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中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这样说,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家乡叫衡水而虚夸。有一个最浅显的道理在这里明摆着:水是生命之源,人是逐水而居的,有水的地方就有人,水多的地方就人多。人多了,故事还能少得了吗?其实,这点感悟,还是我参观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文华衡水”展时得来的。《南巡碑》拓片生于斯,长于斯。惭愧得很,在衡水生活工作了50多年,或许是熟视无睹,“身在此山中”的缘故吧,自己还不曾静下心来对家乡有过多么专注的思考和探究。比如,“衡水”之名从何而起?“文华衡水”上见到一幅《南巡碑》拓片,记述的是北魏和平2年(年),文成帝拓跋濬南巡到达信都(今冀州),在“衡水之滨”举行盛大“禊礼”的史实。这是“衡水”二字首次出现的碑文记载。尽管“衡水”之名的历史不算太长,但展品中有许多在衡水境内出土的上古时代的文物,则将衡水的历史上溯到年前。介绍中说,衡水先民逐水而居,从新石器时代就拉开了人类生活的序幕,成为中华民族繁衍生息的重要区域和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尚书·禹贡》也有记载:“覃怀底绩,至于衡漳。”大禹治水图卷安济桥再比如,为何有“衡水”之名?在展览中,我还见到了不少有关衡水之“水”的展图:反映上古时期大禹治水的《大禹治水图卷》、飞架于滏阳河上的《安济桥》、京杭大运河景县段的《华家口夯土险工》,更有如诗如画的衡水湖大美组图……所以我揣度,之所以取“衡水”之名,恐怕是与家乡多水有关吧。但转念又一想:“衡水”的含义远非如此。《老子》讲:“上善若水。”用水来比喻最高境界人的德行,实际上也赞美了水的美好。而且是“衡水”。“水”之有“衡”,更让我们体味到了至真、至善、至美的丰富内涵和深刻寓意。浏览着一件件依稀能听到声音的展陈,我仿佛看到了粼粼碧波的河流湖泊,听到了水润万物的细语柔声,感受到了衡水的源远流长,脑海中演绎出一次关于衡水之“水”的美丽之旅。滏阳河前进街段广袤无垠、坦荡如砥的衡水大平原,静静流淌着滏阳河、滹沱河、卫运河等9条河流和衡水湖,素有“九河一湖”之称。行走在衡水的河岸湖畔,吟赏“橹声摇曳暄前渡,灯火高低照乱流”的佳句,寻觅魏武水演的遗迹,聆听高亢激昂的运河号子……衡水之“水”所记录下的一个城市的时代印痕历历在目。滏阳河和平路段衡水历史上多水。翻看衡水的地方志,“漳河横流”、“顿成泽国”、“水路通达”、“遍地行舟”“风水衡存”一类的文字俯拾皆是。留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名句的王之涣,在衡水主薄任上,也曾写过一首描叙衡水之“水”的《宴词》:“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小溪、大河纵横交错,以至人们出行不坐车、不骑马,而是乘船。彼情彼景,不亚于今天的江南水乡。水,恩泽了衡水这片热土,也曾给人们带来灾难。对于水,我们的前人有过无尽的收获,也付出过太多的代价。“春来遍是桃花水,不辨仙源何处寻”。进入新时代,衡水人对水有了全新的理解、认识和掌握,不再做简单的“防”、“抗”,而是以生态文明的理念,匠心独运,妙笔生花,做成了一篇篇“水”的美文华章。衡水湖水鸟歌舞往昔的千顷洼,今日的衡水湖。辽阔的湖面,清澈的湖水滋润着我们的城市;湿地连绵,生态宜居,天然氧吧沁人心脾;百鸟歌舞,万物兴旺,昭示着人与自然的和谐;风景如画,鱼肥水美,引来八方游客……“东亚蓝宝石”、“京津冀最美湿地”、“京南第一湖”,闻名遐迩。平缓了激流的喧嚣肆虐,远离了抗战的烽火硝烟。漫漫滹沱河两岸,生机盎然,绿色尽染。集生态农业、运动休闲、旅游观光、养生度假于一体的油菜花田园综合体,宛若金色海洋,浪花滚滚,飘香阵阵。置身10余万亩的桃林中,“人面桃花相映红”,水之美、地之美、花之美、人之美,全都融汇在这梦幻般的仙境中。“京南大菜园”,毗邻雄安新区,供应首都北京,南北相望,共享芬芳,“一体化”又有了鲜活的内容。大运河故城县内河段京杭大运河,蜿蜒衡水的故城、景县、阜城3县公里。多年的流水光阴,见证了城乡的沧桑巨变,承载着丰厚的文化记忆。衡水人抓住国家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机遇,登高望远,立足历史文化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规划运河沿岸30多个村庄,与美丽乡村、文旅融合、精准扶贫相结合,重点打造“两点一线”为主的文化带。古老的大运河,重新焕发生机,复活了久远的历史,讲述着衡水过去、今天和明天的故事。……走出“国博”的大门,极目南望,感慨系之:衡水,因水而生,关于“水”,或悲壮、或慨慷、或欢歌,衡水有更多的故事。衡水,因水而美,绿地清水的生态之美,文华荟萃的历史之美,创新发展的时代之美。衡水,生生不息,美不胜收。来源:衡水日报社记者:王平权编辑:彭宝辉校对:李子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567.html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95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