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马惠彬
卫、所制系明朝的主要军事制度,系明初朱元璋效仿我国历史上的屯田经验,即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朱元璋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故明代自京师到郡县,皆设立卫、所。
各地的卫所分属于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各省的都指挥使司又由中央的五军都督府管辖。都指挥使司下设若干个卫,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每个卫约人,设卫指挥、千户、百户等官职。所有军士都立有户籍,称为军户。军户平时屯田自养,战时归兵部派遣的总兵官统领。
明初设德州卫
洪武元年(年)七月,常遇春自临清先驱取德州。八月,韩政分兵于此,设“守御千户所①”。明洪武九年(年),以原守御千户所改建为“德州卫”,驻儒学后东。领左、右、中、前、后、中左等6个千户所,中所附州治内。
永乐五年(年),以安置“靖难之役”的官兵,扩大北方军粮供应,并为迁都北京做准备为由,在德州又增设了一个德州左卫,史称“正左二卫”。左卫署在德州儒学后西,也领左、右、中、前、后、中左等6个千户所,其长官为指挥(即指挥使),另立千户、百户、镇抚、经历、知事等官。使德州卫的规模扩大了一倍。
因金·天会七年(年),在北厂设有“将陵仓”。元·宪宗三年(年)升将陵县为州,属河间路。明:洪武元年(年)降陵州为县仍为将陵县,属济南府。洪武七年(年)废将陵县,移德州置将陵县废城(今德城),领德平、平原二县。
鉴于德州的地理位置重要,德州正左二卫计设有屯,从桑园北十里(北第四屯)到临清附近。洪武三十年(年)为屯兵储粮,德州卫的都督张文杰、指挥使徐福奉命修建德州砖城。
这期间,德州州衙门是地方政府,卫署衙门是军事机关,貌似形成了“州卫同治”的局面。可卫指挥使为正三品,就是正千户也是正五品官。而德州虽为州但只领德平、平原二县,知州也仅是个从五品官。可以想象,在官高一级压死人的封建社会,他们之间如何实现同治。
如德州建砖城建好后,州衙却一直在城外的运河西办公。直到四十四年后的永乐九年()州衙才进了城,貌似实现了“州卫同治”。可直到一百五十四年后的正德六年(),才允许百姓们入城居住,德州城才真正步入军民同居的商业城市行列。就是说德州城的发展是先从城外开始的,建城余年后,城里才有了商业。
地道的卫城
德州卫“其军屯半与州境相接,半则散寄于各州县运河一带,卫屯绵亘二三百里”,据统计山东、直隶就坐落于十一州县,自上游堂邑、临清,下游至故城、景县、吴桥,东到乐陵计“正卫七所,计五十六屯。左卫六所,计五十五屯,共一百十一屯”。屯军约人,坐落德州境内约人。至明万历年间德州左卫为人,德州卫为余人。运军五百零一名,秋班边军二千九百九十六名,城操②二百七十三名。其中:卫指挥使正三品武官二员,指挥同知(从三品)四员,指挥佥事(正四品)八员,署指挥佥事一员,经历司一员,镇抚二员,正千户十一员,副千户十七员,实授百户三十六员,试百户四员,知事一员,以及经历、掌出纳文移、镇抚、掌全卫刑名等六到九品官数名。
当时,德州二卫均隶属于山东都司管辖,永乐七年(年)改直属京师后军都督府管辖。永乐年间镇守德州都督同知(武官),为五军都督府的从一品的副长官,在德州城里的西北建立守备公馆,即守备府;正德七年(),设置武德兵备道,驻今和平街一带;隆庆元年()又选义勇武生增立游击营驻德州里;万历年间守备府改参将府,镇守武臣改为参将、游击;
德州卫与左卫又设游击府,分别驻儒学后和二郎庙西,分领春秋二班边军;天启元年()设兵名建德州营,分左右二营,左营由参将统领,右营由游击统领。
由于两个卫署并列于卫署街(胜利街)上,且卫官又均系世袭,故德州城里的西北一带,到处是卫官署武官的家属住宅,加之不断有前来办事的官员,故这一带便出现了“纱帽街”和“马道街”的独特景观。德州城就成一个地道的“卫城”。
兴于明衰于清
朱棣迁都北京直至明朝中后期,德州城一带总体上说处于和平环境之中,故德州卫除了种地纳粮、捉奸拿盗外,另外的任务就是漕运了。而明朝的屯兵制也因腐败而走上了衰败之路。
到了清代,他们对明朝的“卫、所”多数予以裁减。但是,因当时的清政权处于南方反清势力威胁,德州城首选为保卫京师的南大门,其军事力量不但没减反而得到了加强,防御功能由北转向南。
清·顺治二年(年),便派由皇帝御林军组成的满洲兵,进驻德州城设立了满洲营。设城守尉署(驻今尉署街),正三品城守尉,掌管城防事务。后德州驻防移防江宁(南京市)。顺治十一年(年),又调直隶河间府的满洲驻防营(满洲镶黄、正黄和蒙古镶黄、正黄四旗)移防德州城,复设德州满州营,驻扎在东门里尉署街和石头牌坊一带。
时额定编制为:城守尉1名、固山章4名、骁骑校4名、笔帖式2名、马步甲兵名、弓匠铁匠4名。并在东门里建了小校场。
清·乾隆二年(),又增加了50名步甲兵。至清·嘉庆十一年()驻防德州城的八旗兵加其眷属共计人。德州的八旗兵原属驻京都统所辖,清雍正九年()青州府设都统后,改属青州都统管辖。
清政府对原德州卫的军户,这个亦军亦农的军队,既疑其军事价值、又虑其兵性复发,便采取了逐步“裁减降撤”的方针。但由于德州卫的漕运任务比较繁重,故德州卫的卫署衙门仍在运转。就是说清朝的德州二卫仍存在,但任务却只有护理河道、保卫和承担漕运了,仍隶属于山东指挥使司管辖。
康熙年间,改设为守备,德州卫长将领为卫守备,并将四品降为五品。另设千总(六品),分别为管河千总、领帮运千总、押空千总等。当时德州卫和左卫各有漕船二十四只,自备船二十二只,卫所将漕船以数十只编为一帮,这就是运河里所谓“德州帮”的来历。
据民国《德县志》宦迹志载:康熙二十七年()裁,千总十一员。德州左卫裁撤,归并到德州卫,称为德州左二卫。乾隆七年裁二员、又正、左卫帮领运千总各二员,押空千总各一员。乾隆四十二年()裁一员。光绪二十八年()均裁。德州二卫裁撤,运军亦裁,二卫的土地、人员即转附近州县管理。
德州卫自明洪武九年()建立,至清光绪二十八年()正式退出历史舞台止。它历经明、清两个朝代风雨吹拂,为德州城书写了年历史。
建在卫署街(胜利街)的两个卫署衙门,先是合并成了一个,后又过度成了“钱粮房”。至清光绪二十八年()正式关门停业,也先后运转了年。
到了民国时,德州卫署衙门这个原巍峨壮观的古建筑群依然存在,但步入了被废弃的残败荒芜期;年以后,军阀混战、战乱不断,这个残垣破落的建筑群不断遭到破坏,到德州城解放前只剩下了一堆废墟瓦砾。
注:
1、守御千户所:明朝卫所制度中的一种特种编制。不隶属于卫,直属都指挥使司。设官与一般千户所同,正千户一人,正五品,副千户二人,从五品,镇抚二人,从六品。下辖十百户所。
2、城操:明朝时期在九边设立的守卫城堡的武官,从指挥、千户中选用,位在守备之下。(年1月3日)
马惠彬、一九四四年生于德州市德城区桥口街,男、大学文化,企业退休员工。由于我生在运河边、长在德州城,对运河、对德州历史有着特殊的感情。故年退休后,便介入了对德州地域历史及德州运河文化的研究,先后写出了有关德州历史和运河文化的文章余篇、二百万余字。并先后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上发表了余篇。写出了各种类型的诗词歌赋等近余首,在各种报刊杂志和书籍里发表了百余首。已出版了《德州史话》一、二集,《北厂志》、《桥口街志》、《水兽旱船》等书籍。
壹点号玉河微澜
本文内容由壹点号作者发布,不代表齐鲁壹点立场。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3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