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衡水段位于衡水市东部与沧州、德州交界处,是海河流域漳卫南运河系的一部分。大运河从故城县南部辛堤村入境,流经故城、景县、阜城三县,重点河段在阜城霞口镇、码头镇,景县安陵镇,故城郑口镇和建国镇,最后在阜城县张华雨村北入沧州境,全长.05公里,其中故城县75.2公里,景县73.2公里,阜城30.65公里。
大运河历史久远,文物资源众多,仅大运河衡水段就留下了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安陵桥遗址、故城县郑口挑水坝、十二里庄大教堂、郑口山西会馆遗址、头屯村黄窑遗址、建国卫运河遗址、阜城县码头运河遗址、霞口扬水站、戈家坟引水闸等重要的文化遗存。还有一大批诸如故城庆林寺塔、景县开福寺舍利塔、封氏墓群、高氏墓群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沿河众多的遗址、革命历史文物、出土重点文物等。
景县华家口夯土险工
大运河衡水段许多河段利用自然河道疏凿连接而成,历史上漕运发达时期均未在南运河上建闸,而是通过设计较多弯道,人为延长运河长度的方式来解决水位落差过大的问题,故有“三弯顶—闸”之说。但过多的弯道也造成了转弯处受到水流的冲击力过大,许多弯道处也因此成了极易决口的险段,于是需要在弯道处修建险工。从古至今,人们在运河弯道处修建了以夯土、砖、石甚至混凝土为材料的各种类型的险工,有效解决了运河堤坝的防冲问题。
这其中,成功入选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单的华家口夯土险工采用黄土、白灰加糯米浆夯筑,基础钉锚柏木桩,坝体弧形曲线符合流体力学原理,受力面合理,最大限度缓解了河水对坝体的冲刷,历经一个多世纪的风雨和几次大洪水的侵袭,部分主体结构仍然较好,体现了当时施工工艺的科学性,是研究古代水利工程不可多得的实物。它也是大运河河北段仅存的两处夯土坝之一(另一处为沧州谢家坝),现存坝体长米。
大运河衡水段是中国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运河上曾经有大量的渡口、船坞、码头,志书上均记载了南商北客、商家云集的繁荣景象,同时,便利的航运也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平台。运河的开凿贯通不仅促进了沿岸城镇、村落的形成和发展,还进一步推动了地方经济、文化等的发展。
中国大运河是指我国自春秋时期开凿邗沟以来,先后在隋唐宋时期以洛阳为中心的隋唐大运河,元明清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京杭大运河及浙东运河的总称。
京杭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北京、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4公里。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中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经过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河北、天津和北京,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公里。浙东运河又称杭甬运河,是中国浙江省境内的一条运河,西起杭州市滨江区西兴街道,跨曹娥江,经过绍兴市,东至宁波市甬江入海口,通达长江、钱塘江、甬江水系,全长公里。隋唐大运河和京杭大运河是历史上大运河发展演变的两个系统、两个阶段。平时我们所说的“大运河”一般指的是京杭大运河。年6月22日,在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京杭大运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46个世界遗产项目,58处遗产点分布在2个直辖市、6个省、25个地级市,其中就包括衡水市。
供稿:衡水文研院王春杰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