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建德塑像
魏征塑像
探花楼
窦王岭标志石
隋末农民起义英雄窦建德,曾因率兵在河北井陉和鹿泉一带战斗与生活数年,留下了许多传说和遗迹,因此就有了窦王岭。如今,以窦建德当时兴兵作战的遗迹建设的窦王岭园区,成为缅怀一代枭雄的纪念地。
英姿勃发的一代枭雄
窦王岭,位于石家庄市井陉县与鹿泉区接壤之处,与其说是一座山岭,倒不如说它是一座面积很大的丘陵高坡。因为从窦王岭向东,是一马平川。巍峨峻峭的太行山脉绵延至此,已经与华北平原紧紧地融为一体。
走进窦王岭,映入眼帘的首先是一方天然巨石,上面镌刻“窦王岭”三个红色大字,四周种植的红花绿草茂树呵护着这里一方净土。入口处的大门由4座汉坊组成,浑厚而高大,层层叠叠的秦砖汉瓦在秋日的余晖下闪闪发光。
沿着平缓的坡路向前走去,是窦建德的全身塑像。塑像底座高90厘米,基座2米,用太行山的料石砌成。塑像高2.2米,窦建德身披盔甲,纵马弯弓,威风凛凛,目视前方,展示了一代英雄豪杰的威武形象。左边是窦建德麾下的7位大将刘黑闼、裴矩、齐善行、曹旦、凌敬、麴稜、崔君肃,这些将领大部分为河北人。右边是魏征、徐懋功、宋正本、欧阳询、虞世南、孔德绍、刘斌7位文臣武将,这些臣将后来大部分都是初唐王朝有名的贤达,尤以魏征、欧阳询最享盛名。14位臣将均为半身塑像,盔甲罩身,浓眉龙眼,雄风不减,当年都是大夏王朝的顶梁支柱。
由窦建德等君臣塑像向西北方向,山势渐高。踏上石阶,山顶上是一座觅缘山。山上建有亭楼,以窦建德与卜妃一见钟情的爱情故事作为素材配置。传说窦建德在此屯兵生活时,与一位卜姓女子相恋相爱,后被封为卜妃。卜妃死后葬在附近的彪村。
东南方向是一座长寿山,山体不高,用石料铺成台阶,略显陡峭。山腰的平缓处有铜车战马武士的塑像,为此处增加了一股浓烈的战争氛围。山顶建有探花楼,为双层飞檐彩绘阁楼,层高8米有余,一层中开门三间,中字形窗棂;二层双向立柱,中间通透大窗。台基高1.5米,用精磨青石砌筑,嵌有状元福、丰收福、如愿福、美好福等“福”字祥和图案。四围有汉白玉护栏,栏板上雕有梅兰荷菊等精美的花卉。传探花楼为窦建德当年会见文武百官、避暑赏花之处,也曾传南阳公主出家苍岩山前暂住于此。
山上还建有窦王寨、黑风寨、中军帐、瞭敌楼、饮马池,留有古老的汲水水车、小长城,辟有国学堂、休闲园等,为前来采风、赏月、探花、休闲的游客提供了了解窦建德生平事迹的场所。
站在窦王岭山顶西望,太行山蜿蜒起伏,斜晖映照,金光缕缕;东望华北平原阡陌纵横,乡野民居尽收眼底。昨日的刀兵剑戟,战火烽烟已经远逝,眼前是一派风和景明的太平景象。
杰出的农民起义军领袖
窦建德(年~年),贝州漳南县(今河北衡水市故城县)人,隋末唐初河北起义军前期领袖。
隋大业七年(年),隋炀帝征兵攻打高丽,窦建德应召入伍。在此期间,帮助同乡孙安祖举兵抗隋,投靠清河起义军,收编孙安祖、张金称部义军,率兵攻占信都、清河诸郡,逐渐站稳了脚跟,奠定了窦军的基本军事实力。
隋大业十三年(年)正月,窦建德在河间郡乐寿(今河北献县)筑坛,自立为长乐王,年号丁丑,建国号为夏,改元五凤,设置百官分治郡县,随后举兵连克河北易州、定州、冀州、武强、景县、饶阳、深泽、邢州、沧州、赵州、洺州、相州,乃至河南的卫州、滑州,到武德二年(年),基本上统一了黄河以北的广大地区,与关中的李渊父子,黄河以南的王世充形成三足鼎立之势。
唐武德三年(年)七月,李渊为夺取中原,采取先郑后夏、各个击破的方略,派秦王李世民率军在洛阳、虎牢进攻王世充。经过八个月的作战,占领河南50余州,并将王世充困守虎牢孤城。窦建德起兵相助,连克河南管城、荥阳、阳翟等地,在虎牢关与唐军对峙时兵败被俘。武德四年(年)七月十一日,窦建德于长安遇害,时年49岁。
窦建德自起兵至败亡,共计11年,在山东、河北广大地区坚持反隋和反唐,是推翻隋炀帝王朝斗争中的一支重要力量。隋末乱局中,虽然最终获胜的是以李渊为代表的原有统治群体,但起事的主体,其实是那些被暴政逼得走投无路的穷苦百姓,而他们的最佳代言人,就是河北地区的窦建德。在这位领袖身上,体现了那个时代农民这一群体的所有优秀特质。
首先,他保持自己的淳朴本色,生活中与将士们同甘共苦,战争中得来的财物全部分发给有功将士,自己分毫不取,经常赈济孤苦无依的穷人。就是在他成为夏王之后,仍然保持了这一本色,以此赢得了军心民心。
其次,他胸有韬略远见,有勇有谋,智勇双全。面对多次的战争局面,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寻找进攻的最佳时机,以战胜一个又一个对手,在众多的战事中扩大地盘,赢得胜利,成功崛起,成了一方领袖。
其三,他尊贤重德,善于观人,善于用人。在他的麾下,集合了一大批优秀的文臣武将,为义军的奠基、壮大、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就是在他失败之后,他的余部将领、兵士们仍然继承他的遗志,进行了几年艰苦卓绝的抗争。
第四,他讲侠义,善抚恤,广交友。与其他肆意杀害隋末王朝官吏、士族的其他起义军不同,窦建德对战争中俘获的忠义将领、既得利益者以礼相待,以利相迎,能用者则用,不能用者给予安抚,既给予了他们安定的生活,也让自己的势力发展再无阻碍。
在那个乱世中,综合具备了以上品格的窦建德就像一股清流,吸引了河北军民的拥戴,也让他成了当时极为强盛的一股势力。虽然最终归于失败,也有他个人的诸多因素在内,但他仍不失为一位杰出的农民领袖。
遍布各处的窦王传说遗址
由于窦建德出身于河北,又在河北的地面上驰骋多年,石家庄、衡水、邢台、保定、沧州都留下了许多足迹、遗址和传说。仅以井陉县和鹿泉区为例,其遗迹共涉及井陉县14个村,包括苍岩山在内的3处山,1条长城,再加上鹿泉区4个村,共22个点,许多村名像标签一样直接揭示窦建德的事迹。
井陉县皇都村,相传窦建德在此建都,故得村名“皇都”。村里建有窦王祠,立有《锦屏山窦王祠记碑》。至今在皇都村,还有窦王旗幡圣会、四十八大碗窦王宴等民俗文化活动。人们把犒赏三军的窦王宴转化为缅怀夏王功绩的祭祀贡品传承下来。
井陉县帐方岭村,窦建德农民起义军曾在此扎营设防,故名“帐防岭”,后演变为“帐方岭”。附近还有一片地叫“校场”,是窦建德起义军练兵的地方。窦建德失败后,士卒们脱去了军服,部分选择了继续在原来的营盘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营盘的名称逐渐成为居住地的名字,形成了一个个自然村落。窦王囤积粮草的地方,“粮”同“良”的谐音,演变成了今天的南、北良都村和良河西、良河东、良都店等五个村落;窦王的后帐,“帐”同“掌”谐音,演变成了今天的后掌村。人们传说,现如今后掌村的南庄、东庄、北庄就是当年窦王军队后帐的左、中、右三军驻地的营盘。
井陉县窦王墓村,传说窦建德死后由刘黑闼等将领收拾他的遗骨葬在这里。因此,就有了窦王墓村。井陉与山西界邻,山西以醋闻名,井陉也出产好醋,民间有“打好醋、窦王墓”的说法,意指要想吃好醋,就去窦王墓村打。
井陉县苍岩山,史传是隋炀帝的女儿南阳公主出家之地。南阳公主因不满父亲的暴政逆施,“主寻请建德削发为尼”,据说是窦建德为南阳公主选择了苍岩山这一风水宝地,安置了南阳公主。
井陉县吴家窑乡彪村,历史上该村曾叫卜妃墓村,清代改称为卜村。据说是窦建德葬卜妃的地方,由几名守墓人在这里繁衍生息至今。后来因村北边的山村叫虎皮庄,卜村比它大三倍,于是取意“三虎”就叫了“彪村”。
在鹿泉区故邑村有一座城池遗址,历史上称为窦王城。据光绪年间《获鹿县志·古迹》记载:“窦王城,隋窦建德城也。在县西南四十里故邑乡之西,至村一里。城周围三里,旧址断续,尚有城形。中有石高三丈,俗呼为万聚山。”可见当时窦建德和他的农民义军就驻在这里建城练兵生活。
今鹿泉区西南有三个村庄:上寨、北寨、南寨。据说此“三寨”也都是窦建德屯兵之地。《获鹿县志》记载:三寨“距城20公里,唐初(年),窦建德在原石邑城城内设行宫……”由此可见,窦建德颇具藏兵之法,以三寨互为犄角设防前线,以崎岖的山路为纵深,以西屏山下的皇都村一带为大后方,设置三道防线,是很有远见的。#文化石家庄#
编辑:张小波
责任编辑:尚燕华
来源:石家庄新闻网新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1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