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粜精籴粗”行为的频繁和普遍化,以及现代面粉工业的发展,则不仅使小麦,而且也使杂粮的商品化程度大大提高了;并且粮食商品化的市场范围,也不仅再限于当地,而是扩展到了相当广泛的地域空间。不仅冀省的小麦,大多输往城市人口和现代面粉工业集中的天津,而且,山东德州、济宁、枣庄等产粮区的小麦也多运往天津。
粮食商品化提高
不仅华北平原地区,就连塞北高原的河套地区也卷入进来。平绥铁路沿线之绥远省、察哈尔省出产的小麦,每年约有吨以上输出,除供应沿线的各面粉厂生产面粉外,大部分运往北平;如果天津的售价比较高,也运往天津销售。除小麦之外,高粱、小米、豆类等杂粮的商品化程度,也随着华北工业化引的城市化而有了一定的提高。
20世纪30年代的调查显示,除当地出产的粮食之外,京、津一带所消费杂粮,主要来源于“北宁(铁路)之关外段与平绥(铁路)之察、绥两省之沿线各地。平汉(铁路)沿线人口稠密,粮食无多,鲜有输出能力,据二十一年(按:民国二十一年,年)统计,该路尚由北平运入杂粮四千吨即其明证。
在九一八以前,东北高粱、大豆,畅销于关内,平津附近及滦东市场,几全部为其垄断。本路所产粮食,除胡麻、菜籽为特种出口产物,它路难于竞争外,其能畅销者,不过小米一项。高粱及豆类,则不能与关外所产者,竞争于市场。自九一八后,关内外经济关系几同断绝,东北粮食仅少数得由海道输入。
据北宁报告,二十二年(按:民国二十二年,年)八月至今年三月,输入数量不过三万余吨,较诸曩者,实隔霄壤。本路(平绥铁路)粮食因得源源运出,据二十二年统计,输出数量约三十万吨,大部分销于平、津两地。是本路对于平、津粮食之供给,实占最要之地位”。
“满铁”的调查也证实,年前后,天津市场上各类杂粮的来源,主要是冀东、天津周围、冀中及津浦铁路沿线地区,并扩展到陇海铁路沿线。尽管华北地区粮食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不小的提高,但是,由于这里人多地狭,本地生产的粮食,一直是不敷需要的,灾荒年间尤甚。
这就要靠发育良好的天津3大粮食市场,从南方的长江流域甚至国外市场上输入大米、杂粮和面粉。粮食作物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为外向化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的扩大,奠定了一定的基础。河北南部“沿卫河之龙王庙、大名府一带,为产麦名区。天津面粉厂到此采购小麦,恒载高粱入乡,与之交易。其高粱则来自关外或平绥沿线。故此处麦区,其夏间或种商品作物,或休息地力以增小麦之产,均无不可”。
大面积棉花种植专业区的形成
随着中国沿海工业和国际市场对中国农产品原料的需求,华北地区的不少农业产品,由以前国内民众的生活消费品,演变为现代工业生产所必需的原料,使农业生产主动或被动地成了工业发展的一个环节,农业发展由此前的自主经营,逐步演化为由现代工业来主导。
近代华北农业工业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经济作物的种植,在农业种植结构中的比重得到了快速提升。其中最突出的经济作物,是种植面积最大、市场化程度最高的棉花。
开埠前华北的棉花种植
据从翰香研究,“华北推广植棉始于明代,清中叶前后又有较大发展。明清两代“北棉”南运现象固然已开始引人注目,但是当时的棉花主要作衣被填充物和制作土布的原料,而且产量有限。因此,直至清末以前,华北各地棉花的集散活动,大多分布于产地县城和乡村市集之上”。
山东自明代中叶就已经普遍种植棉花,东昌(治今聊城市)、兖州、济南三府,已初步成为棉花的集中产区;到了清代中叶,山东棉花则基本形成了以高唐、临清为中心的鲁西北棉区,以滨州为中心的鲁北大清河棉区和包括郓城、曹县等县在内的鲁西南棉区。
乾隆年间,“郓城县地广衍饶,沃土宜木棉,贾人转鬻江南,为市肆居焉,五谷之利不及其半”。道光时期,直隶栾城县,“地四千余顷,稼十之四所收不足给本邑一岁食,贾贩于外济之;棉十之六,晋、豫商贾云集,民竭终岁之勤,售其佳者以易粟,而自衣其余”。临近的河南,棉花种植也相当广泛。
归德府(治今商丘市)宁陵县“地沙瘠,宜木棉,附城郭多为圃”。山西的棉花种植也非常多。乾隆年间,蒲州府(治今山西永济市)的虞乡县,已经是“境内皆种”棉花了。
天津、烟台开埠后华北棉花种植的增加
天津、烟台开埠以后,华北棉花的种植已经相当普遍。但是,由于棉花当时的主要用途仅限于作为家庭手工棉纺织和被褥填充的原料,从而直接限制了棉花生产和销售规模的扩大,经由天津进行的出口也不甚发达。
开埠前期天津对国内外的棉花出口,经历了相当大的起伏与波折。年时尚不足担,年时却猛增到了超过10万担,但这一势态却并没有一直保持下来。当时的津海关税务司查尔斯·汉南说:“(天津)棉花之出口,因美国内战而增至十三万六千担者,在一八六九年(按:同治八年)间已降至一千担。
一八六七与一八六八年(按:同治六年、七年)内南方因所进印棉转销英国而使北省棉花乃有销路。本年(按:年)对南方之出口既已停止,我亦未闻出口将次恢复。”也就是说,这一时期,华北棉花的种植虽然已经相当普遍了,但是,其作为商品,尤其是出口商品的竞争优势尚不明显,但大部分也只是出口到了南方的国内市场。
棉花专业区的形成与市场化程度的提高
进入近代特别是20世纪以后,随着国际市场以及沿海城、乡棉纺织工业原料需求的不断增加,北方地区尤其是黄河流域的种植面积和产量都有了新的提高。到20世纪20年代,黄河流域的产棉量,已经占到了全国的54%。在产棉的省份中,以直隶为第一。其省会天津,作为和上海、汉口并驾齐驱的三大棉市,不但集散直隶所产的棉花,陕、豫、晋、鲁各省棉花,也有相当大的部分集运到此地。
随着棉花市场化程度的提高,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省的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形成了大面积的棉花种植专业区。以河北棉区为例,按棉花的种类和运输路线划分为三大产区:西河(大清河为上西河、滹沱河为中西河、滏阳河为下西河)流域区,御河(南运河)流域区和东北河(滦河、北塘河、北运河)流域区。
西河流域区的主要产棉县份有,大清河沿岸的完县、满城、清苑、定县、高阳、蠡县、安国等,滹沱河沿岸的有获鹿、正定、藁城、晋县、束鹿、高邑、元氏、滦县、赵县、深泽等,滏阳河沿岸的磁县、邯郸、永年、沙河、曲周等。
御河区的主要产棉县份有,以山东临清为集散中心的临清、馆陶、冠县、夏津、高唐、武城、邱县、清平、堂邑、恩县、博平等,以直隶吴桥为集散中心的宁津、东光、南皮、阜城、景县等,以南宫为集散中心的南宫、清河、威县等。
东北河区有三个棉花集散中心,一是以丰润县小集镇为中心的丰润、滦县棉花集散中心,以武清县杨村为中心的棉花集散中心,以玉田县窝洛沽镇为中心的棉花集散中心。上述海河三大支流地区,形成了河北棉花的三个主要的专业生产区。
年前后,河南地产棉区域比以前有了进一步的扩大,豫北的安阳、临漳、武安、孟县、内黄、获嘉,豫西的洛阳、灵宝、阌乡,豫东的商丘、虞城、兰封、通许、项城、西华、尉氏,豫中的汜水、荥阳、鄢陵、洧川,豫南的汝阳、新野、罗山、睢州、商水、邓县等地,都有大面积的种植。
结语
山东于年开始改良品种。山东商务局从美国引进棉种,在东昌府试种成功。美国棉种高大,三倍于本地棉种,每亩本地产量七八十斤,美国棉可多斤至斤,而且棉绒长细,利于纺织。年山东省政府再次从美国购进种,分发至东昌府、滨县、夏津、邹平、平度、恩县、定陶、临清等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1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