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月3日)上午,河北省大运河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在衡水故城举行揭牌活动,首届“大运河河北段”学术研讨会同日举行。这也是河北师范大学建校周年校庆重要学术活动之一。
河北省社科院、河北师范大学、河北省发展改革委员会、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水利部海委、衡水市委、山东省政协等有关领导、以及大运河河北段沿线地区的有关领导同志,来自河北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云南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全国知名院校的80多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揭牌活动和学术研讨会。
此次研讨会由河北省大运河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河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中共故城县委、故城县人民政府主办,以线上、线下同时召开的方式举行。研讨会分开幕式、大会主旨发言、分组讨论、闭幕式、学术考察五个阶段。
在大会主旨发言中,水利部海委一级巡视员研究员靳怀堾、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锋等6位与会专家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大运河的文化价值、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开发、大运河历史变迁、水运工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当日下午与会专家学者分别围绕各自的议题进行了分组发言讨论评议。闭幕式后专家学者在故城县旅游集散中心、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郑口挑水坝、董子学村进行了学术考察。
“河北省大运河创新发展研究中心”是河北师范大学为进一步聚合国内外相关领域专家,进一步做好大运河文化内涵和外延的研究,开展学术交流,更好展现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依据《河北省大运河保护传承利用实施规划》文件精神,在年6月经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同意成立的。研究中心将在河北省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指导下开展相关工作,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传承保护与挖掘工作,产出高质量的创新成果和咨询报告,为科学决策提供理论支持与智力支撑,促进大运河沿线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大运河文化的当代价值转换。
作为世界上建造时间最早、使用最久、空间跨度最大的人工运河,大运河跨越连通了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和江南文化,不仅完整保留了人类文化遗产,更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有力见证。大运河河北段是大运河的重要流域,也是河北特色运河文化的重要载体。大运河衡水段流经故城、景县、阜城三县,全长余公里,约占河北省大运河全长的1/3,其中故城段长75.公里,为大运河流经县域的最长河段。故城县着眼将故城大运河建成“文化的河、美丽的河、繁荣的河”,高标准规划建设了故城大运河文旅产业带,打造了大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大运河博物馆、大运河国家公园、董子学村等精品文旅项目。故城县委书记王立峰表示,故城县将通过这次盛会,与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大运河文化,不断探索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的方式创新、模式创新,为大运河文化创新发展贡献力量。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6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