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字贺六浑,原籍渤海修县(今河北景县)身官宦家庭,六世祖高隐,曾为晋玄岗太守。北魏灭亡后燕,曾祖公湖率众归降北魏,任北魏右将军。祖父高谧,官至北魏侍御史,因和+流放到怀朔镇(今内蒙古固阳南),高欢即出生于此。
高欢是鲜卑化的汉人,因其世居北方边镇,举止习俗类同鲜卑人,他年少时即体现出人中之杰的不凡样貌,长大后更是深沉大度,轻财甭土,为当地的豪侠所推崇。
乱世出英雄,高欢起家也是从北魏末年反抗朝廷的军镇起义中开始北魏孝昌元年(),高欢同友人参加了杜洛周起义,因不满其行事方式,遂投奔葛荣,之后在刘贵的引荐下,又投奔秀容(今山西忻州)人尔朱荣。由于风尘仆仆,形容憔悴,初次见面,高欢并没有给尔朱荣留下特别的印象。但一谈起时事,高欢语出惊人,言及北魏朝廷帝愚弱,太后淫乱,宠臣擅权,朝政不行,皆切中时弊,又力劝尔朱荣举霸业,正中尔朱荣下怀。这次谈论从正午一直到半夜,颇为投机,从此以后,尔朱荣的军国大事谋划每每都与高欢商讨。尔朱荣徙据并州,高欢随行,很快就成为尔朱荣的左膀右臂。
北魏永熙元年(),诸尔朱氏同高欢决战。当时尔朱氏军号称一十万,而高欢军马匹不满两千,步兵不到三万,实力悬殊。但高欢的兵十多为六镇人,他们深受契胡族的压迫,对尔朱氏充满仇恨,具有很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高欢在韩陵(今河南安阳东北)设圆阵,将牛、驴绑在一起以断归路,造成背水一战之势,将士皆拼死奋战,诸尔朱氏大败,尔朱兆逃亡晋阳。北魏永熙二年()正月,尔朱兆再遭攻击,兵败自杀,高欢亲自将尔朱兆厚葬。至此,控制北魏王朝七年之久的尔朱氏彻底垮台。
高欢进洛阳,废节闵帝,另立北魏孝文帝曾孙孝武帝。孝武帝即位后,封高欢为大丞相、太师,世袭定州刺史。高欢返回邺城时,孝武帝亲自为他钱行,执手而别,北魏大权实际已落人高欢手中。
东魏时期,晋阳是高欢从尔朱兆手里夺过来的,高欢认为晋阳表里山河,东有太行屏障,西、南有黄河天堑,北有雁门关,天险四塞,便决定在晋阳建立大丞相府。高欢长居晋阳,为了有效地控制皇帝,除安插子弟及亲信于都城外,又将小女送入宫中做皇后。
东魏天平三年()十二月,高欢从晋阳出发讨伐西魏,并派漕汝阳王元暹、司徒高昂等趋上洛,大都督窦泰统军趋潼关(今陕西潼关)次年正月,窦泰兵败自杀,高欢当时驻扎在蒲津(今山西永济),因黄河河面上冰薄不能渡河援救,只得退兵。
天平四年(),高欢率军二十万,从蒲津渡河,再次出兵讨伐西魏,西魏大将周文进据沙苑(今陕西大荔南)迎击。西魏宇文泰采纳大将李弼的建议,向东推进十里,在芦苇中伏兵。待高欢察觉形势险恶,命令将士向后稍撤时,西魏军鼓噪出击,东魏军大乱落荒而逃,所去弁盆甲十八万之多,高欢本人亦险遭不测,最后跨臺驼逃到黄河边,抢船渡河才得以逃脱。
武定四年()八月,高欢自邺会兵于晋阳,最后一次出师讨伐西魏。九月,高欢兵围玉璧,守将西魏晋州刺史韦孝宽坚守待援。高欢攻城五十天,玉壁坚如磐石,东魏军已死七万人,高欢将这七万人葬在一起,众驴齐鸣,将士人皆恐惧,高欢也由此病倒。十一月,班师回晋阳。武定五年()正月,高欢带着西征大业未竟的遗憾病逝于晋阳。时年五十二岁。
武定五年()六月,孝静帝于东堂举哀三日,制衰,并下诏葬礼依汉朝大将军霍光、东平王苍故事,兼备九锡殊礼,是谥献武王。八月,葬于邺西北漳水之西,魏帝亲自送于紫陌。后来,高欢之子高洋,即北齐文宣帝,于天保初年追崇高欢为献武帝,庙号太祖,陵曰“义平”;高欢孙北齐后主高纬,于天统元年()改谥高欢神武帝,庙号高祖。
史家对高欢评价极高,称其:“性深密,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制驭军旅,法令严肃”,“文武乐为之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