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军十三太保是冯玉祥实力集团十三个重要军事人物。鼎盛时期冯玉祥的兵力多达40万人,年底,冯玉祥联合胡景翼、孙岳“北京政变”后,段祺瑞委任冯玉祥为西北边防督办。从此,人们称冯玉祥的部队为“西北军”。冯玉祥的部队中有所谓“十三太保”这一说法。“太保”本是我国古代官职的名称,是辅佐皇帝的一品大员,也是后来的三公之一。西北军中的所谓太保,显然是借喻,是指辅佐冯玉祥的13名军官。这13名军官都是冯玉祥一手提拔起来的,他们长期追随冯氏,南征北战,为冯氏所倚重。这13名军官是:孙良诚、孙连仲、佟麟阁、刘汝明、韩复榘、石友三、张维玺、过之纲、闻承烈、程希贤、葛金章、赵席聘、韩多峰。
西北军十三太保
1、孙良诚
孙良诚,年出生,字良臣,天津静海人,少投军伍,入冯玉祥军幕,历直奉,国奉,北伐多役。为冯军“十三太保”之一,又号“五虎将”之一。及冯败,投国府,命为军事参议院上将参议。年4月率部投降日伪,6月任伪第2方面军总司令,8月任伪开封绥靖公署主任,11月任伪苏北绥靖公署主任,抗战胜利后所部被蒋介石收编,任新编第2路军总司令。年任第1绥靖区副司令官兼第军军长,同年11月13日在淮海战役中于江苏雎宁率部投诚。后自告奋勇前去劝说刘汝明起义,被刘扣押,释放后移居上海,上海解放后被捕。
年在苏州狱中病故。
2、孙连仲
孙连仲(年-年),字仿鲁,汉族,河北雄县人。国民革命军二级陆军上将,著名抗日将领。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因坚守台儿庄而闻名中外。
年8月14日,孙连仲将军病逝于台湾。
3、佟麟阁
佟麟阁(-),汉族[1],原名佟凌阁(因牺牲后报纸误写为“麟阁”,此后就沿用了下来),字捷三,河北省保定市高阳县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先后隶属北京政府、国民军、国民政府(国民革命军),是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是中国在抗日战争中殉国的第一位高级将领。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发布命令,追授佟麟阁为陆军二级上将。抗战胜利后,南沟沿改名为佟麟阁路,以示纪念。
佟麟阁早年参加护国讨袁战争。曾任冯玉祥部陆军第11师第21混成旅旅长。年9月五原誓师后,随部参加北伐。年起,任国民革命军第2集团军第35军军长、暂编第11师师长、第29军副军长。年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取得喜峰口大捷。同年5月,参加察哈尔抗日同盟军,任第一军军长兼代理察哈尔省主席,跟随冯玉祥驰骋察省,打击日军,收复失地,为察省光复作出了贡献。
年9月,佟麟阁将军名列第一批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4、刘汝明
刘汝明(-),字子亮,直隶省献县人,中华民国陆军二级上将。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早年入冯玉祥领导的第16混成旅。国民军成立后,刘汝明就任警备第1旅旅长。后来升任西北军暂编陆军第10师师长。
年,任国民革命军第五路军总指挥兼国民革命军第十二军军长。年中原大战之后,被任命为宋哲元领导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副军长。
年,刘汝明参加长城抗战,任第一四三师师长。年,兼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年,就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八军军长。抗日战争胜利后,刘汝明出任第四绥靖区司令官。年,被任命为第八兵团司令官,参加徐蚌会战。年,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时,刘汝明自行决定率其第五十五军和第六十八军从安徽贵池撤至福建漳州。
年8月,奉蒋介石之命,驻漳州的刘汝明第八兵团率第五十五军接防厦门。解放军于年10月17日攻占厦门时,刘汝明即率部乘船撤往台湾高雄港。台北《中央日报》发文责备厦门守军执行上级命令不力,矛头直指刘汝明。刘汝明从此一蹶不振。
年4月28日,刘汝明在台湾病逝。
5、韩复榘
韩复榘(年1月25日-年1月24日),字向方,直隶省顺天府霸州煎茶铺镇(今河北省霸州市)人,中华民国军事将领,冯玉祥手下的“十三太保”之一。
韩复榘19岁离家闯关东自谋生路,后投效兵营。以擅长作战并兼通文墨而发迹,在北伐战争中一路猛打猛冲过关斩将,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在中原大战前脱离冯玉祥投靠蒋介石,韩复榘在山东击败了晋军为蒋介石巩固了前沿战线。主鲁后,韩复榘誓要变鲁为齐,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并号召山东农村大力学习模范乡村,以提倡经济保障。
年,韩复榘断然拒绝了日本人的“华北五省自治”计划。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战爆发韩复榘亲自在第一线指挥,进行了夜袭桑园车站、血战德州、坚守临邑、济阳遭遇战、徒骇河之战、济南战役、夜袭大汶口等战役。期间韩与蒋介石多次发生矛盾,后韩复榘不听国民政府命令,擅自撤离山东战场而被蒋介石在开封诱捕并因此治罪,审判后被戴笠特务暗杀,终年47岁。
6、石友三
石友三(年—年),字汉章,吉林省九台市卡伦人,倒戈将军。石友三一生中投机钻营,反复无常,曾先后多次投靠冯玉祥、阎锡山、蒋介石、汪精卫、张学良、日本人和中共,而又先后背叛,当时人称为“倒戈将军”。对我国的佛教事业,以及文物造成巨大的损害,登封少林寺被他几乎焚毁殆尽,历史责任不容推卸。
7、张维玺
张维玺(—),字楚玉,河北省馆陶县人。西北军将领,冯玉祥麾下十三太保之一,年中原大战后,解散所部回天津家中隐居。36年被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召至南京“陆军大学特三期”学习。38年于长沙毕业后,任命为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上将参议兼贵阳军训部督练官。因父、妻被日伪抓捕命在旦夕,经军委批准于年春去开封找孙良诚解决人质问题被孙扣留,日伪妄图任命其为汪伪二方面军副司令,他拒不受命,后被日伪毒死于江苏泰州白云寺,终年55岁。
8、过之纲
过之纲(—),安徽蒙城人,早年毕业于陆军大学,后投入西北军冯玉祥部,为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参加过北京政变、五原誓师、北伐战争。年任第十五军军长,年中原大战后未投靠蒋介石,跟随宋哲元赴山西。后到韩复榘处任山东省政府参议厅参议。年避居天津法租借,年迁居北平,年因病逝世。
9、闻承烈
闻承烈(—),字朴庭,山东威海人。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中原大战时被韩复榘裹胁投蒋,任济南市长,后投降解放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史馆任职,年去世。
10、程希贤
程希贤(—),字伟儒,年4月出生于河北省景县龙华,冯玉祥部将。西北军十三太保之一。年4月中旬,应召入伍,隶属冯玉祥部。年任冯玉祥部副排长。年,冯玉祥任湘西镇守使,他任冯玉祥第16混成旅连长。
年,冯玉祥16混成旅扩编为中央陆军第11师,程希贤升任副营长。年升任营长。北京政变后程希贤在冯玉祥国民一军韩复榘混成旅第三团任副团长。
中原大战后追随韩复榘,后随石友三组织军队在河北东部活动,曾任天津市警察局长等职,芦沟桥事变时任冀北保安队旅长。抗战期间投靠日本人;年5月任汪伪政府军事参议院中将参议。年2月27日任汪伪江苏省第一区清乡督察专员。
11、葛金章
葛金章,字仲文,安徽蒙城人。冯玉祥的十三太保之一。曾任冯玉祥部模范连班长、营长。
年任团长时曾参与永定河抗洪抢险活动。后任国民一军中央第七混成旅长。中原大战后,托庇于韩复榘,任山东省参议厅参议。
12、赵席聘
赵席聘(—),字国珍,保定市赵家庄人。赵席聘与刘郁芬系姑表兄弟,幼年在本村上学,清光绪二十四年(年)入袁世凯武卫右军,不久升哨官。光绪二十八年(年)五月,入保定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光绪二十九年(年)春毕业后仍回武卫右军任副队官,冯玉祥任队官。宣统二年(年)任北洋第二十镇第四十协第八十标连长、第十六混成旅营长。年任团长、西北军骑兵第八旅少将旅长。年跟随冯玉祥参与了北京政变,彻底废除帝号,完成了辛亥革命“赶走皇帝”的未了任务。年8月任甘肃省政府委员、河州镇守使、甘肃省警务处处长、省警察厅厅长、国民军驻甘少将师长、代理甘肃省主席、年5月任冯玉祥部第十八路军中将总指挥,后任第十三军中将军长、西安城防司令,参加了中原大战。中原大战后,冯玉祥下野,赵也离职赋闲,赋闲期间曾被蒋介石受命为湖南剿共总司令,但赵席聘以生病为由未予赴任。年在北京病逝。
13、韩多峰
韩多峰(—),字秀岩,山东省东平县人,冯玉祥麾下十三太保之一。年开始追随冯玉祥将军,先后参加了滦州起义、反张勋复辟、二次直奉战争和“北京政变等。
年随国民党李延年部入山东接收敌产两处改为抗战烈士子女学校,创办济南育幼院(济南市幼儿师范前身)。受济南市工商界之邀,接任济南惠鲁工商学校(山东省商职学院前身)校长。辞去一切军政职务潜心办学。年2月先后两次婉拒了第二绥靖区司令长官王耀武委他出任潍县(潍坊)城防警备司令之邀。
解放后任山东省第一届人大代表,山东省政协第一、四、五届驻会委员。上世纪五十年代“大跃进”期间,因直言相谏被划为右派份子,十年浩劫又遭迫害。所幸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平反。晚年的韩老在社会各界的关怀下,如沐春风。九十高龄仍然坚持爬山、练拳、撰写回忆录及参加政协会议等社会活动。著名诗人臧克家先生为韩老九十五寿辰的贺辞写到:美愿为花结硕果,悠悠度过百年关。年九十八岁高龄的韩老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周年纪念会上发言,畅谈了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盛赞党的富民政策。
原创作品,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