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十佳医院 http://m.39.net/pf/a_8812957.html

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关键,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根本动力。

近年来,我市以全面深化改革牵引经济高质量发展,把接续推进改革同服务全市中心工作结合起来,保精准、促集成、重制度、转作风,取得了一批看得见、摸得着的改革成果,创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经验,各领域改革呈现全面发力、亮点纷呈的良好局面。

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我市持续全面深化改革,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对标先进,改进工作,全力推动全市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

“没想到跑一趟就办完了两个证,效率太高了!”5月17日,武邑县红洁美发店经营者赵女士来到武邑镇便民服务中心综合窗口,一次性提交营业执照和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申报材料后,不到2个小时,便同时领取了《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这是今年我市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积极推行的“证照同办”改革,对符合条件的市场主体同时发放《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

作为全省唯一的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市,我市优化营商环境成效凸显。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走在全国全省前列,在全国率先实行“一照通”,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两级行政审批局全覆盖,开创了“一个窗口管受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纸清单管流程、一张网络管效率”的新时代。我市以“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标准化”国家级试点建设为契机,建成服务优质、审批高效、收费最低的市民中心,通过实施行政许可标准化,为各类市场主体提供“高品质、无差别”的政务服务,营造公平、公正、便捷、高效的营商环境。目前,我市市级行政许可事项进驻大厅项,便民服务事项进驻大厅93项,一窗分类受理比例为%;政务服务事项平均跑动次数压减至0.91次,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由个工作日压减为43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限控制在20个工作日以内。

围绕建设全省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黑龙港地区快速发展引领区三个目标,我市共探索出80余项改革经验,其中,26项属于地方首创,19项在国家和省处于先进位次,22项获得国家和省肯定推广。年5月,中央改革办《改革情况交流》以《河北衡水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探出新路》为题刊发。地市级改革经验被中央发文推广,年衡水是全省唯一一个。

在全面深化改革中不断探索、勇于创新,我市着力破解影响项目落地、企业发展的各种隐性障碍,全力打造成本最低、效率最高、服务最好、政策最优的营商环境。

破解体制机制障碍增强企业发展动力

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冲破束缚各方面创造活力的体制机制障碍。

从年6月28日签订土地出让合同,到现在一期11万平方米的主体工程建设将近完工,仅仅用了几个月的时间。在河北全利塑胶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赵小更看来,这样的落地速度在原来想都不敢想。这是我市推出的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承诺制”制度改革,让“项目等地”变“地等项目”的同时,也将“好地用在刀刃上”。同年10月15日,省商务厅将我市“标准地+承诺制”改革作为典型向各市(含定州、辛集市)推广。

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改革决策部署,咬定目标不放松,始终把改革作为激发内生发展动力、推动衡水跨越赶超的头等大事来抓,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把解放思想放在改革试验的首要位置,凡是有利于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的措施都大胆试、大胆闯。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引领,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攻坚克难,破解了许多难题,打通了许多堵点。坚持真抓实干、务求实效,建立健全工作推进机制,促进了改革试验工作有力有序开展,全市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

我市始终坚持把加快项目建设作为实现跨越赶超的“牛鼻子”来抓,针对投资项目审批事项多、环节复杂、流程不优、申报材料多且重复提供、项目等地时间长等痛点、堵点问题,市委、市政府反复研究,决定从进一步深化“放管服”、优化营商环境入手,在省级以上园区试行企业投项目“标准地+承诺制”改革,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制度性成本,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我市规划了“3+2”市域主导产业和“9+5”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建立健全“五个一”创新机制,促进了市域主导产业发展和县域特色产业提升。衡医院、工业诊所、工业大夫“三级诊疗体系”,创造出“千企转型”衡水样板。景县以“亩均论英雄”为导向,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资源集约节约高效利用居全省前列,开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广阔空间。

我市还创新金融支持农村经济新机制,率先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向金融机构抵押融资试点市域全覆盖,建设银行在全省率先探索试行“地押云贷”业务,深受农户欢迎。饶阳县探索创建“党建+信用+金融”的纯信用贷款金融服务“三农”模式,成为农总行在全国率先开展的首个党建助推信用村信用户创建试点,入选“中国改革年度50个典型案例”。

一项项改革措施的实施,让我市市场主体不断迸发新活力。“十三五”期间,全市市场主体净增8.7万户,发明专利拥有量件,78家食品生产企业通过HACCP体系认证,近家企业导入先进质量管理模式……

改革亮点纷呈 释放“民生红利”

在全面深化改革征程中,“人民”始终是最核心的关键词。我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

初夏的衡水湖,岸边柳丝随风轻舞与清澈的湖水相映成趣。野鸭在清澈的湖水中嬉戏,鸟儿在高空盘旋,游人踏青赏景,构成了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优美画卷。

为了切实保护好这张“生态名片”,我市围绕城乡建设与管理、环境保护和历史文物保护等三项立法职能,盯住衡水湖保护修复等问题,扎实推进立法工作,形成了衡水地方立法特色。《衡水湖保护条例》上升到省级层面立法,已经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

深化大气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我市建成天地一体、上下协同、信息共享的综合性大气环境立体监测网络,深入挖掘大气污染成因,追溯污染来源。截至年底,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43,同比下降15.1%。PM2.5平均浓度42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7.6%,超目标任务12.6个百分点。

创新水污染流域治理机制。我市建立全方位断面保障体系,修订生态补偿金考核办法,地表水7个国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县级市以上城市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建立城区一体化管理体系,被评为“河北省雨污分流改造示范城市”,全省现场会在衡水召开并作典型发言。不断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衡水成为全国60个“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中,6个率先达到“长制久清”成效的城市之一。通过“节引调补蓄管”治理体系综合施策,全市深层超采区地下水位平均埋深较上年同期回升8.76米,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还聚焦文化需求,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市级图书馆文化馆,个乡镇文化站均达到免费开放水平,发放文化惠民卡张,文化惠民券25万张,开展普惠性展览、戏剧演出等“七进”活动余场次,有效提升了文化产品供给质量和覆盖面。持续深化村(社区)“两委”新班子“开门一件事”活动,办好群众关心的环境整治、养老服务等“关键小事”1.25万件,以“一件事”撬动“大干事”,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健全派驻监督体制机制,明确落实党内谈话制度、建立干部廉政档案、驻点调研等9种日常监督方式。年,市县纪委监委派驻机构共处置问题线索件、初核人次、谈话函询人次、立案件、处分人,扎实构建起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机制。

改革释放的“民生红利”,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微改革、微创新”提升群众获得感

改革既要抓大,也要抓小,小改革也能解决大问题。我市“微改革、微创新”让每一个改革事项都能顺应民意、贴近民生,使改革创新如和风细雨般深入人心。

年6月8日,在我市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试点暨颁证仪式上,御龙湾楼盘的49户业主高兴地领到房屋钥匙和不动产权证书。这是市行政审批局会同自然规划、住建、税务、城管等相关职能部门试行的“交房即交证”新模式,使购房者在拿到新房钥匙的同时领到不动产权证,确保购房者居住权、产权同步实现,变“跑多部门办”为“办证一次不用跑”。

我市瞄准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直接、最现实的身边事、闹心事、“关键小事”,创造性地开展“微改革、微创新”活动,通过搭建一个平台,创新四项机制,畅通群众参与改革的渠道,汇集群众改革智慧,新建商品房“交房即交证”、“教师+志愿者”课后服务新模式等微改革、微创新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

“一个平台”,即搭建群众诉求反映办理平台,不断整合畅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从群众的“求助声”、“抱怨声”甚至“骂声”中捕捉改革工作的着力点,构建从民意收集、交办、办理、督查到反馈的全链条工作机制,让群众的每一件身边小事都能第一时间有人听、有人管、办到位。“创新四项机制”,即建立民意征集机制,开展“微改革、微创新,我为改革献一计”意见建议征集专项行动,最大程度向全社会征集“微改革、微创新”意见建议,四年来共征集群众意见建议两千多条,从中筛选实施“微改革、微创新”改革举措60项。建立分类处置机制,按照“微教育”、“微医疗”、“微生态”、“微交通”等项目分类施策。不属于改革范畴,但群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