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现场。
四川在线记者郭静雯
“6.0级地震后,长宁旅游市场全面恢复,年接待中外游客.78万人次、旅游收入.10亿元,分别增长22.16%和14.78%。全县实施文旅项目50个、完成投资88.6亿元。”
9月8日,“一年看变化”天府旅游名县集中采访活动走进长宁,新闻发布会上,长宁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蜀南竹海。(长宁县文广旅局供图)
全域融合、景民一体引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首批天府旅游名县中,宜宾市长宁县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境内既没有名山大川,又鲜有名胜古迹,凭借着独一无二的竹生态文化资源,在多个申报县的激烈竞争中赢得一席。
长宁是怎么做到的?捧得天府旅游名县金字招牌一年来又发生了哪些变化?
县委副书记、县长贾利华透露,一年来,长宁通过全域融合、景民一体、政策精准、项目带动等创新举措,实施“旅游+”融合发展。
全县以蜀南竹海为核心支撑,与“两海”生态文化旅游示范区联动打造“大竹海”旅游环线和文旅融合“改革样板”,构建景县一体、景城一体、景司一体、景镇一体、景民一体的“五位一体”发展格局。
目前,蜀南竹海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5A级景区35个必建项目即将全面完成,长宁县成功创建全国森林康养基地建设试点单位1个、四川省中小学生研学教育实践基地1个、工业旅游示范基地1个、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基地1个、森林康养基地3个、乡村旅游重点村2个,3A级景区1家,五星级乡村酒店1个。
蜀南竹海景区鼓励群众以房入股,年人均增收超过元,今年全县实施景区民生项目15个,开展旅游技能培训人次以上,解决就业1人以上,实现景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5%以上,群众主动参与发展旅游的动力活力不断激发。
蜀南花海。(长宁县文广旅局供图)
政策扶持基金奖补带动业态繁荣和品质提升
政策方面,长宁强化扶持,立足“项目带动、环境提质”建立完善了项目进景区实事实办、优先保障要素配套等举措,创新开展“竹乡美丽庭院”“一房一路一河”等城乡环境治理模式,全面实施11个A级景区公路黑化,不断健全旅游服务设施,宜叙高速竹海连接线、全域旅游大数据中心等重大项目陆续建成投用,带动业态繁荣和旅游品质大幅提升。
此外,为促进旅游和竹文化、红色文化等融合发展,长宁实施“文旅+”“+文旅”行动,推进文化旅游与农业、工业、体育、康养等深度融合,培育了农业体验、医养康养、体育旅游、精品民宿、房车自驾等新业态。
出台实施《关于巩固提升“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成果建设文化强县旅游强县的意见》《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旅游经济强县的实施意见》等文件,鼓励文旅产业发展。文件提出设立万元/年的文旅发展专项基金,率先在全国实现旅游企业用水用电用气与一般工业企业同价。
围绕做大“一片海”、深挖“一根竹”、共建“大竹海”文旅发展联盟等,长宁全域推进灾后重建、全面落实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全面完成资源普查等工作,目前长宁的全域旅游格局初步形成,核心品牌建设即将完工,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成效明显。
全竹宴。(长宁县文广旅局供图)
力争到年接待中外游客万人次以上
受疫情影响,年1—8月,接待游客.82万人次、旅游收入65.10亿元,已达到去年一半,文旅市场回暖升温。
年,全县实施文旅项目68个、总投资.47亿元,项目涵盖与文旅相关的基础设施、灾后重建、生态康养、历史文化等多个版块,文旅产业有序恢复。
贾利华表示,长宁将聚焦建设“世界竹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紧紧抓住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机遇,主动融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推动长宁旅游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深度融合,形成同频共振、相融互动的协同发展格局。
全力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蜀南竹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5A级景区“三大创建”,继续发挥好竹生态资源优势,推进产业融合、文旅融合、景民融合,培育壮大“体育+旅游”“康养+旅游”“文化+旅游”等新业态,积极探索健康旅游新方式,实现产业深度融合和高质量发展。
加快推进安缇缦运动康养、世界竹景观大道等重大项目建设,推动“大竹海”文旅联盟运行见效,加大智慧旅游建设力度,不断提升完善基础设施和服务质量,强化宣传营销和品牌打造,为文旅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力争到年接待中外游客万人次以上、旅游总收入亿元以上。
七洞沟玻璃桥。(长宁县文广旅局供图)
长宁城市俯瞰图。(长宁县文广旅局供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1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