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专家刘军连 https://m.39.net/disease/a_9393604.html五代十国中的各式各样风姿百态的各种雕像,你见过吗?五代十国造像保存到今天的,比之隋、唐两代更少。就所知者,在河北省沧州市唐开元寺旧址,遗有五代后周雕制的原为文殊菩萨乘坐的狮子一躯。狮为铁铸,高约5米,张口吐舌,作阔步前进状,毛卷曲,形象雄伟有力,很有点类似南朝帝王陵墓前的石辟邪。在一般的狮子雕刻中,蹲坐者为多,站立和走动的少见,以前仅唐昭陵和武则天母亲的顺陵有此种走狮。因此,沧州铁狮子,在河北省的中部一带颇有盛名。民间曾有“沧州狮子景县塔,正定府的大菩萨”的歌谣流传着,又清代人李之峥曾为作《铁狮子赋》,足以说明狮子雕刻的优异。狮身铸有后周“广顺三年”()雕铸人山东李云造的题记。这一走狮由于背上负有台座,知为佛教造像中原为文殊菩萨所乘坐。因像已无存,已不知是否与走狮同样,亦为铁铸?且既有文殊,必有与之相对的普贤菩萨乘坐大象以及它们中间的主佛造像,但今天已无一存在了。在陕西西安,因为旧社会中有不少的古董商店,仍可见到一些遗物,其中有可能是五代时期的一躯木雕菩萨像,造型朴实无华,颇类民间艺术的木雕风格。从脸型、发式、璎珞以及裙带衣饰等雕刻手法上,可以看出是继承了唐代造像的规范,并且具有一定的艺术水平。尤其是腰束彩结的处理,显出自然、流畅,表达出不同的质感。颜面表情和手臂都富有真实的刻划,只是造像整体的比例上稍显萎缩,也正由于这一点,才体现出唐末五代所具有的造型风格。这一雕像的整体结构,是适应了木雕必须顾到的特点,为求得各个部分的坚固,利用了披巾的曲折变化和冠带的下垂,用以联系着头颈、手臂及所持的宝瓶。这种结构形式,是适合于木雕像(或玉石雕像)求得各部分互相联系,以达到坚固的要求而处理的。前边曾经提到苏州虎丘云岩寺塔出土的小型造像,其中有一种用檀木雕成雕龛像,高仅十五厘米,是用一半圆形和两个四分之一的圆形龛拼合为圆柱形,可以开合的三龛像,即开则成为三龛相连的龛像,合则成为圆柱体。主龛(即半圆龛)雕为一头戴高冠、手执念珠的观音像,站在有藕节的莲台上,右侧雕出“善才童子”,跪于由莲节生出的莲蕊上,作供养膜拜状。左右两配龛(即四分之一龛)各雕出趺坐式菩萨,头光上各有飞舞的飞天伎乐。三龛都雕有垂幔,造像都是圆雕形式,特别显得精巧玲珑,可称为小型雕像中的精品。关于这一雕刻物制作时代,就造型风格来判断,可能属于五代十国。另外与这一木雕龛像同时出土的还有两件小型铜铸观音像和莲枝三尊像,也都结构精巧,造型完美,虽属五代十国时期的制作,其艺术水平似乎不逊于唐代。以上对于寺庙造像,仅就已掌握的资料简略论述。当然,在全国范围内,如能作较普遍的调查,尤以偏远而又未受到帝国主义分子掠夺的地区,必定还有很多的优秀作品保存着。例如年著者在昆明,曾于郊区温泉附近座荒芜的古庙中,见有盛唐时代的大型夹苎漆佛、菩萨像,惊为杰作,特别是中央主佛和胁侍菩萨木雕的双手,造型真实而富有肌肉感,并且表现了女性手的典型美,它与新疆出土的佛手,麦积山牛儿堂和龙门惠简洞等地的唐菩萨手同样是我国古代佛教雕塑中的优秀作品。由于佛躯已经残损,佛的左手脱离了残臂,同时为了雕塑教学上学习研究的需要特把脱离右臂的木雕佛手携交学校保存,后经离乱,遭到毁失,连一张照片也未能留下,深感遗憾。从这可以设想,在全国范围内唐代或晚于唐代的寺庙造像,定是不在少数的。例如山西平遥县镇国寺创建于十国之一的北汉,天会七年(),寺中万佛殿虽经清代重修,但佛坛上所塑佛和胁侍弟子、菩萨、天王以及供养人等11尊彩塑像仍然保存,其造型风格犹有敦煌千佛洞中、晚唐塑像的余韵。文章由百家号作者原创撰写,未经允许,切勿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121.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