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天,微博上就有两个关于小学生玩手机的热搜。
#小学生上网爱干啥#
#一半以上的小学生玩手游#
网友们顿时炸了锅,难怪网上喷子变多了,游戏里的戾气变重了,你永远不知道屏幕的另一端是个几岁的孩子。
而在前一天热搜上还有一个新闻,12岁男孩,为了打游戏,偷偷绑定了母亲的身份证和手机号,把环卫工母亲花6年攒的4万元,充值充完了。
替这位母亲心疼的同时,也非常担心未成年的教育和消费问题。
然而这样的问题还真的不少:
上个月,河北景县,一个初中女孩用手机打赏主播,花光了妈妈卡上两万多块钱,是家里用于买农药物资等唯一的指望。
西安一名13岁的男孩,疫情期间一直呆在家里,因为和爸妈闹了一点小矛盾,就一直在房间里,除了上厕所、吃饭就是玩手机,导致双腿严重静脉血栓,危及生命。
东莞5岁的小孩童童,因为每天玩手机超过8小时,导致眼睛出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还有福州一个13岁的男孩,因为拍抖音视频,把手伸进了洗衣机里,瞬间造成手臂的严重受伤。
江苏13岁男孩深夜“吃鸡”后坠亡;
根据《年全国未成年人互联网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相比电脑游戏,手机游戏在未成年群体中受众更广,且因其碎片化的使用方式更容易发生过度使用。
调查显示:
各学历段未成年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比例均在五成以上,小学生网民玩手机游戏的比例达到51.1%;
初中和高中生网民分别为61.2%和59.2%;
中职学生网民达到71.7%。
在孩子们花儿一样的年纪,应该对世界充满好奇的时候,三观正在被塑造的关键时期,却沉迷于短视频、游戏、直播等这些超越年龄的“垃圾快乐”。
不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甚至波及到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缺少陪伴的孩子,更爱手机
朋友曾经为了工作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带,但是不到一年,她就决定辞职自己带孩子了。
爷爷奶奶年纪大了,孩子太闹腾,动不动就觉得孩子太烦。
当他们发现给孩子开电视孩子就不闹的时候,孩子经常一整天一整天的看电视。
后来朋友发现孩子眼睛有点不太正常,眨眼次数太多的时候,医院检查。
结果是长时间用眼导致的眼部不适。
朋友后悔不已,不得不自己带娃。
很多时候,我们会发现,用手机带孩子实在是太方便了。
一个手机孩子就能玩上几个小时,不用担心他受伤,更不用担心孩子会乱跑。
不仅如此,手机还是非常好的“玩伴”。
爸妈没办法和他一起玩游戏,从手机里找个游戏给孩子玩;
爸妈没办法和他一起读书写作业,手机里查对作业的软件多到数不过来;
爸妈没办法和他一起聊天谈心,那么多直播间的主播无限陪聊。
手机不仅是替代父母陪伴孩子的工具,更是限制父母陪伴孩子的牵绊,因为很多父母就是实实在在的“手机控”。
无论是工作还是休息,手机从来不撒手。
《早安山东》节目曾采访报道过,关于“年轻父母沉迷手机忽视孩子”的现象。
接近7成年轻父母在与孩子的亲子时光中都会把注意力放在手机上。
很多孩子在接受采访时说爸爸妈妈不管是吃饭、上厕所,甚至监督自己写作业的时候都在玩手机。
手机是父母的玩物,渐渐的也成了孩子们手中的玩物。
一个手机切断了父母和孩子培养感情的机会,父母失去了教育孩子的最佳时机。
更可怕的是,父母冲着孩子喊不要看手机,自己手里的手机却放不下来。
父母给孩子们树立了一个极其糟糕的榜样,更让手机成了孩子的必需品。
手机,填补不了孩子生活的空白,而是给他的人生捅了一个大窟窿。
父母今日偷的懒,未来必定要用加倍的付出去弥补。
父母今日的缺席,更是孩子将来无法弥补的遗憾。
自律的孩子,更有未来
海清曾在微博中聊起她的儿子蛋妞。
从放学回家一直做作业到晚上12点,为了准备辩论赛,每天只睡几个小时,就连坐长途飞机,七八个小时也不放松,从天亮写到天黑。
孩子严格自律,而作为家长的海清只能靠着“不当绊脚石”陪伴在孩子身边。
这不是海清第一次分享努力的“蛋妞”。
还有一次,海清主动提出和蛋妞一起去踢球,却被蛋妞以“需要写作业”无情拒绝。
当海清提出“可以回来再写时”,蛋妞反驳“写不完”,当海清再次提议“明天再写”的时候,蛋妞说:
“明天还有明天的事情。”
网友纷纷在微博下夸赞蛋妞优秀。
海清曾说过,其实儿子曾经为没有梦想而悲伤过,但是她告诉儿子,每个人遇见梦想的时间不同。
所以她尽可能的让儿子去接触各种各样的新事物,也不忘鼓励孩子好好学习。
很多父母会以孩子多聪明为傲,却总是忽略聪明孩子也需要努力才能在未来变得优秀。
自律的孩子多可怕?
他们不会让自己后悔,也不会给别人赶超自己的机会。
清楚自己想做什么的孩子,远比混日子的孩子要优秀,他们有目标、会努力、有方法,不会在未来需要实力的时候变得无知拘谨,也不会失去自己想要的自由。
父母应该相信聪明的孩子会更优秀,但是聪明离开了自律,也会变得普通。
5月10日,一个七岁孩子在案板下学习的一幕上了热搜。
恩雅是一年级的小学生,因为夫妻俩需要看顾摊位,家里老人也没办法帮忙带孩子,为了监督孩子的学习,夫妻二人把堆放凉菜的箱子给孩子改造成了一个小的书房。
恩雅就这样在案板下学习了一个多月。
在熙熙攘攘的菜市场中,才7岁的她便能够踏下心来认真学习,真的是一件非常难的事情。
有人说:
“案板上是生活,案板下是希望。”这样的自律和坚持是恩雅未来的美好希望,更是这个家庭拼搏努力的光。
孩子的今天决定了他的明天,不要让懒散变成他未来的绊脚石。
唯有自律,才是奠定他们不断攀登未来的基石。
不自律的家长,养不出自律的孩子
手机的吸引力对于成人来说都是巨大的,更何况是孩子。
父母要做的,便是用自己的言行引导孩子。
曾获得《中国诗词大会》冠军、后又考取清华的才女武亦姝,她的爸爸每天下午四点半以后都会关掉手机,陪她看书和做游戏。
反观有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放下手机的同时,自己却拿着手机摆弄个不停。
有次去闺蜜家玩儿,我们两个人一直拿着手机看微博上的热门八卦,她的儿子在一边打手机游戏。
闺蜜见儿子一直玩手机,便让他放下手机去做作业。
小孩当即反问到:
“你们也一直玩手机,为什么不让我玩儿了?”
父母作为规则的制定者,必须要以身作则地执行,才能让孩子们信服。
如果自己都无法做到,便失去了对孩子们的约束力,又谈何要求孩子们去遵守。
记得,曾有人在网上晒出一张“四个孩子,两个妈妈”的对比照片。
同样是带两个孩子的妈妈,左边两个孩子和妈妈一起翻阅着书本,而右边的两个孩子却一直不停地摆弄手机。
一张照片,反映的不仅是孩子日常,更是孩子的未来。
在这个冬天,逆行驰援武汉的钟南山院士,曾说过父亲对他一生有很深的影响。
钟世藩教授在75岁的高龄,身体不适、而且患有严重眼疾的情况下,仍然坚持写出了40万字的医学著作。
他曾说过:
“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如果能留下点东西,才不算白活。”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同时也是陪伴孩子们时间最长的老师。
父母严格的自我要求是孩子们耳濡目染的榜样;相反,孩子们放低自我要求,也是父母对于自我宽松和纵容的最好投射。
想要孩子摆脱“垃圾快乐”的吸引,最好的方式便是父母言传身教的自律。
做孩子生命中耀眼的太阳吧,用光芒把他的人生照亮,用温暖指引他勇敢地向前走。
陪孩子一起扔掉那些“垃圾快乐”吧,这样等某天他们回首过往时,才不会因为浪费掉的今天遗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7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