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粮喜丰收麦香盈满仓
——河北省小麦实现面积、单产、总产“三增”
金色麦浪,颗粒归仓,又是一季丰收粮!
得益于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今年,河北省小麦生产呈现出面积、单产、总产“三增”的良好态势,夏粮再获丰收。
党政同责保面积,惠农政策增底气
抓起一把金黄的麦粒,深州市种粮大户孙仁中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今年,孙仁中流转种植的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公斤左右。
“今年是个丰产年,也是丰收年。”提起今年小麦的收成,孙仁中挺满意。
“要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粮食生产年年要抓紧。”“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米袋子’省长要负责,书记也要负责。”
河北省是农业大省,承担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政治任务。省委、省政府坚持把保障粮食安全摆在突出位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狠抓粮食生产不放松,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结构合理、品质优良,牢牢把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重农抓粮首先要保面积,力争稳中有增。按照国家下达河北省的粮食生产保障任务目标,河北省制定重要粮食生产保障目标,并将粮食面积、产量目标任务分解到市县、落实到乡村、落实到地块,压实各级党委政府责任,确保任务完成。今年,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5万亩,比上年增加45.3万亩,为保障夏粮丰收夯实了基础。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护耕地就是保护粮食生产。河北省采取“长牙齿”的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严禁违规占用耕地和违规绿化造林、挖湖造景,严格控制非农建设占用耕地,深入开展农村乱占耕地建房专项整治行动。
多一分耕地,多一份丰收。今年,河北省将撂荒地治理作为挖掘粮食生产潜力的关键举措,统筹推进撂荒地综合利用,改善撂荒地耕作条件,提升耕地地力,增强撂荒地生产能力。到年底基本实现全省耕地无撂荒,耕地资源潜力得到初步恢复,为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支撑。
从播种、田管,到收获、销售,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措施,增强了广大农民的获得感,也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让粮食安全的根基稳如泰山。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关键在于让农民种粮有钱挣。这不仅需要稳定和加强种粮农民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更需要种得好、卖得好。”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北省用好产粮大县奖励、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小麦最低收购价、农机购置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提高种粮比较效益,调动各地重农抓粮、务农种粮的积极性。
河北省还安排专项资金万元,用于强筋小麦、优质谷子产业集群建设。统筹资金万元用于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其中用于麦田病虫防治资金万元。
良种良田齐发力,稳粮提质见效益
石家庄市藁城区种粮大户王永昌种植了亩“藁优”优质强筋小麦,今年尝到了丰收甜头:产量与种普通小麦相当,但一公斤的价格高出普通小麦0.2元以上,一亩地能多增收多元。
“我选种子,一看产量,二看品质。产量稳定风险就小,品质好就不愁卖。”王永昌说,区别于普通小麦,强筋小麦面筋强度高,延伸性好,是制作面包、饺子的最佳选择,也成为大型食品加工企业替代国外进口小麦的“香饽饽”。“受益于好种子,今年麦子的收成真不赖。”王永昌说。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小麦亩产量的提升,离不开好种子的支撑。
6月11日,魏县“马兰1号”节水高产示范田实打实收,3.59亩小麦平均亩产.42公斤,河北省小麦亩产首破公斤。6月14日,在石家庄市藁城区南楼村小麦控水节肥丰产增效百亩示范田里,实收“马兰1号”面积4.3亩,籽粒平均亩产为.9公斤,再创河北省小麦单产最新纪录。
坚持“藏粮于技”,河北省围绕小麦产业,强化新品种选育,集成绿色高效技术,打造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有效促进了优质小麦品质提升和产能提高,培育出师栾02-1、藁优、藁优等一批品质性状优良、产量高、适应性强的强筋小麦品种,以及马兰1号、衡等节水高产小麦品种,小麦品种的更新换代为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同时,河北省普及推广深耕深松、测土配方施肥、小麦秸秆还田,以及“一喷三防”等关键增产技术,保障了小麦丰产丰收。
良种要种在良田上。走在景县志清农民专业合作社的高标准农田里,阡陌纵横,田畴整齐,麦收后的田野又添新绿,一棵棵玉米秧苗长得笔直。
说起高标准农田的好处,志清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高志清打开了话匣子:“旱涝保收,节肥减药,农机进田容易了,集中连片耕种,成本降了一大截。”
站在田间地头,农田里的指针式可移动大型节水喷灌设备格外醒目。“通过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可以知道什么时候该浇水,应该浇多少,可以实现水肥一体化灌溉,既节水节肥又省工。”高志清说,比起传统灌溉方式,该设备可节水45%左右。
为持续落实好“藏粮于地”战略,年,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河北省安排新建高标准农田万亩,进一步提高项目区耕地质量和农业基础设施水平,为今年夏粮产量再攀新高峰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高标准农田,建好更要管好。为提高管理能力水平,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质量和成效,今年,河北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年”活动,确保已建成项目质量经得起检验,新建成的高标准农田工程验收合格率%,受益群众满意度90%以上,田间灌排渠系建筑合格率(含建材)95%以上,田间道路通达率平原区达到%、丘陵区达到90%以上。
社会化服务唱主角,机收减损保归仓
如今,机收已成为麦收的主要方式,但机收造成的损失也不容忽视。
54岁的杨俊山是成安县俊山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从年开始,他通过流转土地大规模种植小麦,今年种植的亩小麦喜获丰收。
“减少损耗就是增产增收。”杨俊山说,种地增收来自两个方面,一方面提高粮食产量和价格,另一方面抓好机收减损,确保颗粒归仓。如果麦收中机损率高,很多粮食就会白白抛撒到地里。
如何减少机收损失?几年下来,杨俊山对小麦减损增收有不少心得。
“小地块收割的时候机械拐弯多,麦粒损耗要比走直线多。把地块整合成大地块,再加上从种到收运用先进技术,每亩能比散户种植多收50公斤以上。”杨俊山告诉记者,减少机损率不仅和农机有关,还和农机手的技术密不可分,收割时速度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太慢了会影响作业效率,太快了就会有很多小麦抛撒出去,要保持匀速收割。
小麦虽丰收,就怕收中丢。降低机收损失,就相当于增加了种植面积和粮食产量。今年,河北省各地积极落实“厉行节约反对浪费”要求,紧盯小麦机收减损,对农机手进行操作提示,在选择作业路线、作业速度、调整作业幅宽、留茬高度等方面,都提出小麦机收减损的技术示范,把节约粮食落实到田间地头。
一手抓粮食生产,一手抓机收减损。河北省充分发挥10个国家农机“土专家”和22个省级“土专家”的作用,在小麦集中收获期,围绕降低割台损失、夹带损失、清选损失等重点环节,开展巡回技术指导。普及推广试割作业,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损失监测,及时调整割台、滚筒等关键部件作业状态。
为确保颗粒归仓、丰产丰收,今年,河北省大型复式、智能化农业机械尽锐出击,社会化服务唱主角。“三夏”期间,河北省充分发挥农机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中心等市场信息灵、装备实力强、服务质量好等优势,大力推广托管式、订单式、租赁式等服务模式,发展“互联网+农机作业”,让农户省心省力又省钱,有力保障了夏粮丰产丰收。(河北日报记者郝东伟)
来源:河北新闻网。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5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