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忽悠 https://www.sohu.com/a/110057289_119104/

本文转自:德州日报

讲述人:医院医院安宁疗护科主任谭秀岭

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医学手段已无力回天,是选择插管、上呼吸机竭尽全力再搏一把,还是尽量避免过多有创性操作与治疗,体面地与这个世界告别?

有人选择了后者,而成全病人这份尊严的,就是安宁疗护,此前被称为临终关怀。

我就是一名安宁疗护科的医生。

从“前ICU”跨入“后ICU”,工作内容从抢救治愈病人变成帮他们从容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年8月,是我人生的分水岭。

10年前,我从部队转业,通过招考,医院急诊科的一名医生。急诊科的工作就是和时间赛跑,把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惊心动魄是工作日常。

10年军医生涯,我养成了自律专注,认准一件事坚持到底的性格。我竭尽全力做好这份工作,从不敢有丝毫懈怠。期间,考取了内科学在职研究生,还通过层层选拔,成为省援外医疗队队长,到汤加进行医学支援,感受到了人生的高光时刻。

在急诊一线久了,我发现一个让人颇为无奈的现象——很多癌症晚期的病人滞留在急诊室。

之所以滞留,是因为癌症晚期并不属于专科疾病,而且这类病人几乎没有了手术或者放化疗的机会,所以被专科收治的可能性比较小。再加上碍于国人的传统观念,亲人得了不治之症,医院治疗,会遭受亲朋邻里的指指点点,所以就经常有病人滞留在急救室。

滞留的病人常常在痛苦中离世,我深受触动,就把这个情况汇报给了院领导,希望有一个专门的科室收治这些病人,减轻他们的痛苦,让他们有尊严地离去。这与院领导的想法不谋而合,于是就有了安宁疗护科。

知天命之年,我从急诊一线转到安宁疗护科病房,相当于从“前ICU”跨入了“后ICU”。工作内容从治愈病人,变成了让病人从容地走完生命最后一程。

担任安宁疗护科主任的任命下来时,医院进修。当时,全国第二届安宁疗护高峰论坛会议刚刚在上海结束,我把会议上所有专家讲座的视频全部下载下来,进行了认真学习。同时,也去了北京一医院走访观摩。

后期,医院的安宁疗护培训班,掌握了药物镇痛镇静、沟通技巧、癌症晚期评估等专业技术。为了读懂病人的眼神与叹息,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我参加了高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并获得了岗位能力培训合格证书。

我从没想到,病人从我们病房离世,家属竟给我送来锦旗,连声道谢

很快,我们迎来了第一位安宁疗护的病人。他60多岁,下颌部肿瘤末期。医院放化疗都没有成效,就回到了老家河北景县。由于嘴里反复流脓,无法正常进食,整个人面黄肌瘦,而且奇臭无比。住进安宁疗护科后,所有病人都坚决反对和他住在同一间病房。

我和病人及家属进行了深入沟通,他们希望病人能够减轻痛苦,体面地度过生命的最后时刻。这也正是安宁疗护的题中之义。

我认为当务之急是让病人吃得下饭,安排护士每天定期为他彻底清理伤口,但并不奏效,又决定给他插胃管,虽然风险大,但最终成功了。此后病人的营养得到了保证,让人吃惊的是,过了几天他嘴里的溃烂创口逐渐痊愈,恶臭气味消失了,当他再次吃到最爱的水饺时,鼻涕眼泪一块流下来。

他走的那天很安详,没有痛苦,没有挣扎。

后来他的子女为我送来了一面锦旗,表示感谢,并说这是父亲的遗愿。我从没想过,病人在我们病房离世,还能收到家属送来的锦旗。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这份工作的重大意义。对一个普通人来说,生死是最大的事。很有幸,我们可以陪他们走完归途。

有一位病人直面死亡的勇气让我钦佩。

他是一名老师,50多岁,正是事业有成的时候,确诊肺癌晚期。

住进安宁疗护病房的时候,他经常憋气,胸腹部剧烈疼痛,痛不欲生。有一次,在他清醒时,我们进行了深谈。当时他正在输营养药物,他问我:“这些药能续命吗?”我说“能”。他说:“不需要续命,我已经把工作家庭相关事宜全都安排妥当了,停掉一切治疗吧,我只想减轻痛苦。”

他的坦然镇静,令我难忘。

起初,他的家属并不同意,出于尊重病人的意愿原则,我和他的家属反复谈了几次,“药物虽然能续命,但痛苦也会成倍增长。”最终,家人同意了。

我们每天只是为他镇静、镇痛,放弃了其他一切治疗。在一个黄昏,伴随着舒缓的音乐,他静静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在经过科学诊断和评估,病人生命期限不足3个月的情况下,可以进入安宁疗护程序,但最终还是要尊重病人意愿。

面对死亡,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死亡,更多人会穷尽一切办法延长生命,哪怕是1天。

有一位患妇科肿瘤的病人,晚期出现了肝脏衰竭,黄疸很严重,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我们和病人家属谈了几次,可丈夫觉得妻子多活一天也有意义,不愿接受安宁疗护,我们尊重了他们的选择。

病人做了昂贵的人工肝治疗,虽然黄疸减轻了一点,但回天乏术。她说想去大理转一圈,最终也没能成行,带着痛苦与遗憾闭上了双眼。丈夫哭得像个孩子。

病人离世前,一家人恢复了往日的和谐,老人走得很安详,女儿也得到了救赎

特鲁多医生有句名言: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

我们不仅要尽最大努力消除临终患者的身体痛苦,更要消除他们对死亡的焦虑和恐惧,也使家属坦然接受亲人离世,让生死两相安。

有一位病人,患有食管恶性肿瘤。他的两个女儿把他送到安宁疗护科以后,做任何治疗都要征得家中母亲的允许。

看见病人大女儿总是抹眼泪,我跟她进行了交谈。她坦言,这次发病前曾给父亲买了鸭子肉,母亲认为是吃鸭子肉导致老伴儿身体最终恶化,反复埋怨女儿。这也成了母女之间的心结。

我决定为她们打开这把心灵“枷锁”,把她们母女三人请到办公室,详细讲解了患者的CT影像片子。呕吐不止、饮食困难是由于肿瘤生长堵塞了食道下面的通道,跟吃什么食物完全无关。

母亲得知真相后,知道错怪了女儿,母女三人都掉了眼泪,心结解开了,所有的情绪在那一刻得到释放。

病人离世前,一家人恢复了往日的和谐,老人走得很安详,女儿也得到了救赎。

还有一位40多岁的女病人,令人唏嘘。她是肺癌晚期,左腿因为癌栓出现了严重浮肿。多年来,她一直以家庭为中心,丈夫大男子主义,凡事都把父母的意愿放在第一位,对妻子缺乏关心,妻子一直活得很憋屈。病人生命末期,憋气非常严重,痛苦无法宣泄。

每次走到她的病床前,在她愿意的情况下,我总是和她多聊一会儿,给她说说家长里短,给她讲些笑话,让她宽心,但她总是愁眉不展。

后来,我把这些情况告诉了她的丈夫,丈夫追悔莫及。我又跟她的儿子进行了沟通,儿子很孝顺,知道母亲最思念的是孙子孙女,就经常带孩子来看她,让母亲在离世前多一些安心,少一份牵挂。

在她丈夫的协助下,我们为他们全家举行了“幸福一家人”谈心会,听着一家人对自己这些年任劳任怨操持家庭表示感谢的肺腑之言,病人笑着流泪,最终释然了。

看过那么多死亡,最大的启示:珍惜当下,向死而生

单靠一个人,安宁疗护是做不好的,要有一个有爱有凝聚力的团队。

安宁疗护科成立后,医生都是由原来急诊病房的医生组成的,护士是从各个病房里调过来的,6名医生、11名护士,我们成为一个大家庭。作为领头人,我必须让这支队伍迅速成长起来。

根据安宁疗护病人的需求,我们开展了一些关键技术,比如规范的镇痛镇静、深静脉穿刺、鼻肠营养管置入等,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

科室成立以来,每天一上班,我会安排一刻钟安宁疗护小课堂,有时候给大家讲,有时候让同事们讲,我们变得越来越专业。

在安宁疗护病房里,频繁地面对死亡,对医护人员来说也并非易事。

我们科室的护士长石金燕是从外科调过来的。刚来的时候她的思想、心理压力很大。外科节奏快,病人今天做完手术,第二天就阳光灿烂,每天都在快速好转。而安宁疗护科的节奏慢,大多数病人面对死亡,并不是平常心,医护人员每天面对的都是病人的愁容满面、唉声叹气。

有一次,石金燕下班的时候,目睹病人离世,无法挽留的苍白无力感让她陷入阴霾的情绪中。回家以后,她不愿做饭,不愿跟任何人说话,沉默了一个晚上。

第二天,她跟我聊起这件事,我跟她讲了我的岳父去世的情景。他很坚强,当时确诊为癌症晚期,弥留之际,又一次睁开了眼睛,他问我:“为什么我又醒过来了!”循环往复的痛苦折磨着他,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我安慰她,“我们护理的病人虽然去世了,但他们没有痛苦,走得很从容,这何尝不是一种安慰呢。”

后来,她逐渐调整好心态,更加用心地为每位病人服务。

做好安宁疗护,需要更多力量的注入。除了医护人员,还应该有心理咨询师、康复治疗师、医务社会工作者以及社会志愿者等加入进来。此前,我和市里的志愿者组织联系过,他们表示愿意来病房为病人免费理发。虽然只是迈出了一小步,但这份来自社会的善意,足以温暖很多病人。

泰戈尔说,“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我们不得不承认,医学不是万能的,应该学会与命运握手言和,给安宁疗护更多容身之所,因为优逝善终,事关你我,无人可避。

看过那么多死亡,最大的启示:珍惜当下,向死而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72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