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是我国古代创造的一项伟大工程,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开凿至今已有多年。大运河犹如流淌在华夏大地上的史诗,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大运河河北段主河道总长余公里,依次流经廊坊、沧州、衡水、邢台、邯郸五市及雄安新区等地的21个县(市、区),具有显著的地理和人文特色,承载着体现河北文化活力的历史使命。
“然而,长期以来,河北省在大运河系统性、全方位的遗产保护和文化展示上仍有不足,承载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挖掘还不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与遗产资源保护矛盾仍较突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迫在眉睫,亟需发挥立法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河北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副主任马桂旺说。
为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今年3月30日,河北省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了《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是河北省关于大运河的专项法规,为加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
为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提供法治保障
大运河河北段沿线河道、减河、分洪设施、险工、水闸、桥涵、码头及沉船遗址等遗产丰富,有重要价值的运河本体遗存遗址30处,南运河沧州—衡水—德州段、谢家坝和华家口夯土险工“两点一段”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条例》要求,划定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和管控区及实行考古前置。优化水资源配置,对大运河进行生态补水,改善大运河水质。对河道内违法耕种的滩地进行退耕,对裸露河滩进行生态修复,对违法占用河堤的建(构)筑物进行清除。严格禁止损毁、破坏大运河水工设施,擅自填堵、占用、拆毁、覆盖大运河河道等危害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的行为。
近年来,河北省沧州市青县积极推进大运河沿线生态修复工程,通过河道清淤、拆迁拆违、垃圾清理等措施,将这里打造成面积余亩的生态公园,成为当地百姓休闲健身的好去处。与此同时,青县对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也未放慢脚步。
“年底,青县文物部门在大运河两岸进行文物普查时,发现一段33米长的糯米浆灰土坝。经文物保护专家初步勘探判断,这处糯米浆灰土坝修建于清代。年,经过多次勘察,该灰土坝坝身已向东侧继续延伸了约米。目前,该文保项目已完成修缮资金申请,将对裸露在外部分进行修缮。”青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马锐表示,该处糯米浆灰土坝的发现,为丰富和研究大运河水工文化遗存提供了难得的实物见证。
《条例》将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河道两岸各两千米范围划定为管控区。同时,《条例》还要求实行考古前置,即大运河沿线的土地经文物主管部门核定可能存在历史文化遗存的,应当在划拨、出让土地使用权前依法完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已划拨、出让的土地,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历史文化遗存的,应当立即停止施工并报告文物主管部门。
保护利用大运河,还要注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按照《条例》规定,统筹建设传习所、传承基地、展示中心等保护传承设施,鼓励设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做好非遗成果保存工作。实施大运河传统工艺振兴计划,进行生产性保护,扶持、宣传、推广老字号品牌。推动非遗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开展非遗研究。
大运河文化遗产丰富、点多面广,投入不足容易管理缺位。为破解这一难题,《条例》明确规定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政府绩效考核评价体系,加大保护投入,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同时,建立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沿线相邻的省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
助力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接续传承
顶幡上额,伸臂托塔,十余米高、几十斤重的中幡在表演者的手中、肩上、脑门、下巴、项背等处上下飞舞、交替腾挪,惊险动作连连不断,但始终幡不离身、竿不落地。
“安头屯中幡始于大运河,兴于大运河,已流传千年,8年6月,安头屯中幡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安头屯中幡第九代非遗传承人刘怀伶说,经过代代中幡传承人的不断摸索、改进、丰富和完善,中幡表演越来越成为群众欢迎和喜爱的娱乐项目。
大运河河北段沿线遗产丰富,具有显著的地理和人文特色。大运河河北段包括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卫河、永济渠遗址和河北雄安新区白洋淀与大运河连通部分。早在《条例》发布之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就已经印发出台《河北省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规划》及配套实施方案。《条例》对提供传承场所、资助传习经费、提供技能培训等方式,支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承、传播活动等做了明确的规定。
目前,大运河河北段沿线的非遗保护取得了积极成效,不仅挖掘了63位运河沿线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动衡水内画、武强年画等18个项目入选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还筹建了吴桥杂技大世界等个非遗传习所。
在活态传承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条例》要求开展生产性保护,扶持、宣传、推广老字号品牌,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推动非遗进农村、进社区、进校园、进企业,鼓励普通高等学校、职业院校与大运河沿线持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社区、群体及传承人合作,开展非遗研究。
“去年,我们从文物修缮、考古勘探等方面着手,对沿线处文化遗产和个非遗项目进行勘察摸底,建立保护名录,加强马厂炮台、青县给水所、澜阳书院等重点文保单位的修缮,完成泊头沉船考古挖掘、郛堤城遗址考古勘探、南川楼建设工地新发现沉船抢救性清理等工作。”沧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勇说。
大运河文化遗产丰富,维护大运河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延续性是活化大运河的重要方面。近年来,河北积极开展大运河沿线文物普查、大运河安全巡查,对32处水工遗产点段和42处相关历史文化遗产分级分类建立文化遗产名录;完成大名府故城环境整治工程、大运河永济渠段的考古勘察、大清河流域考古调查等;持续推进大名府故城、贝州古城遗址、沧州旧城遗址等重要城址考古勘探工作;统筹运河沿线场馆建设,提升沧州、阜城、景县等地运河文化主题博物馆综合展示利用水平。
让文化遗产“靓”起来助力沿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大运河是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大运河河北段上连京津、下接鲁豫,是大运河中颇具北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滋润着沿线千家万户、涵养着沿线生计业态。
“运河的‘运’字,本意就是运输。传统中国社会体系中,借助水的流转,运河成为漕粮运输、物产流动、市场构建和社会平衡的载体。”在全国人大代表、沧州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丽华看来,即便在交通发达的今天,这条传统水路的复兴,依然在经济建设、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沧州大运河段总长公里,是全国流经里程较长的城市。近年来,围绕运河两岸生态环境,沧州积极打造运河生态景观带,开展水质提升和边坡治理,完成全域河道清淤和岸坡护理,引蓄上游水源1.8亿立方米,实现运河全线有水。吴桥、沧县、青县等大运河沿线8个县(市、区)总投资51亿元精心打造18个特色文旅项目,全力打造公里运河文旅景观带,推出“运河古郡·匠心传承之旅”等旅游精品线路……
岂止沧州?在邢台,正在运河沿岸种植果树,引进优质新品种,借助大运河发展观光、采摘等乡村旅游业态,既美化环境,又改变农村产业结构单一问题,提高村民收入;在衡水,正积极推进大运河沿线3个县个村庄生活污水管控全覆盖,加强沿岸绿化美化,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在省级层面,正积极推动“通武廊”运河休闲旅游线建设,以运河为纽带,打造跨省域的运河旅游大环线……
“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生态工程、民生工程,更是重大发展工程。”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学院教师教育学院院长陈凤珍建议,进一步推进建设,带动城乡在规划布局、产业发展、公共服务、文旅融合、乡村振兴等方面协同推进,让古老运河焕发新的生机活力。
“作为一条线性文化带,大运河上每一处码头、渡口、石桥、河道都代表着文化交汇,见证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明,要保护、传承和利用好这一文化遗产。”衡水市副市长崔海霞说,依据《条例》要求,衡水要迅速制定配套规划,围绕遗址文物保护、非遗梳理、技艺活态传承、运河文艺创作等内容大力推进大运河文化传承和弘扬。
去年以来,沧州实施了南川楼、朗吟楼、清风楼等大运河沿线重点工程项目,构筑起沧州新的文化地标格局,还完成泊头沉船考古挖掘,加强对东光连镇谢家坝、孙福友故居等文保单位的修缮,运河沿线文化遗址和各类文物得到保护。其中,中国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公园项目总面积约亩。建成后,将成为大运河沿线八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中展示地。
河北省文史研究馆馆长徐英说,要以文化为引领,共抓大保护,重拾和擦亮散落的文化遗产,推动与时代元素相结合。进一步完善跨区域协调机制,加快形成“一轴、两廊、五区、多集群”的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总体发展格局,打造燕赵文化新高地,助力沿线两岸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盘活文化遗产文旅融合再展大运河盛景
如何盘活大运河文化遗产,以发展促保护?《条例》明确要加强文化遗产科学利用,在不破坏大运河文化遗产及其环境风貌的前提下,发展大运河航运、旅游等,重点打造大运河璀璨文化带、绿色生态带、缤纷旅游带。
近年来,河北持续深化文旅融合,一批重点运河项目相继开工建设,为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注入源头活水。
河北已经打造了吴桥杂技大世界、董子文化园、闾里古镇、纪晓岚文化园等具有浓郁运河人文特色的主题游景区,培育了磁州窑文创产业园等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同时,积极推动吴桥杂技大世界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精心谋划建设南运河世界遗产旅游区、吴桥杂技文化旅游区两个世界级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让运河文化火起来,河北持续讲好运河故事。沧州市创排的杂技剧《大运河上》《一船明月过沧州》入选河北省文艺精品扶持奖励项目,杂技剧《江湖》成为年河北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项目,《凌云狮秀》获第十七届中国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金狮荣誉奖。近年来,河北举办白洋淀荷花节、大运河非遗大展暨京津冀非遗联展精品活动,打造大运河河北段文化品牌。
年6月26日,大运河北运河廊坊段全线旅游通航。同日,大运河北京段40公里河道迎来全线旅游通航。
如今的北运河(廊坊段),河畅水清、鱼翔鹭影、岸绿花浓,一条运河生态廊道正展现出靓丽迷人的画卷。
廊坊市香河县已确立“京畿首驿·如意香河”的新旅游形象定位,全力打造北运河文化旅游带,构建以北运河为轴心、带动全县全域旅游发展的总体格局。
“随着廊坊段与北京段同步通航,滨河生态景观和沿线文化风情魅力将更加凸显,香河运河旅游品牌将叫响京津冀,有力带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香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副局长赵爱介绍。
随着北运河廊坊段的旅游通航,大运河河北段旅游通航未来可期。“到年,适宜河段将实现旅游通航。届时,正常年份将全线有水。”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年有望实现京冀大运河互联互通。
衡水市阜城县深入挖掘运河沿岸的文化遗产,在魏圈村建成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村级博物馆,刘老人、大龙湾等村庄建设了以运河文化为主的村史馆;创作歌曲《我的家乡运河旁》《梨乡美》《美丽大龙湾》,出版《运河少年》《运河枪声》等系列文艺作品,积极打造“阜城运河小镇群落”旅游新品牌。
邢台市突出当地历史文化特色,结合运河相关历史人物、作品、传说,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同时,结合临西潭腿、清河曦阳掌太平拳等传统项目,在清河县城、临西尖冢镇龙潭村等地开展技艺传习、交流表演、体育赛事、竞技比赛等活动;打造武松公园、贡砖主题公园、潭腿文化小镇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空间,并开发相关文创产品;迭代升级品牌多媒体、吉祥物、VI应用包装设计等,构建完善的一级品牌识别系统,并推出旅游活动子品牌、旅游要素子品牌。
大运河邯郸段保存了许多历史文化遗产,致力打造运河旅游,让往日的运河再现生机。依托运河文化,邯郸重新升级改造了运河品牌,整合运河周围的邺城文化、大名古城、梨乡水城等资源,形成完整的旅游链。
……
如今的大运河河北段沿线,乡村风光与特色产业相串联,正呈现一幅独具魅力的生态美景。众多特色小镇、文化公园、遗址公园等,正向游人展开一幅幅壮美的生态画卷。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5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