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可供娱乐的消遣方式极少,除了与小伙伴们游戏之外,就剩下小人书了,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和大人们一起进行的消遣。记得每天中午大约是1点的时候,除了手里捧着大碗吃着饭之外,耳朵里还享受着身边收音机里传来的“精神大餐”。这个大餐就是也记不清是哪个频道的“评书联播”了,大约连续听过《三国演义》、《义和团》等评书,当然少不了能够在当时有着“万人空巷”效果的刘兰芳演播的《杨家将》了。
等到年纪再大一些在县城读书时,接触信息的渠道更多一些,讶然得知县里的一些村庄名字竟然是来自于杨家将的传说,比如穆桂英挂帅出征,在战斗间隙诞下杨金花,留下了如麻呼寨、孩寨、房寨、常儿寨、孟良寨等一系列村名。了解到这些之后,对自己家乡竟然和杨家将的故事沾边,不免深感自豪。
参加工作之后,随着互联网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了解外界消息的渠道更加方便和快捷,竟然发现不仅是在自己家乡,在全国各地有很多地方都传说与杨家将的故事有关,甚至当地的地名也来自于杨家将云云。
比如在山东省泰山周边,就有泰山南天门的阁楼所供祀的一女神像相传即穆桂英;在泰山西北麓有穆桂英沟为穆桂英沿此沟破了天门阵得名;有擂鼓山传为穆桂英结寨处;在泰安城西传有六郎坟和杨六郎祠;泰安城南郊有孟良台、焦赞台等等。
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有杨家将设营而所得名前寨、老营村、安寨等村。
此外在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城西南有个名字为焦寨古村,据传与大将焦赞有关。而穆桂英《战洪洲》中的洪州,则更有山东省济宁、河北省平山、河南省辉县、河北省张家口阳原等地均声称该地就是洪州。甚至就连远在重庆的涪陵也有杨家将守三关的传说。
其实在历史上,老杨家的几代人所战斗和活动区域主要是在今天的山西省北部和河北部与北京市交界一带。
宋辽交界一线
杨家世居麟州,杨家将故事中的杨继业为五代十国时期的后汉麟州刺史杨弘信之子杨业,在北汉时因战功,升为建雄军节度使,降宋后,虽然在最初曾为郑州刺史,但是很快就因为和辽对战经验验丰富,成为云州观察使、代州刺史在雍熙三年(年),随军北伐时力战而死。后被追赠为太尉、中书令、大同军节度使。
杨业所处的北汉
杨延昭是杨业之子,也是《杨家将》中的主角之一,也是就是传说中的“杨六郞”。杨业进攻应、朔二州时,杨延昭担任先锋,在朔州城曾被乱箭射穿手臂,却越战越勇,朝廷让他任景州(今河北景县)知州。咸平二年(年)冬,辽军骚扰边疆,杨延昭以战功升任莫州刺史。后历任保州知州、保州防御使、高阳关副都部署等职,大中祥符七年(年),杨延昭去世,终年五十七岁。
杨延昭所征战区域
杨文广是杨业之孙、杨延昭的第三子,杨文广以父荫为官后,最开始是在陕西南部平定张海农民起义,后来又到今天广西一带征讨蛮族首领侬智高的叛乱,随后到西北边境防范西夏人历任成州团练使,兴州防御使、秦凤路副都总管等职,一直没机会和辽兵“过招”。自西北边防移防河北后,任定州路(今河北定州市)副都总管,熙宁七年(年)三月,杨文广曾向朝廷献阵图和夺取幽燕地区的策略,但却在当年病逝,享年七十五岁。
宋朝的定州
从以上三代杨家将故事来看,他们的征战之地和职务任命主要是:杨业在山西省北部、杨延昭则是在今天北京、河北交界处,而杨文广则是主要防范西夏,与辽朝纠缠则是不多。所以杨家将的活动区域主要是在这些地区而已,而在今天在距离遥远的地方也有与杨家将故事联系紧密的传说,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杨家将的故事一开始应该就发生在其世居之地和作战之地的山西省北部一带,明初的大移民,人口主要输出地就是山西省,所以就由这些移民把杨家将的故事带到了四面八方,才使得在河北省、山东省、河南省都有了杨家将的故事。并且经过移民的后人对故事进行“本土化”之后,这些故事和传说就在这些移民接受地广大的地区“扎根落户”,因此才出现众多的地方都有当地是和杨家将故事有关的地名。
您了解的情况是这样吗,欢迎在文章底部讨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