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的高考:高考不是终点而是开始
“我最深的印象就是教室前面悬挂的高考倒计时日历,每天第一个到教室的同学会把前一天的日历撕掉,页的日历转眼间就变成了10页、1页。”6月8日,记者遇到了今年35岁的刘红倩,端午节她带着孩子回德州看父母,聊起自己的高考经历,刘红倩记忆犹新。
“那时候高校大规模扩招,80后的我们,迈进大学的机会越来越多,但是高考人数也增加了不少,竞争十分激烈,所以每个人都十分努力。”刘红倩说,为了考取自己心仪的学校和专业,备考期间她每天五点起床,每天、每星期、每月都会给自己制定学习和复习计划,还抄了厚厚的两本错题集。
“上了大学后有一段时间特别荒废,总感觉自己脱离了苦海,要使劲玩,第一学期期末考试结束后,我竟然有三科挂科。”刘红倩说,当时自己就懵了,一直在问自己,难道考上大学就为了这样虚度光阴吗?
刘红倩说,很多人觉得高考就意味着离开忙碌的高中生活,进入自由、闲适的大学生活,而她则不认同,“大学是另外的开始,可以让一个人自由分配时间,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提升自己。”
90后的高考:父母会尊重自己的意愿
年出生的卢宁宁是一名护士,今年高考她为妹妹陪考。谈起当年自己的高考,她感触颇深。
“我属于‘二战’考生,年与年都参加了高考,印象比较深的是第一次高考。”卢宁宁说,分数出来后,并不理想,那一夜父母失眠了,一直翻填报志愿的书籍,就想让自己能够走一所学校。“但当我表示我只想学护理的时候,父母的表现让我惊讶,他们俩赞成了我的想法,并同意我可以复课。”
复课的时光很枯燥,那时卢宁宁在景县一中住校,父母也不会像现在一样照顾到一日三餐,“当时在本校考,父母没有去陪考,心态也比较好,就感觉是一次普通的考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刘潇贺莹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1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