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gin-->
是否同意公开:是
(A类)
衡司字〔〕第号
关于衡水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一次会议第号建议的答复
张晓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减少未成年人犯罪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强失足未成年人的安置帮教工作。市司法局社区矫正机构承担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社区矫正工作,包括从决定、接收、监督管理教、育帮扶到解除和终止的工作,我局将充分履行职能,做好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以及判处缓刑、管制、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的安置帮教工作。一是按照社区矫正法的规定,做好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未成年人罪犯的社区矫正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专门矫治教育工作。坚持监督管理与教育帮扶相结合,采取分类管理、个别化矫正,有针对性地消除社区矫正对象可能重新犯罪的因素,帮助未成年人社矫对象成为守法公民。二是向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监护人宣传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要求,切实履行监护责任,承担抚养、管教等义务。对于怠于履行监护职责的监护人,社区矫正机构会督促、教育其履行监护责任,对于拒不履行监护职责的监护人,通知有关部门依法作出处理。
(二)加强涉未成年人案件的法律援助工作。按照有关规定承办涉及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对涉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案件做到应援尽援。完善未成年人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依法对需要法律援助的未成年人给予帮助
(三)做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发挥设在市司法局的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办公室、市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职能,协调各部门各单位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将青少年做为“八五”普法的重点人群和年度普法的重点工作。制定《衡水市直各单位普法责任清单》明确了市直85家普法成员单位普法责任,特别是教育等部门的法治宣传责任,强调加强《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以形成校园法治宣传齐抓共管,共同做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工作机制为目标。协同有关部门切实履行普法责任,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开展适合未成年人身心成长特点的法治教育,积极开展校园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年,市司法局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到衡水兆华科技学校、衡水八中、冀州中学、志臻中学、启明中学、景县中学、衡水中学实验学校开展民法典、国家安全教育等法治宣讲活动,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及在校期间可能涉及的民事活动行为进行解读,讲解未成年人保护以及如何规避校园欺凌、远离伤害、预防青少年犯罪,引导青少年坚定法治信仰,养成遵纪守法的行为习惯。四是开展机关、社区法治宣传教育,利用新媒体开展全民法治宣传教育,扩大未成年人保护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力求使青少年保护逐步形成社会共识。
四、关于建议的落实措施
针对张晓霞代表提出的建议,我局将继续加强未成年人保护、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未成年人社矫对象的教育、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等方面的工作。
一是做好刑满释放的未成年人以及判处缓刑、管制、免予刑事处罚的未成年人的安置帮教工作。根据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年龄、心理特点、发育需要、成长经历、犯罪原因、家庭监护教育条件等情况,采取针对性的矫正措施。为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确定矫正小组,吸收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人员参加。根据需要将有针对性的对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法治、道德等教育,会同有关部门举办法治培训班,增强其法治观念。并根据其个体特征、日常表现等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其工作和生活情况,因人施教。协调有关部门和单位,依法对就业困难的未成年社区矫正对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就业指导,帮助社区矫正对象中的在校学生完成学业。通过加强未成年人社矫对象的个别化矫正、法治教育和社会关爱,做好安置帮教工作,避免未成年社矫对象重新犯罪。
二是加强涉未成年人法治援助案件的办理。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专业化水平,切实提高未成年人法律援助服务质量,在未成年人法律援助工作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遵循给予未成年人特殊、优先保护。优先指派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熟悉未成年人法律业务的承办人员,未成年人为女性的性侵害案件,优先指派女性承办人员办理。尊重未成年人人格尊严,保护未成年人隐私权和个人信息,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听取未成年人的意见,保护与教育相结合等工作原则,符合兼顾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害人权益的双向保护,避免未成年人受到二次伤害。
三是做好未成年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履行市法宣办工作职责,督促有关部门履行好“谁执法谁普法、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要求,开展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协同相关部门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强化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协同教育机制。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开展“法律进校园”活动,结合“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4.15国家安全教育日”“6.26”国际禁毒日、“12.4”法治宣传日等,开展青少年普法工作。督促各部门依职责开展“法律进校园、进社区、进家庭、进乡村”等法治宣传活动,协同加强青少年宪法、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的学习宣传,加强社区、经营场所普法宣传,为青少年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民政、教育、关工委、妇联、公安、司法、检察、法院等多部门,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精心做顶层设计,各司其职,扎扎实实的把未成年人法治教育落实到实处。会同教育部门开展“依法治校示范学校”评选活动。创新普法形式。精心筛选具有重大典型教育意义、社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