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扁平疣防治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8813030.html

明天2月9日(腊月二十八)六九第六天星期二沧州限行4、9最低气温-2℃,最高气温12℃

近日,郭华的散文集《依恋》由花山文艺出版社出版。郭华在衡水和沧州工作了几十年,这本书开头一辑的十几篇作品,全部写的是衡水和沧州。他对两个地区的历史文化、人物故事、前世今生,如数家珍。

《平原的传奇》一文,用优美的散文语言,叙述了衡水五千年的历史,既凝练又厚重,既有思考又有故事,将衡水这个平原地区立体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让人顿生崇敬之心,陡增热爱之情。

《平原的传奇》内文摘录

出差在外常常被问起是哪里人,只要一说是衡水,对方十有八九会说:哎呀,那一定能喝酒!在世人心目中,酿造衡水老白干的地方,是当之无愧的酒城,酒城来的人岂能不喝酒。其实衡水人未必都善饮。但是,因为出酒而被称为酒城,不是每一种名酒都能产生的效应。

虽然不是每一个衡水人都喝酒,可如果一定要用一种具象来形容衡水的风土人情,恐怕还要首推衡水老白干。热烈,有温度感;醇厚,回味绵长。

《林冲与沧州》一文,以可信的史实澄清了民间关于林冲与沧州的种种传说,讲述了历史上真实的沧州。

《林冲与沧州》内文摘录

茅台因美酒而知名,普洱因好茶而知名,瑞金因中华苏维埃的‘红都’而知名……唯有沧州,因“发配”而知名。而这“发配”的来源,便是古典小说《水浒传》中的“林教头刺配沧州道”。

对于林冲,他们宁可信其有。因为在他们的感情中,林冲早已成为熟人、朋友、甚至同乡。今天,他们仍然愿意让他作为家乡的一颗星,闪烁在新沧州的天幕上。

他把衡水和沧州都视为自己的家乡,这了如指掌的熟悉和倾情讴歌的背后,是对家乡一言难尽的热爱,是对家乡文化的自豪。不仅仅是《林冲与沧州》一文,他在好几篇文章中不厌其烦地重申:沧州不是发配之地。挚爱之情,充满字里行间。郭华自己说,这本书之所以定书名为《依恋》,就是因为对衡水和沧州这种难以割舍的感情。

浓厚的感情色彩,是郭华文章的一个突出特点。衡水、沧州历史上都曾经是中国北方著名的贫困地区。写到昔日的贫困,能清晰感受到他笔触的沉重,写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他欣喜的情绪令人感同身受。

对于亲人,他真挚的感情更是催人泪下。在《有关母亲的醒悟》一文中,写到母亲去世后的思念之情:

我多希望世上真的有鬼魂啊。如果有一天我一进房间看到娘在那儿,不仅不会害怕,还会毫不迟疑地上前抱住娘,大声问:娘,这么多日子,您撂下我们去哪儿了?!

郭华的文章语言流畅,不论写人、写事、抒情、讲理,总是娓娓道来,读起来没有生涩的感觉,特别是他善于用优美的散文语言来叙述历史。诸如《迁徙的家园》《九河之间》《武强文亦强》《靠海而兴》这些文章,以“讲史”为主,大量引用史料,但读起来丝毫不感到枯燥。

他还尝试着从新的流行语言中汲取营养,比如在《闲读偶记两则》中,谈到正太铁路和阎锡山的关系时,他写道:

年工部侍郎盛宣怀同华俄道胜银行签订修筑正太铁路的合同时,19岁的阎锡山还是太原一个准备报考武备学堂的小店员。对于修筑正太铁路,他顶多是一个“吃瓜群众”,别说干预整条铁路建设,恐怕连正太铁路的一根枕木也插不上手。

“吃瓜群众”就是近年来的网络语言,用在这里很贴切。他的文章中没有自己硬造出来、谁也看不懂的语言。

郭华的文章善于讲故事。就连《独特的力量》这样杂文体裁的文章,开头就是故事,这些生动的故事让他的文章愈加引人入胜。

《独特的力量》内文摘录

民国时期,天津一个金姓商人,特别信任知名中医施今墨。某次这位商人得病,恰巧施今墨不在天津,只得请了另外一名医生看病。但商人吃了这位医生的药,总觉得没有明显效果。

后来听说施今墨回来了,赶紧请来。施今墨极为细心地把了脉,审视了处方,认为诊断正确,处方完全对症。可商人说什么不相信:倘若对症,怎么治不好病呢!

施今墨无奈只得重新开了方子,结果商人依照施今墨的处方,吃了两剂药就好了,自然十分感谢。施今墨说:前面那位大夫的方子的确没错。中药都有别名,我只不过用药材的别名重新抄了一下他的方子。

在《窦尔敦和他的故乡献县》一文中,他记叙了一个和窦尔敦同为献县人的纪晓岚的故事:

当年,纪晓岚回家探亲,驿卒抬其过献县单桥,一不小心跌了一跤,轿子摔倒在地,居然把纪晓岚从轿子里摔了出来。

闯了如此大祸,轿夫吓得手足无措。不料想纪晓岚自己从地上爬起来,掸掸衣服上的土,随口吟道:“忍饥已几日?疲癃不汝嗔。跌倒寻常事,我是故乡人。”

驿卒虽然吃皇粮,但待遇非常之低,常常吃不上饭。连饭都吃不饱,能不疲惫吗?纪晓岚不仅体谅这些乡亲的苦处,还安慰他们:摔个跤算什么,不用怕,我也是献县老乡。

这个在有关纪晓岚的影视作品中从未被提及过的故事,充分体现了以幽默诙谐著称的一代文宗性格中的另一面,体现了他在家乡、在乡亲面前平和、亲切、随意的风度。

书中那些写地方文化、寻根问祖的文章也非常受读者欢迎,诸如《平原的传奇》《林冲与沧州》在各种新媒体的浏览量超过百万人次,得益于中国人根深蒂固的家乡观念。作为一个衡水人,那些写衡水的文章,同样引起我对故乡的思念和无尽的联想。

■本文摘编自《依恋》一书序言,作者陈晓光为著名词作家、诗人,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

来源:花山文艺出版社

郭华,男,汉族,年6月生,河北武邑人,年9月入党,年11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毕业,中央党校在职大学学历。

曾任沧州市委书记,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11——.04,河北省武邑县苏正公社通讯员;

.04——.09,河北省武邑县委办公室写作组干事;

.09——.09,河北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学习;

.09——.03,河北省衡水日报社记者;

.03——.08,河北省衡水地委宣传部新闻干事;

.08——.10,共青团河北省衡水地委副书记;

.10——.09,共青团河北省衡水地委书记、党组书记;

.09——.08,共青团河北省委副书记;

.08——.06,共青团河北省委换届,待安排;

.06——.02,中共河北省景县县委副书记、县长;

.02——.03,中共河北省景县县委书记;

.03——.12,中共河北省衡水地委委员、宣传部部长(其间:.09—.07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

.12——.12,河北省衡水地区行署副专员;

.12——.04,中共河北省衡水地委委员、行署副专员(.08—.12在中央党校函授学院经济管理专业学习);

.04——.06,中共河北省衡水地委副书记;

.06——.12,中共河北省衡水市委副书记;

.12——.06,中共河北省沧州市委副书记、代市长;

.06——.01,中共河北省沧州市委副书记、市长;

.01——.01,中共河北省沧州市委书记;

.01——.02,河北省政协副主席、沧州市委书记;

.02——.01,河北省政协副主席。

八届河北省委委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56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