将,一路向大峡谷西部的太行山上逃去。
因为山高坡陡,同行的高欢夫人累得精疲力竭寸步难行。这位昔日行路不是骑马就是坐轿的贵妇人,今日全没了这些条件。为能逃出一条活命,在侍卫和侍女的搀扶下,不得不咬牙前行。她爬过一山又一山,过了一岭又一岭,最后又到一座山前,实在走不动了,便坐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侍从们再三劝说,也无济于事。最后,只好哄骗她说:“娘娘走吧,过去这一山,前面就是平路了。”高夫人一听此言,便又从地上爬起,用尽平生之力,坚持到了山头。他往前一望,见仍是山连山,岭接岭不见尽头。
这时,她才知道是众人哄她,心中想到,因为我一个人,不仅使丞相挂念,也连累了所有人。于是,便决心一死了之。她走到一处悬崖边,对侍从们说:“你们往后看,那是什么?”乘众人扭头之际,她双眼一闭,纵身跳下了万丈深渊……
后来,此地有了村庄,人们便起名叫“哄娘坨”村。
坟凹
高欢正指挥手下将士紧急向前赶路,忽然得到夫人跳崖的消息,心中大惊。当即指令贴身军卒绕道下山,查找娘娘下落。后来,两士兵在悬崖下,找到了早已绝命的女尸一具。报告高欢后,在山间寻得一处较为宽阔的凹地,将夫人掩埋。后人称此墓为“娘娘坟”。
此事至今已过去余年,娘娘坟至今仍保存完好,坟地附近现已成为十余户人家聚居的小山村,村名“坟凹”。
桃花洞
桃花洞位于海拔米的太行山腰。洞顶西边就是山西省平顺县。洞内可容千余人。洞口向南,以三九天此地桃花盛开而得名。
高欢一行逃到这里后,封山大雪阻断了西去之路。高欢无可奈何,只好就地安营,住进了一个洞穴之中。
此时的高欢已面临进退两难的绝境,心中急得如坐针毯。一夜昏睡之中忽做一梦,梦见他问一白发老者何日才能路开通行,老者说:“桃花开放日,即是行军时。”高欢闻言心急难忍,次日凌晨,便派一军卒到洞外察看有无桃花开放。此时正值三九严冬,哪会有桃花的踪影,军卒只得如实禀报。高欢闻言大怒,喝令部下推出斩首。如此往复10日,一连有10名小卒掉了脑袋。
第11日凌晨,高欢仍继续派人出洞察看。这名小卒走到洞外,一看仍是冰天雪地,自感生命难保,便失声痛哭起来。正当他悲痛欲绝嚎啕大哭之际,从远处飞来一只野鹊,落在了洞口不远处一棵山桃树上,叽叽喳喳叫个不停,随着喜鹊的不停抖动,树枝上随即露出了一个个含苞待放的花蕾。兵卒一看惊喜万分,急忙回报高欢。高欢闻讯走到洞外,果见满山桃花竞相开放,当即传令拔营西去。
从此以后,人们便将高欢住过的这个洞穴称作“桃花洞”。后来,这里形成了一个山村,这便是今日的“桃花洞”村。如今的桃花洞,已成为闻名中外的旅游景区。每年一到冬季,洞周桃花依旧照开不停。诸君如有兴趣,届时不妨到此一游。
出身——破落户子弟
高欢,鲜卑名贺六浑,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六世祖高隐曾为晋朝的太守。后来的三位先祖又仕慕容氏燕国。他曾祖父高湖在慕容宝亡国时降附魏朝。他爷爷高谧官至魏朝待御史,因犯法被流放到怀朔镇。到他父亲高树生时早已家世沦落,树生又是个“性通率”、“不事产业”、游手好闲的浪荡子弟,高欢的少年时代确实是“在极其艰苦的环境中成长。”由于自小生长于边镇,周围都是鲜卑军人,高欢是个完全鲜卑化的汉人,终日舞枪弄棒,嗷嗷乱叫。直到他和鲜卑族的老婆结婚,才从女方的嫁妆中得到匹马,有马才有在边镇队伍中当队主(班长)的资格。当时没什么人对这个破落户子弟感兴趣,惟有镇将段长觉得高欢相貌不凡,资质卓异,对他说:“你有康济时世的才能,这辈子不会白活!我这岁数见不到你发达了,希望你日后能照顾我的儿孙。”当时这几句小小的鼓励,高欢一生不忘。等他掌握魏朝国柄后,追赠段长为司空,并提拔段长的儿子段宁为官。
因缘崛起
讲起高欢,必须先讲北魏末年的六镇起义。六镇是沿长城而筑的六个军镇。有沃野(今内蒙古五原县)、怀朔(今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武川(今内蒙古武川县)、抚冥(今内蒙古四子王旗)、柔玄(今内蒙古兴和县与河北省尚义县交界处土城子)、怀荒(今河北张北县)。北魏为防御柔然等民族的入侵,专门派鲜卑族兵马长年驻守于此。六镇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都是内地犯罪官民或被发配到这里来的。魏朝早期对边将待遇不错。孝文帝南迁洛阳后,快速汉化,王公朝士多以清流自居,六镇兵民不仅被边缘化,还受到朝贵的鄙视和轻蔑。魏孝明帝正光四年(年),柔然南侵,怀荒镇兵民无粮可食,请示镇将开仓放粮,吃饱肚子好打仗。镇将不准许。兵民忍不无忍,聚众杀镇将起义,六镇大乱。
年,沃野镇破六韩拨陵(匈奴族)起义,声势浩大,席卷边城。北魏大惊,联合柔然一同镇压,击杀破六韩拨陵,把二十多万被俘兵民全部安置到河北一带。河北本来连年水旱灾害不断,一下子又来了这么多俘囚,矛盾激化,反叛不断,接连有杜洛周、鲜于修礼、葛荣等镇兵镇将的起义,且相互兼并攻杀,乱成一团。最后,这些起义、叛乱皆为魏朝权臣尔朱荣的势力所镇压。高欢就是被俘后得到尔朱荣信任,并被提拔为尔朱荣的卫队长(都督)。
助尔朱荣讨平葛荣
河北的葛荣军,虽然声势浩大,但并无逐鹿天下的大志向。范文澜先生评价道:“他们是变兵,是寻求生存的流亡者,是根本不知生产为何事的破坏者。”他们毫无纪律,专事屠杀掳掠,攻破沧州城,城中居民十之八九遭到屠杀,然而这还只是被历史记录下来的一小部分而已。
他们所到之处肆意残破,但从来没有萌生过收罗人心,建立一个巩固的后方根据地的念头,这是胡族理念中所不存在的一个论题——他们因这个王朝的汉化而失去地位,因此坚决反对汉化,甚至于反对汉人,更不用说汲取汉民族统治思想中的那些精华了。数年间,葛荣空拥百万之众,却只不过是在华北平原上四处游荡就食。然而河北经数年战乱,也到了民穷财尽的地步,不足以养活袖手坐食的成百万人。
葛荣遂分兵南下,其仆射任褒率军南掠至沁水。北魏军团也开始集结,准备寻葛荣主力决战。尔朱荣以上党王元天穆为前军,司徒杨椿为右军,司空穆绍为后军,而自己亲率左军。
五二八年,七月,葛荣亲率号称百万的主力部队,包围重镇邺城,外围游兵已活动到汲郡一带。尔朱荣亲率七千配有副马的精锐骑兵自晋阳出击,以狡黠善战的羯族人侯景为前驱,倍道兼行,东出滏口,越过太行山脉进入河北平原。
当时葛荣势力强大,横行河北无敌手,根本不把尔朱荣这区区七千人看在眼中,听说他来了,喜形于色,下令军中诸人各自准备长绳子,待尔朱荣“至则缚取”。葛荣将其百万大军,自邺城以北列阵数十里,箕张而进。
尔朱荣把部分兵力藏在山谷中,作为奇兵,分督将以上三人为一集团,每集团数百骑兵,到处扬尘鼓噪,虚张声势,让对手莫测多少,尔朱荣又以混战之中,刀不如棒,勒令全军将士每人准备木棒一根,置于马侧。同时颁布战场纪律,规定战时不以斩级为功,以防因此而扰乱阵列,影响己方骑兵机动。和葛荣的大大咧咧相反,尔朱荣战前的准备相当充分。
葛荣一方虽然人马众多,但布置太过分散,连葛荣自己也难以掌握。尔朱荣大将高欢,原来在杜洛周、葛荣手下都呆过,熟人不少,此时趁机于阵前招降了葛荣军中七个王和一万多人的军队。尔朱荣军事政治双管齐下,一方面派高欢展开政治攻势,另一方面他亲自陷阵力战,率骑兵突破穿透葛荣的大阵,又从后返击,葛荣军大败,他本人于阵前被生擒,尔朱荣把他装入囚车送往洛阳处死。
此时,上党王元天穆的部队才进抵朝歌以南,勉强算是进入战场,而穆绍、杨椿两军还尚未出发。
当时,尔朱荣威震天下。后来葛荣取代鲜于修礼,宇文泰又继续在葛荣帐下效力。邺北之战中,葛荣军大败,年轻的宇文泰走投无路,只好通过老交情贺拔岳投降了尔朱荣。尔朱荣对宇文泰欣赏而又猜忌,将他带回根据地晋阳,后来拔归贺拔岳帐下效命,从此龙飞鹰扬。
对于投降的葛荣数十万众,尔朱荣怕立刻加以处置会导致新的变乱,乃诈称众人可以自由组合,愿意去哪里也可自便,于是数十万人一朝作鸟兽散。待这帮降众欢欢喜喜地各自分散,走出百里之外后,尔朱荣密令各地方将其分道押领,随宜安置,于是河北诸州皆被平定。但尔朱荣的处置方式,并不比北魏对当年破六韩拔陵军投降者的处理更为高明。这群胡族叛乱者,被强行迁离熟悉的草原游牧环境,失去了牲畜,又没有原住民汉人耕种的技能,在这片陌生的土地上,他们确实无以谋生,所以大大小小的叛乱仍然不断发生着。
讨灭尔朱氏
尔朱荣在其鼎盛时期有一次忽然问左右:“哪天我死了,谁能够做军中统帅呢?”周边人都回答:“尔朱兆”。尔朱荣不以为然。他说:“尔朱兆虽然勇猛善斗,但能统领的人马不过是三千左右,军马多些他就乱了阵法。能代我统军的,只有贺六浑(高欢)。”虽然奸雄识奸雄,惶惶相惜又相戒。对高欢产生疑戒心后,他一方面指醒尔朱兆要暗加提防,一方面把高欢远调为晋州刺史。不久,尔朱荣为魏庄帝诛杀,尔朱家族纷纷乘兵反叛朝廷,身为一方之将的高欢审时度势,又打上了尔朱氏领下降兵的主意。
六镇造反的降兵大多是鲜卑人,还有不少汉人、匈奴人、高车人、氐人、羌人。他们被迁置于河北后,不断受到尔朱氏契胡兵士的凌暴,屡屡造反,大小二十六次,被杀过半,仍造反不已。刚刚缢死魏庄帝、掌握魏国朝政的尔朱兆(尔朱荣族弟)对此感到头痛,向高欢咨询意见。高欢回答:“六镇降兵反叛不休,又不能全部杀掉,大王您应选心腹之人去统领他们。再有反叛,就归罪其将领,不能每次都杀掉大批的兵士。”尔朱兆觉得建议很好,就问谁能去当统领。一席饮酒的贺拨允傻不唧唧地在旁建议,让高欢去统领六镇降兵。高欢佯装大怒,起身一拳打得贺拨允满嘴冒血,门牙落地,骂道:“太原王(尔朱荣)活着的时候,说怎么样就怎么样,现在太原王死了,天下事都听尔朱兆王爷的,你是什么东西,王爷没发话能轮到你说三道四!”尔朱兆很感动,觉得高欢忠心耿耿,就趁酒劲宣布高欢为六镇降兵的统军。高欢心中大喜过望。一直以来在尔朱氏手下混事,缺的就是自己能直接指挥的军队,天假其便,出了贺拨允这个大傻冒给自己提名,尔朱兆又喝酒过量,发出这么一个命令。恐怕尔朱兆酒醒后后悔,高欢出大营后马上宣令:“我受命统管镇兵,都到汾东受我号令。”立刻驰奔阳曲川,建立统军大营。六镇降兵一向厌恶尔朱氏和他手下的契胡兵士,极短时间内就奔赴高欢处集合完毕。
不久,高欢上书尔朱兆,表说山西霜旱灾多,兵士没有粮食,请求移师山东,解决军粮问题。高欢本意是远离尔朱兆,摆脱他的威胁和控制。尔朱兆长史慕容绍宗见书立即劝道:“不可!现在四方乱起,人怀异望。高公雄才盖世,又握兵于外,正如借蛟龙以云雨,再也不能控制他了。”尔朱兆勇而无谋,说自己和高欢是拜过把子的兄弟。慕荣绍宗说:“亲兄弟尚不可信,何况是把兄弟!”尔朱兆大怒,把慕容绍宗关进牢房,下令高欢移军山东。高欢率军自晋阳出发,中途遇见尔朱荣的老婆带着大车小车的财物从洛阳返山西,又有好马三百匹,就派兵把马匹全都抢为已有。尔朱兆听嫂子哭泣后大怒,忙把慕容绍宗放出来问计。慕容绍宗说:“高欢现在还跑不掉。”于是尔朱兆自己亲率军队追赶。追至襄垣,恰值漳水暴涨,高欢隔河拜谢:“我借公主马(尔朱荣的老婆获封为北乡长公主,不是魏朝宗室女)是为了用来抵御山东盗贼。如果您相信公主的谗言,我就过河受死,只怕您把我杀了,我属下这些人马上就叛亡而去。”尔朱兆胆大无脑,策马渡水,与高欢在营帐间坐定,抽出佩刀给高欢,伸出脖子让高欢砍。高欢大哭,诉说尔朱家族对自己的恩惠和自己的忠心。于是两个人欢饮极醉,又杀白马盟誓。夜间,高欢属下尉景埋伏壮士要杀掉尔朱兆,高欢马上阻止:“现在杀了尔朱兆,他的党羽一定奔归聚结报仇,我们马少兵饥,不能相敌,如果有英雄趁机而起,将成大祸。尔朱兆凶悍无谋,还是放了他好。”转天早晨,尔朱兆归营,又下令让高欢渡水过到他的大营。高欢也想壮着英雄胆过去,被部将孙滕劝止。尔朱兆隔河破口大骂,无奈河水奔涌大军又过不去,只得驰还晋阳。高欢回营,到了军中统管兵士家属的念贤那里假意寒暄。念贤是尔朱兆安插在高欢营中的心腹,用以监视高欢。高欢坐下后就夸念贤腰中宝刀漂亮,取来观看。念贤不知是计,递刀与高欢。高欢随手一刀,消除了尔朱氏在军中最后一个钉子。
高欢到山东后,严肃军纪,秋毫无犯,每过麦地,自己下马拉住缰绳,当地人民非常欢喜,受到拥戴。毕竟受尔朱家族恩多,高欢也不知自己属下对尔朱氏控制的魏朝有多么忠心,他还不敢明挑和尔朱氏决裂。为了让属下军人无路可退,和他一道起兵,他想出一计--他派手下人伪造尔朱兆的军令,下令高欢所率六镇降兵全部要回山西,作为契胡军人的部曲去攻打稽胡。本来六镇降兵就一直饱受尔朱氏契胡兵的欺凌,现在要被征发去当契胡人的奴兵,都有生不如死的感觉。高欢假装军命严急,从军中简选万余兵士,马上催促出发。部将孙滕和尉景也假装为士兵请命,宽缓五日。士兵又忧又惧,高欢接着又假意再宽缓五日行期。待到六镇军士的惊恐酝酿得差不多,火候正好,高欢作为统帅,与这支万余人的先遣军举行告别式,他自己也泪落如雨,作出一副万般无奈的样子。即将踏上去山西之路的士兵一片嚎哭之声,悲从中来,惊天动地。高欢叹息一声,说:“我和你们都是镇户出身,一家人呵。现在西去打仗,肯定得死!迟误军期,到目的地后也得死;发配给契胡人当部曲,还得死!总之,都是死路一条。我们该怎么办呢?”士兵在下马上齐呼:“只有造反!”高欢很焦急的样子,“造反是不得已的事情,谁能带头呢?”将士雀呼,共推高欢。高欢一副万不得已,为众担罪的样子。踌躇再三,他对六镇降兵说:“你们这些人乡里乡亲很难统驭。想想看,葛荣有百万之众,就是没有军规战纪,散漫无制,最后难逃败亡。如果你们推我为领军,就不能再象从前一样,不能随意欺负汉人(六镇降兵多为鲜卑人),不能违犯军令。不然的话,我可不和你们一起造反。”“生死由您做主!”万余军同声呐喊。于是高欢杀牛宰羊,犒赏士兵,在信都起兵。
为了名正言顺,高欢与属下拎出魏朝宗室、渤海太守元朗为帝。年,高欢初次与尔朱氏交锋,以少胜多,在广河大败尔朱兆,俘获五千多人。尔朱兆、尔朱世隆等人在尔朱荣死后兴兵,杀入洛阳后缢死魏庄帝,立节闵帝,宰制天下。后来一家窝里斗,各怀异心,相互猜阻。忽然之中生出高欢这么个共同的敌人,反而一条心联合起来。尔朱天光从长安出发,尔朱兆从晋阳举兵,尔朱度律发自洛阳,尔朱仲远从东郡赶赴,四路大军共二十万人在邺城汇集,夹洹水列阵,准备和高欢决战,想一举攻灭这个“忘恩负义”的“贼子”和他手下六镇降附兵士。
高欢派封隆之留守邺城,亲自率兵马屯兵紫陌。其时,高欢战马不满两千,兵不过三万,而敌兵有二十万之众。众寡不敌情势之下,高欢用牛驴连系在一起堵塞自家军队的退路,在韩陵一带摆成圆阵,兵无退路,都有必死之心。两军交战在即,尔朱兆立马于阵前责骂高欢反叛尔朱氏。高欢此刻理不亏辞不穷:“本来我们是想一起共同辅佐皇帝,现今天子何在?”尔朱兆策马言道:“永安王(被杀的孝庄帝即位前的封号)枉杀太原王(尔朱荣),我为报仇才做出这样的事。”高欢大声叱责:“从前我们一同在尔朱荣帐下,你劝他造反的事我都清楚。况且,帝王杀大臣,何报之有!今天我和你恩义断绝!”言毕,两军交战。高欢自领中军前突,大将高敖曹将左军,高欢堂弟高岳将右军。高欢中军迎战不利,被逼后退。尔朱兆军直扑而来。高岳率五百骑兵突前迎敌兵,高欢另外一个将领斛律敦将领收拾败退四散的兵士重整旗鼓从尔朱兆后面又扑上去,大将高敖曹自率一千多骑兵横击而入阵中,尔朱兆军大败。败逃之际,尔朱兆对慕容绍宗捶胸大叫:“不用公言,以至于此。”
慕容家族四散奔逃。本来就首鼠两端的大都督斛斯椿等人抢先一步回到洛阳,尽杀留守的尔朱氏党羽。尔朱世隆、尔朱度律、尔朱天光相继被俘斩。为尔朱氏所立的节闵帝派人慰劳高欢。高欢此刻觉得从前所立为帝的安定王枝属疏远,就派属下魏兰根前去观察节闵帝为人如何,准备重新迎立他。魏兰根认为节闵帝神采高明,恐怕日后难以挟制。高干兄弟及其他手下也劝高欢说节闵帝是尔朱氏所立,其名不正,劝高欢废掉他。高欢就把节闵帝幽禁在寺庙中。拣来挑来,选中平阳王元修。当时元修正躲藏在和他关系不错的散骑侍郎王思政那里,突然见到王思政带高欢人马找他,吓得面无人色:“您是把我出卖了吧。”思政说不是。又问:“能保我一命吗?”思政答:“世事变化无常,我真的说不准。”元修被四百骑兵拥夹在中间,到高欢大帐中。高欢下拜陈述衷由,泪下沾襟,元修回拜,表示不敢。王爷这时才知道不是要杀他,而是要立他为帝。安定王手写的禅位表已经递到他手中,于是签字同意。元修成为皇帝,即北魏孝武帝。
五月,魏朝鸩杀节闵帝(时年三十五)。又杀曾经为帝的安定王元朗、东海王元晔。又杀孝武帝叔父汝南王元悦。魏朝孝武帝纳高欢女儿为皇后。高欢成为国丈。转年,尔朱家族最后一个漏网之鱼尔朱兆在秀容兵败,被逼自缢。尔朱氏最后一个钉子被拔掉。尔朱兆大将慕容绍宗携尔朱兆妻子及余众归降,高欢以其忠义,待其甚厚。他深知“各为其主”的道德,并未因从前慕容绍宗向尔朱兆进言要杀自己而记前嫌。
政治远见——调和胡汉矛盾
高欢深知属下鲜卑士兵与汉人之间的矛盾。他左右逢源,对鲜卑人讲:“汉人是你们的奴仆,男人为你们耕作,女人为你们织衣,上交粟帛赋税让你们温饱无忧,为什么还要欺凌他们呢?”又对统下汉人讲:“鲜卑人是你们雇佣的兵客,得到你们一些衣物吃食,为你们防盗击贼,能保你们安宁度日,干吗那么恨他们呢?”对于迂腐不知变通的汉族大臣,他也想方设法予以说服。一次高欢要出门打仗,一名叫杜弼的大臣请求高欢出征前先消除内贼。高欢问内贼是什么人。杜弼说是那些掠夺百姓的鲜卑贵族。高欢没有立刻予以作答。他下令营中军士都搭弓上箭,高举大刀,握鞘向前,夹道层层而立,接着命令杜弼在行列中来回走动一次。杜弼是个书生,哪里见过这种阵势,吓得浑身哆嗦,冷汗直流。见此,高欢对杜弼说:“虽然搭箭不射,持予不刺,举刀不砍,你都被吓得失魂落魄。诸位勋贵将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百死一生,虽然有人或许有贪污冒抢的行为,但与他们平时的战功相比,怎能相提并论!”杜弼跪地顿首,为自己冒失的举谏表示道歉。一举两得,既堵住了谏官的嘴,又收买了鲜卑军士的心。
两魏第四次大战——邙山之战
公元年,两魏第四次大战(邙山大战)揭开序幕。此次战争的导火索是由于高敖曹的哥哥高仲密以北豫州投降西魏引起。而更深入的原因,则是由于高欢的儿子高澄贪色引发。高澄十四时就因与其父的宠妾郑氏通奸,差点被高欢杀掉,经司马子如从中周旋,杀掉首告的奴婢灭口,父子才重新和好。后来,高澄又看高仲密美丽的妻子李氏,一见面就扑上去乱扯衣带想要强奸。李氏不从,衣带尽裂,脱身后向高仲密哭诉。恰值高仲密即将外放为北豫州刺史,惊惧气恼之下,一到任上就向西魏投降,东魏的战略要地虎牢关落入西魏之手。宇文泰亲师诸军接应高仲密,军至洛阳,包围河桥南城。高欢也亲自将兵十万,自黄河北岸渡河,据邙山为阵,数日不战。宇文泰尽留辎重,趁夜登邙山想突袭高欢。侦察骑兵火速通知高欢,说西魏军只携兵械士粮而来,已距高欢四十里。高欢勒兵,正阵待敌。黎明时分,两军相交,高欢大将彭乐以数千骑兵直冲入西魏北军,所向皆溃,一直深入西魏营内。有人奔告高欢说彭乐临阵叛逃,高欢大怒。不久,西北方向尘土飞扬,彭乐遣使告捷,俘获西魏临洮王元柬等五个王爷及督将参谋等总共四十八人。高欢鸣鼓进击,斩首三万余级。高欢派彭乐追击宇文泰。宇文泰狼狈不堪,边跑边在马上向彭乐哀求:“这不是彭乐将军吗?今天你杀掉我,明天你还有用吗?干嘛不马上还营,把我丢下的金银宝物一并取走呢?”彭乐粗人,也觉此话有理,舍掉宇文泰,回至宇文泰丢弃的营中把一大袋金宝放在马上奔回向高欢复命。看来“玩寇”、“养寇”不是唐朝将领发明,自从勾践诛文仲,刘邦杀韩信,“兔死狗烹”一直是武人最害怕的事情,以后被唐、元、明等诸多武将奉为上策,时不时就纵“匪”漏网,这样天下有事,才保武人位重权尊,更免鸟尽弓藏之祸。彭乐见高欢,张着大嘴报告:“黑獭侥幸逃跑,已经吓得破胆。”高欢既高兴彭乐大战又极怒他放走宇文泰,命彭乐趴在地上,亲自上前抓住老爷们的大脑袋猛往地面撞,咬牙切齿良久,手中刀举了几次要当场砍下彭乐脑袋,权衡再三,未忍下手。鼓乐满脸是血,扬头乞求高欢再给他五千人马,回阵复追宇文泰。高欢骂道:“你把人都放跑了,还说什么回阵复追。”派人取来三千匹绢压堆在彭乐背上,因以赏其战胜之功。
转天,东西魏两军重整旗鼓复战。宇文泰三军合击东魏军,高欢大败,步兵全被俘虏。高欢一时间连坐骑也被射死,手下赫连阳顺自己下马把马让给高欢,连同七个人随后保护。追兵聚至,高欢的亲信都督尉兴庆说:“大王您赶快离开,我腰中有百箭,足以射杀百人,保护您撤走。”高欢感动说:“如果我们都能生还,以你为怀州刺史。如果你战死,让你儿子做刺史。”尉兴庆说:“我儿子太小,希望用我哥哥做刺史。”高欢允诺。尉兴庆一人殿后拒战,矢尽,被西魏兵乱刀砍杀。东魏有投降的兵士为了请功,把高欢逃跑的方向向西魏报告,宇文泰招集三千敢死队,都执短兵,以大都督贺拨胜为首带军急追。乱阵之中,贺拨胜发现正在苍皇逃命的高欢,执槊与十三骑追赶上来,追了数里,好几次槊尖都几乎刺及高欢,大喊:“贺六浑(高欢字),我贺拨破胡(贺拨胜字破胡)今天一定宰了你!”高欢力竭惊恐,几乎心脏病发登时死在马上。他的随从在旁边发箭,射翻西魏两骑,又毙贺拨胜座骑。等到副马赶到,高欢已经跑得没影。贺拨胜叹道:“今天竟然忘记带弓箭,真是天意啊!”战后,高欢回邺城,把贺拔岳留在东魏的几个儿子全部整家杀尽。贺拨胜听说后活活气死。宇文泰听到贺拨胜死讯,流泪良久,对左右说:“诸将临敌,神色都显慌张,惟独贺拨公临阵颜色如常,真正是大勇之人啊。”
由于西魏赵贵等五个将领的手下军队败退,战场形势又发生变化。东魏兵重新集结,冲杀过来。宇文泰出击,不敌而退,率军逃跑,东魏军队追击。由于独狐信等人收集西魏散卒从后袭扰东魏追兵,宇文泰才得幸逃脱,屯军渭河上游。高欢将兵入陕州,部下封子绘劝高欢乘胜追击,定能一统两魏。但其余将领皆无斗志,志气衰竭,不敢再战。其时宇文泰已成强弩之末,只要高欢军至,必死无疑。高欢见众将志沮,便下令还军,失去绝佳的机会。一直为宇文泰坚守桓农粮仓的王思政听说西魏军大败的消息,不仅不逃,反而让人大开城门,自己解衣躺在城楼上,慰勉将士,以激励士卒,表示自己的胆略。几天后东魏兵杀到城下,见城门大开,又知道王思政的名声,心中大怯,竟不战逃走。诸葛亮的“空城计”乃演义所为,王思政的“空城计”实为正史所载。
东魏军重新夺回北豫州和洛州,侯景俘获高仲密妻儿送至邺城。由于高乾、高敖曹都是高欢功臣,高仲密的弟弟高季式闻说是兄长起兵消息马上跑回自首,都没有被连座族诛,只是杀高仲密一家长幼。高澄打扮得漂漂亮亮,盛服去见将被处死的高仲密妻子李氏,问“今日如何?”李氏默然,于是被高澄纳为妾侍。为一女子之故,勋臣外叛,老父几死,两魏兵人死伤数十万,高澄这一祸根当时竟无人敢于指摘。(最为让后人感觉荒谬的是后来的结局。高澄日后被家奴刺死,其弟高洋篡魏自立,建立齐国,后来被尊谧为齐显祖。高澄从高仲密处得来的李氏入高澄母亲娄太后宫中为女宫(官名昌仪)。齐显祖高洋死后,仁弱的太子高殷继位。几位汉族大臣杨堷、郑颐等恐怕高洋的弟弟高演、高湛日后篡位,密谋派二王外出做刺史以消除威胁,并把此事向高殷的母亲李太后做汇报。李太后自认为和李昌仪是通家,就把杨堷等人的密信给她看,这位二夫之妇李昌仪倒对娄氏太皇太后忠心耿耿,马上密报给娄氏。太皇太后娄氏当然喜爱自己两个亲生儿子高演和高湛,一共密谋杀掉杨堷等汉族大臣,不久高演废侄子高殷自立(次年派人扼杀高殷)。高演仅当了两年皇帝,因打猎马惊坠地伤肋而死,传位给亲弟高湛。高湛继位后酗酒淫虐,把高澄、高洋、高演的几个皇后奸淫殆遍(都是其亲嫂),又鸩杀高澄长子河南王高孝瑜,把高澄的三子高孝琬折断大腿杀死。待日后高湛的儿子高纬即位,又毒杀高澄第四子兰陵王高长恭。而且齐国灭亡就亡在这位齐后主手里。究其本由,如果高澄不抢夺高仲密之妻李氏,此人就不可能在太皇太后娄氏处当女官。高洋的太子高殷自幼由汉族大臣和宿儒辅导,虽不失懦弱,但确为仁德之主,凭借父祖之力和北齐将大之强,说不定能一统北方。而高澄从高仲密处抢来的李氏一泄密,造成几位汉族大臣横死,仁德的小皇帝被废杀,高湛、高纬皆凶残荒唐,最终造成齐国倾覆。(这种历史真实的报应与埋伏,恰似小说中的伏笔,其实上好的小说家也难以虚构出这样离奇的情节。冥冥之中,不知造物如此弄人!)
东西魏第五次大战——玉壁之战
公元年,东西魏第五次大战——玉壁之战爆发。当年十月,年过五旬的高欢又率大军十万围攻西魏位于汾河下游的重要据点王壁(今山西稷县)。西魏名将韦孝宽守城。
玉壁城中,兵士不过数千。高欢十万大军,昼夜攻城,一刻不停。韦孝宽目不交睫,指挥拒战。西魏守军从汾河汲水供城内人马饮用,高欢派人改掘河道,一夕而成。他又在城南堆起土山,想凭高冲下入城。韦孝宽在原先城楼上的两个高亭之间绑缚木柱,一直使木桥高于土山,投石掷火,使东魏兵不能近城。高欢派人对韦孝宽叫喊:“即使你韦孝宽搭楼上与天齐,我也会穿地入城取你人头!”高欢军士果然从地下挖掘地道,想从城根上挖穿涌入城中。韦孝宽在城周挖出一条大沟,高欢兵只要从地道尽头跌入长沟,马上派人就地擒杀。他还在长沟内堆满木柴,只要有地道通口暴露,就派人往洞口填塞柴草,放入火把之后,以气排往地道内鼓气,洞中东魏兵顿时烧焦成为烂骨。高欢又用前面安有巨木尖铁的攻车撞城,由于攻车极重极尖,撞上什么马上随声摧垮。韦孝宽缝制无数大布为巨幔,士兵搭吊两端,随攻车方向而转移,由于大幔悬空,攻车以硬碰柔,撞物之前力量已经被消解一空。此计不行,东魏兵又把松薪麻骨绑在长竿上,浸满油烧着,想烧掉大幔同时焚着城门。韦孝宽又作利刃缚在长竿上,砍断对方的长竿。无计可施之下,高欢派人在城四周穿地道二十条,中间施以梁柱,再以猛火燃烧,地道内梁柱崩塌,好多段城墙也随之塌毁。韦孝宽在城崩处又树以大木栅,后面施以尖槊弓弩,东魏兵还是不能攻入。不久,韦孝宽又派人夺取土山的制高点。高欢派参军祖(王廷)说降韦孝宽:“您孤城据守,四方无救,最终怕坚持不住,早早投降算了。”韦孝宽答道:“我城池严固,兵食有余。攻者自劳,守者常逸。我怕的是你们军队回不去呀。我韦孝宽关西男儿,绝不会作投降将军。”祖(王廷)于是对城中大喊“城中人有能斩韦孝宽的人,拜太尉,封开国公,赏帛万匹!”并向城内射赏格(悬赏令)。韦孝宽在赏格背面亲笔书写“能斩高欢者也按此赏。”射还城外。东魏苦攻玉壁五十多天,战死病死七万多人,都埋在一个大坑内。
结局——病死
久攻不下,又死了这么多人,高欢忧愤发病,一卧不起。一天夜里有大星坠于营中(古人认为陨石是将星坠落),高欢惊惧,解围而走。归途中,军中讹传韦孝宽大弩射杀高丞相,西魏闻知此消息,又派大军四处高喊:“劲弩一发,凶身自殒。”为使军心不致摇荡,高欢不顾病重之身,在露天大营召集诸将宴饮,令斛律金唱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高欢亲自和唱,哀感流泪。
年,正月朔日,恰巧日蚀。垂死的高欢叹道:“日蚀为了我吗?死亦何恨!”
弥留之际,回顾一生,出身孤弱,恰逢乱世,东征西杀,一生陷阵,不知老英雄是悲,是喜,思忧。无论如何,从六镇一个戍卒熬到魏朝的王爷,想必没有辜负平生!征战一生的高欢又累又气又病,死于家中,时年五十二。
高欢死后,长子高澄独担魏朝大任,将篡未篡之时,被家奴刺杀。次子高洋袭位,这位“内虽明敏、貌若不足”的丑陋男子一鸣惊人,很快废掉东魏的傀儡皇帝孝静帝,建立齐国,史称北齐。传至后主高纬,竟为宇文泰子孙所灭。
兵贵神速——西魏大败东魏
年,东魏大丞相高欢听说西魏境内遭灾、百姓死亡无数,认为灭掉西魏的良机已到,于是大举讨伐西魏。
高欢的战略部署是:命大都督窦泰率精兵一万作为前锋,直趋潼关;司徒高昂率兵进攻上洛;他自己则率大军从蒲阪渡黄河向渭河北岸进发。
第二年正月,高欢军至蒲阪,在此造浮桥三道,作出要渡河的样子。其实,高欢意在以主力牵制西魏的主力,指望窦泰长驱直入,攻取西魏都城长安。窦泰是高欢的爱将,其部尽是精锐之师,作战时常做前锋,英勇善战。因此,高欢对这支奇兵寄予极大的厚望,他与高昂之军不过是窦泰的后援和策应罢了。
西魏大丞相宇文泰探知东魏分兵三路来攻的情况后,马上识破了高欢的用心,他对众将说:“贼做浮桥以示必渡,欲以此牵制我军,使窦泰得以西人!高欢自起兵以来,窦泰常为前锋,部下多锐卒,屡胜而骄,今袭之必克!克服窦泰,高欢不战自退!”
众将都不理解宇文泰的分析,认为应该分兵拒战。宇文泰又道:“高欢此番大举而来,以为我军必会做防守计。敌有轻我之心,乘此袭之,何患不克?高欢虽造浮桥,不一定马上渡河。不过五日,我定能消灭窦泰!”
诸将闻言,皆不以为然,只有行台左丞苏绰、参军达奚武两人赞同宇文泰的意见。
宇文泰知道,置高欢大军于不顾,集中兵力先去与窦泰作战,的确要冒很大的风险。倘若高欢意在以窦泰部为疑兵,趁宇文泰迎击窦泰之时麾军渡河疾进,关中空虚,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宇文泰又向其族子、直事郎中宇文深征询意见。宇文深说:“窦泰是高欢的猛将,我若发大军迎击高欢于蒲阪,则高欢拒守,而窦泰从我军背后救之,使我军腹背受敌,这是极危险的事。不如选精锐偷偷从潼关右边的小关突然袭击窦泰之军,窦泰性急,必与我军决战;而高欢持重,不见得会立即来救,我军急击窦泰,必能擒之!窦泰被擒,则高欢之军气疲,我回师击之,可获大胜。”
宇文泰因此下定决心,集合军队,声称欲退保陇右,而潜军东上,疾趋潼关,从小关突然向窦泰发起攻击。窦泰没料到西魏军猝至,仓皇失措,想从风陵渡(在陕西潼关北,为黄河渡口)渡河与高欢的大军会合,但为时已晚,宇文泰已率军将其部包围,经过激战,一举将窦泰的万名精兵全歼,窦泰自杀。
高欢闻窦泰部危急,想麾军渡河相救,怎奈黄河是时结冰尚薄,不能行人,而所造的三座浮桥难以在短时间内渡过千军万马,正着急间,忽闻窦泰已全军覆没,只得拆掉浮桥而退,令薛孤延率兵殿后。
宇文泰消灭窦泰部后,马上北上追击高欢之军,与薛孤延的断后部队展开激战。薛孤延作战勇猛,一天之中砍折了十五把刀,杀人无数,这才保护高欢安全撤退。
高欢的另一路军队攻克上洛后,听说窦泰全军覆没,高欢已经退兵,也还师回国。
窦泰部是东魏的劲旅,其被歼灭,使东魏因之胆丧,西魏遂乘此胜利攻取东魏的重镇恒农,又克邵郡和正平,兵势大振。
此役中,宇文泰之所以能够迅速击退高欢的大军,关键在于其用兵方略得当和进兵神速,出敌不意。宇文泰在看破高欢进军方略后,果断地集中优势兵力,先歼灭高欢的前锋,从而彻底打乱了高欢的既定计划,使之进退两难,不得不狼狈撤军。
伏击孤军——东西魏沙苑之战
年冬十月的一天,西魏军队到达沙苑(今陕西大荔),距东魏高欢的军队六十多里。高欢听说宇文泰到达,便率领军队前来迎战。
次日早晨,侦察骑兵向宇文泰报告高欢的军队就要到了。
诸将都很惊慌,唯独宇文深表示祝贺。宇文泰问他:“敌人众多,有什么值得祝贺?”宇文深回答说:“高欢安抚黄河以北,很得民心,虽缺乏智谋,但人人都服从他。凭这点来防守,想打败他未必容易。现在他孤军深入渡过黄河,并不是士兵们的愿望,只是因为上次耻失窦泰,再次请命前来。这就是所谓的忿兵,一交战就可擒获。这件事很明显,为什么不祝贺呢?请给我一道符节,调遣王罴的军队,截断敌人的后路,将他们一网打尽。”
宇文泰召集诸将商量对策。李弼说:“彼众我寡,不能在平地布置战阵,距此地东十里有渭水的弯曲处,我军可以先去那里等待他们。”于是,宇文泰进军到渭曲,背靠渭水,排成东西战阵,令李弼在右方抵御,赵贵在左方抵御。宇文泰命令将士全部隐藏在芦苇中,听到鼓声便发起冲击。
高欢的军队到达后,看到宇文泰的军队少,便争相飞驰进军,已不成队列了,都聚集在左军。战斗一触即发。宇文泰鸣起了鼓,战士们勇敢地发起冲锋,于谨等六支军队与他们一起作战,李弼率领铁骑从横向攻击,将高欢的军队分割为两部分,西魏军大胜,高欢军有六千多人被斩首,两万多人在战场上投降。高欢趁夜逃走。
沙苑之战共俘虏东魏军队七万人,将其中的两万甲士扣留,其余的全部放回。还收缴东魏的军事物资,献俘于长安。
《北史》:神武(高欢死后被儿子高洋尊谥为神武皇帝)性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至于军国大略,独运怀抱,文武将吏,罕有预之。经驳军众,法令严肃,临敌制胜,策出无方。听断昭察,不可欺犯,知人好士,全护勋旧。……雅尚俭素,刀剑鞍勒无金玉之饰。少能剧饮,自当大任,不过三爵。居家如官,仁恕爱士。……至南和梁国,北怀蠕蠕,吐各浑、阿至罗咸所招纳,获其力用,规略远矣。”
齐神武皇帝高欢墓
距磁县城南3华里处。名曰:义平陵。据史书载:高欢为东魏大丞相,北齐文宣帝之父,死于东魏武定五年,谥曰:“献武王”。其次子高洋即北齐文宣帝,建立北齐后,追封其父为“献武皇帝”,天统元年改谥曰:“神武皇帝”。今当地人俗称此墓为“大冢”或“冢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