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www.yushiels.com/npxbb/npxlf/m/

冀中平原地处河北省中部,具体是指西起平汉路,东至津浦路,北临平津,南至仓石路的广大地区。这里古为燕赵之地,大部分县城建有十分坚固和完整的城墙。而重要的镇村也建有高大厚重的围墙(或称寨墙)。如果这些古城墙保存到现在,那么无论对于历史遗存的价值,还是反映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促进现代旅游业发展等,都是有好处的。

然而,在抗日战争时期,出于对敌斗争需要,上述具有悠久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墙,却在几个月之内被人为拆除,这实在是让人觉得有些遗憾和无奈。

事件的由来,大家可以从原冀中军区原司令员吕正操写的《冀中回忆录》中获知一二。在抗日战争初期,具体来说是年,为了对付日伪敌人,冀中发动了一个名为“拆城”的运动,仅仅半年左右的时间,就将冀中(包括保定、石家庄、衡水、沧州、廊坊)几乎全部县城的城墙拆除掉了,还有一些大的乡镇围墙也基本拆除。

据有关资料介绍,出于军事防御需要,在我国古代,无论是省城、府城、州城、县城,甚至一些经济条件好、位置重要的村镇,就都建有高大、坚固的城墙。区别只是城墙的形状、大小、高度和厚度不同。

清朝时,保定府大大小小的城池

但是,到了今天,绝大多数的城墙已经消失,或者仅保留一些不成规模的残段,像平遥古城如此完整的城池,在全国范围来说实在是屈指可数。探究城墙消失的原因,不难发现,无非是兵燹之灾的破坏、自然灾害侵蚀和现代城市发展破坏等等。但像冀中因战而拆城墙的案例,在全国实属少见。

当时的历史背景是: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军沿着京汉铁路大举南侵,致使离北京最近的冀中地区主要城镇最先处于日寇铁蹄践踏之下,被包围、封锁或占领。在多次与敌军作战之后,我抗日军民发现,坚固的城墙很不利于我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这主要是因为城墙的主要特点是易守难攻。当县城在我方占据时,由于武器缺乏、落后,更缺少重武器,既便有坚固的城墙做防护,也难以抵挡拥有飞机大炮等各类重武器的敌方攻城,城墙发挥的屏障作用十分有限。而县城一旦被敌方占领时,依靠较好的装备,坚固的城墙常成为敌人的坚固工事,没有重武器的我方,攻城作战十分困难,伤亡巨大。

清朝时冀州直隶各地的城池

由此,当时的冀中区和冀中军区决定,既然城墙不能为我所用,那么也不能为敌所用。于是,发动冀中军民展开了一场规模巨大的“破坏运动”。这就是抗日战争时期冀中发起的“拆城”运动。(与之同时进行的,还有破路运动。)据时任冀中军区司令员的吕正操写的《冀中回忆录》中回忆:“平原地形,有利于敌,不利于我。敌人占了城池,凭坚固的城墙据守,不利于我军攻夺,为了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冀中军民遂发起了破路拆城改造平原地形的巨大运动。”

清朝时,河间府一带拥用的城池

据吕正操书中记载,拆城工作,于年1月开始。首先,拆掉的是肃宁县城,以后是河间县城,再后是素有“金汤”之名的蠡县县城。吕正操回忆,几百年前,蠡县县城历时十二年,巨砖垒就,灌灰凝成,十分坚固。当时,蠡县的县、区都设立了专门的指挥部,各村有队部。拆城墙时,整个城墙上下都是人。到了晚上也不停歇,还会点起灯笼火把继续干,把全城照得如同白天。不到一个月,蠡县县城的城墙就被拆除。

接着,其它县城也先后展开拆城运动。最终,约在半年左右时间内,冀中就相继拆除了24座县城的城墙。包括保定地区的蠡县、博野、高阳、满城、安新、安国等。沧州地区的河间、献县、肃宁、任丘等。衡水地区的饶阳、安平、深县、武强、景县、冀州等。石家庄地区的晋县、深泽、藁城、鹿泉、无级、灵寿等。廊坊地区的霸县、文安等。

清朝时深州卫署图

据当事人回忆,在冀中拆城运动的影响下,冀南地区也进行了效仿,开展了大的拆城运动。冀南行署所辖的51个县中,先后有23座坚固的城墙被拆除。

据统计,到年,河北省中部(冀中)和南部(冀南)绝大多数县城以及重要乡镇的寨墙都已拆除。由此,足见冀中拆城运动的规模声势之大和影响之广大,可以说是亘古未有。

清朝河间府城

对于冀中的拆城运动,吕正操在《回忆录》中评价说,冀中的拆城运动,是冀中军民进行平原战场建设的伟大创举,是一个了不起的举动。期间,为了调动百姓拆城积极性,规定:拆下来的砖石谁拆归谁,因此砖石四散民间。整齐的用来修建房屋,破碎的,有的用来填补街道,有的被农民垒了鸡窝或猪圈。城根的土地则大部分给了抗日家属。

清朝时大名府城池

现在,距离“拆城墙运动”过去已经85年余,认真想想,那时的拆城墙运动,是基于当时的敌我两方极为不对等的军事实力和抗战形势所需,应是无可厚非的。然而,城墙是重要的历史文化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历史考古价值。对大多数老百姓来说,古老的城墙,或许还是人们童年的美好记忆,或是寄托着某种感情见证。因此,人为的毁坏,还是十分可惜的。吕正操在回忆录也提到,刚开始拆城墙时,许多群众不理解,拆城也不积极,尤其是一些文化乡绅,更是出面阻扰,强烈反对。但当了解了其中的意义,明白了其中的道理,也就不再坚持了。拆城积极性开始上来。这说明,老百姓对于古城墙还是有感情的,觉得拆了可惜。

清朝时,广平府城池

现在,古城墙已经成为一个城市的重要历史文化名片,其遗迹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考古价值,而作为各城市独特的景观,也会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促进文旅事业发展等,起到积极的作用。然而,抗日战争时期拆掉的城墙很难再重建,建了也不会再拥有原来的历史文化底蕴,对于冀中区的人们来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感到无奈和遗憾的事。怪就怪可恨的日本鬼子,发动的野蛮的侵华战争。

值得高兴的是,在拆城墙运动中,也有幸存的。如今天邯郸市永年区广府镇的城墙,由于当时长期被敌人占据,没有机会拆除城墙,得以保存下来,才有了今天的光彩。广平府成为了河北南部有名的旅游区,这或许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一个很好例证吧。但愿世界和平,少先战乱。

说明:原创不易,切勿抄袭,违者必究。文中插图和引用资料均来自网上,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侵犯,请联系我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954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