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最好雀斑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824/9355969.html

高适,字达夫,盛唐时期著名诗人。《旧唐书》记载,“高适者,渤海蓨人。”意即高适是渤海郡蓨(tiáo)县人(今天的河北省景县),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高适的诗大家最熟悉的可能是那一首《别董大·其一》

别董大·其一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本首诗前两句写景,诗人突出了北地的壮阔苍茫甚至凄冷苦寒。

北疆特有的景象一下子在读者眼前展开。

在第三句中,全诗的情感由苍凉转向激昂豪荡——君是天下闻名的乐师董庭兰啊,无论走到哪里,都会有知音、好友相簇拥,怎么会孤独落寞呢。

这就是高适,面对着与好友的分别,没有凄苦悲伤,倾吐的尽是豪情万丈,用激荡乐观的情绪鼓舞友人。

本首诗写景壮阔,写情真挚,昂扬向上,充满盛唐气象。

高适名篇很多,另一首《塞上听吹笛》较《别董大》来说则更加情韵悠然。

塞上听吹笛

唐高适

雪净胡天牧马还,

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

风吹一夜满关山。

这一首《塞上听吹笛》是小编非常非常喜欢的一首边塞诗。严格来说,这首诗的“边塞”特征并不十分突出,前两句反而有些“田园诗”的恬淡。

我们看第一句,“雪净”指冰消雪融,“雪净胡天”连用,简单地描绘了边疆之辽阔。“牧马还”三字用了《过秦论》中的典故,文中有记载“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过秦论》)。因此“牧马还”,暗示烽烟暂息,此时的边关拥有短暂的平静。了解了本层含义,再看首句,即体味出诗中的辽阔宁静之感。

第一句是诗人所见,紧承的第二句即诗人所闻。边疆的战士,在这难得的宁静夜晚,吹起了羌笛。笛声悠扬,飘散在月光里,回荡在戍楼间。

第三、四句,“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是极具特色的一笔。诗人笔锋一转,从对眼前实景的描写转向“虚景”的描写。

“梅花落”为曲名,可以想见,此时回荡在天地间的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但诗人将此曲名拆开,嵌入“何处”两字,乐曲中的“梅花”即化作诗人想象中的梅花,此时此刻,家乡的山水间应是飘满了梅花的落英吧,这一刻真分不清是眼前笛音满关山,还是回忆中落梅满家山,风吹一夜,是漫长的思乡情、悠远的怀乡意。本诗就在这悠长绵远的思恋中结束,诗人由“实”到“虚”,手法醇熟,过度自然,丝毫不见雕琢之痕,营造出高阔悠远又深情绵渺的意境,令读者涵泳不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62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