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帝永安三年()十二月,尔朱荣从子尔朱兆从晋阳起兵为尔朱荣复仇,攻陷洛阳,杀魏孝庄帝。建明元年()二月,尔朱世隆等在洛阳立广陵王元恭(献文帝弟广陵王羽之子)为帝,是为节闵帝。这时的北魏王朝,实际上是尔朱氏的天下。是时,尔朱兆据有并(州治晋阳,今山西太原市西南)、汾(州治西河郡兹氏城,今山西汾阳县);尔朱天光专制关中;尔朱仲远(荣从弟)擅命徐(州治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兖(州治瑕丘,今山东兖州),他们“分裂天下,各据一方”。
这部分六镇兵民,除了武川一部分兵户,前已由贺拔岳率领随尔朱天光西征,镇压关陇起义军,往后成为宇文泰的主要军事力量以外,留在并州的一、二十万人还时时举行武装反抗,尽管“诛夷者半,犹谋乱不止”④。对此,尔朱兆深患之,问计于高欢。高欢对他说:“六镇反贼,不可尽杀,宜选王腹心使统之,有犯者罪其帅,则所罪者寡矣。”⑤尔朱兆接受了高欢的意见,就叫高欢去统领迁徙到山西的恒、燕、云三州的六镇兵民。于是高欢将他们加以部勒,“乃建牙阳曲川,陈部分”⑥,组成了军队接着高欢又请求尔朱兆让他们去山东(太行山以东地区)就食,“待温饱更受处分”。尔朱兆同意了高欢的意见。当时尔朱兆长史慕容绍宗谏曰:“不可。方今四海纷扰,人怀异望,高公雄才盖世,复使握大兵于外,比如借蛟龙以云雨,将不可制矣。”
高欢,鲜卑名贺六浑,自称渤海修人(今河北景县东)六世祖隐,为晋玄菟(今朝鲜咸镜道咸兴)太守。十六国时期,鲜卑慕容氏占据辽东一带,高隐及其子高庆、孙高湖三代都在慕容氏政权下作官。后燕慕容宝败,高湖率众归魏,为右将军。高湖的第三子高谧,仕魏至侍御史,后因犯法徙居怀朔镇。到高欢之父树生时,居于怀朔镇道南,高氏家境已经败落。高欢出生,其母韩氏殂,高欢被寄养在其姊夫,即当时为镇狱队的尉景家。由于高欢出生于六镇兵户之家,“累世北边,故习其俗,遂同鲜卑”。
孝昌元年(),遣散至河北就食的六镇兵民在杜洛周领导下起义于上谷,高欢就同刘贵、段荣等一帮人投奔了杜洛周,因与杜洛周不合,准备与尉景、段荣、蔡俊等谋杀杜洛周。又因计谋泄露,便投奔葛荣。不久又弃葛荣而亡归尔朱荣,尔朱荣以高欢为亲信都督(卫队长)。尔朱荣举兵人洛阳后把持北魏朝政,出兵镇压河北起义军,利用高欢过去在河北起义军中的关系,“令神武喻下贼别称王者七人”①,又和元天穆一起击破以邢果为首的山东起义军,以功累迁第三镇民酋长、晋州(治白马城,今山西临汾县)刺史,成为尔朱荣部下的得力将领。
尔朱荣被魏孝庄帝杀死后,尔朱兆从晋阳起兵赴洛,邀高欢一同南下,高欢藉故晋州有汾胡、绛蜀,恐其反叛而不出兵。尔朱兆攻陷洛阳后,高欢曾私下派人会见孝庄帝,谋劫孝庄帝以讨伐尔朱兆。由于纥豆陵步藩进逼晋阳,尔朱兆押庄帝返回晋阳并杀之,立元晔为帝。步藩屡破尔朱兆兵,兵势日盛,高欢怕步藩势力日后难制,便与尔朱兆联手对付步藩,悉力破之。这个举动赢得了尔朱兆的信任。不久,尔朱兆便把六镇降众交给高欢统领。高欢又借口并、肆缺粮,求率六镇兵众就食山东。得到了尔朱兆的同意。高欢遂从晋阳起程赴山东。途中正逢尔朱荣妻北乡长公主由洛阳北返晋阳,有马匹,被高欢尽数夺去。
普泰元年()二月,高欢趁尔朱世隆在洛阳废立之机,进军河北。那时河北的情况复杂。河北的第一重镇相州(治邺,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掌握在尔朱氏的亲信、契胡族刘诞手里;殷州(治广阿,今河北隆尧县东)掌握在尔朱族人尔朱羽生手里;幽州(治蓟,今北京市西南)刺史刘灵助已举兵反对尔朱氏,自称燕王;尔朱氏特地任命其亲信侯渊为定州(治卢奴,今河北定县)刺史,来对付刘灵助只有控制了冀州(治信都,今河北冀县)的赵、魏大族封隆之、高乾、高昂兄弟,是倾向高欢的。高欢一到滏口(今河北磁县西北石鼓山),高乾与封隆之子子绘就去滏口面见高欢,说欢曰:“尔朱酷逆,痛结人神,凡曰有知,莫不思奋。
明公威德素著,天下倾心,若兵以义立,则屈强之徒不足为明公敌矣。”表示冀州“户口不减十万,谷秸之税,足济军资,顾公熟思其计”。②赵郡李元忠也赶到滏口,向高欢进策曰:“殷州小,无粮仗,不足以济大事。若向冀州,高乾、邕兄弟必为明公主人,股州便以赐委。冀、殷既合,沧瀛、幽、定自然弭服。”③3高欢接受了他们的意见,率三州六兵民进驻信都。北魏的洛阳政权为了安抚高欢,封他为渤海王,任命他为东道大行台、冀州刺史。
建明二年()六月,高欢准备起兵和尔朱氏决裂,乃诈为书,称尔朱兆“将以六镇人配契胡为部曲”;又为并州符,“征兵讨步落稽(即稽胡)”,将发一万多人前往。高欢部下的孙腾和尉景佯作替镇兵宽限五日,如此几次,延误了征期。然后高欢亲自到郊外送行,沸泪执别,镇兵号恸,声震原野高欢便对他们说:“与尔俱为失乡客,义同一家,不意在上征发乃尔!今直西向,已当死,后军期,又当死,配国人,又当死,奈何?”镇兵曰:“唯有反耳!”高欢说:“反乃急计,然当推一人为主,谁可者?”众共推高欢。
尔朱兆收复殷州以后,约尔朱仲远、尔朱度律与骠骑大军斛斯椿、车骑大将军贺拔胜等共讨高欢,屯于阳平(今山东莘县),尔朱兆出井陉,军于广阿(今河北隆光县),众号十万。高欢利用尔朱氏内部矛盾,纵反间计,使仲远等不战而还,高欢遂与尔朱兆在广阿合战,俘获尔朱兆军卒五千余人。次年(永熙元年,)正月,高欢又攻下邺城,生擒相州刺史刘诞。三月,尔朱世隆卑辞慰喻尔朱兆,并请前废帝纳兆女为后,尔朱氏之间的矛盾得以缓和。闰三月,尔朱天光自长安,尔朱兆自晋阳,尔朱度律自洛阳,尔朱仲远自东郡“皆会于邺,众号二十万,夹洹水而军”0。时高欢战马不满千,步兵不满三万,众寡不敌。但三州六镇鲜卑深恨契胡贵族,士气非常旺盛。高昂所将汉兵三千余人,也都操习已久,前后格斗,不减鲜卑。
两军于邺城西南的韩陵山(今河南安阳市东北)会战,高欢“连系牛驴以塞归道,于是将士皆有死志”⑩,尔朱兆大败,贺拔胜与徐州刺史杜德于阵降欢,尔朱兆逃还晋阳,尔朱仲远逃还滑台(今河南滑县东),尔朱天光逃往洛阳。当时洛阳的政局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都督斛斯椿从前线败回后,率部背叛尔朱氏,杀尔朱世隆、尔朱彦伯及其同党,并将尔朱天光、度律等执送高欢,尔朱仲远在徐、兖也无法立足,急忙投奔南朝。关中尔朱氏的残余势力尔朱显寿(天光弟),也被倒向高欢的尔朱天光部将贺拔岳、侯莫陈悦所擒。四月,高欢入洛阳,废杀节闵帝元恭(尔朱氏所立)、后废帝元朗(元魏宗室疏属),另立孝文帝孙子、广平王元怀之子平阳王元脩为帝,是为孝武帝。以高欢为大丞相、天柱大将军,其子高澄为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凡尔朱氏所除官爵例皆剥夺”。
统领入滏口,一路由大都督库狄干统领入井陉,孝政帝义派骠骑大将军高隆之帅步骑十万会高欢于太原。弋二月尔朱兆退保秀容。永熙二年()正月,高欢军前锋窦泰追尔朱兆至赤洪岭,尔朱兆窘促自缢而死,尔朱兆手下大将慕容绍宗“携尔朱荣妻子及兆余众诣欢降”⑩。至此,尔朱氏消灭殆尽,高欢取得普阳后,在晋阳建大丞相府,建置;又把六镇改置为朔、显、蔚三州,也侨置于并、汾等州内。于是三州六镇鲜卑,就改称为六州鲜卑。这是高欢以及东魏、北齐政权的主要力量。原为尔朱氏控制的晋阳也就变成高欢霸业的政治、军事基地。
高欢与尔朱氏一样,坐镇晋阳,遥控洛阳朝政。魏帝元脩不甘心充当傀儡,高欢和元脩之间的矛盾不久就突出起来。永熙二年()三月,元脩杀司空高乾,又密敕东徐州荆史潘绍业谋杀高乾弟高敖曹,敖曹离讯伏兵执潘绍业北奔晋阳,敖曹兄,光州刺史高慎也被魏帝革职后奔晋阳,晋阳与洛阳的矛盾公开化。当时在朝将领中与高欢实力相当能与之抗衡的是关西大行台贺拔岳。高欢在韩陵山大捷不久,贺拔岳趁尔朱天光东下之际,联合侯莫陈悦打败了留镇长安的尔朱显寿(天光弟),占据长安。高欢入洛后征贺拔岳为冀州刺史,岳畏欢,欲单马入朝,行台右丞薛孝通对贺拔岳说:“今关中豪俊皆属心于公,愿效其智力。公以华山为城,黄河为堑,进可以兼山东,退可以封函谷,奈何欲束手受制于人乎!”⑩贺拔岳乃逊辞为启而不就征。高欢同孝武帝发生冲突以后,贺拔岳派府司马字文泰使晋阳,以观高欢之为人。
宇文泰回长安后对贺拔岳说:“高欢所以未篡者,正惮公兄弟耳;侯莫陈悦之徒,非所忌也。公但潜为之备,图欢不难。今费也头控弦之骑不下一万,夏州刺史斛拔弥俄突胜兵三千余人,灵州刺史曹泥、河西流民纥豆陵伊利等各拥部众,未知所属。公若引军近陇,扼其要害,震之以威,怀之以惠,可收其士马以资吾军。西缉氐、羌,北抚沙塞,还军长安,匡辅魏室,此桓、文之举也。”②贺拔岳听后大悦,又派宇文泰入洛面陈魏帝。永熙年()八月,孝武帝以贺拔岳为都督雍、华等二十州诸军事、雍州刺史,以与高欢抗衡。高欢惧贺拔岳和侯莫陈悦势力之强,施离间计,永熙三年()二月,侯莫陈悦诱杀贺拔岳。
字文泰字黑獭,是宇文肱的小儿子。字文氏原是东胡的一支,东汉时加入鲜卑檀石槐部落联盟,“总十二部落,世为大人”。后燕慕容宝败,归魏。魏天兴初,其祖先徙居代郡武川镇。正光末,破六韩拔陵起兵沃野镇,其部下卫可孤次下武川镇,宇文肱纠合武川镇贺拔胜等中下级军官杀卫可孤。以后随六镇兵民徙居河北。河北起义爆发后,宇文泰随宇文肱参加了鲜于修礼的起义队伍,在与北魏定州军的战斗中,宇文肱战死。葛荣杀鲜于修礼后,十八岁的宇文泰便转随葛荣。尔朱荣打败葛荣后,宇文泰随葛荣部下被迁至并、肆一带。
永熙三年()五月,魏主元脩下诏发河南诸州兵,声言欲亲率大军伐梁,实际上是企图袭击高欢占据的晋阳。高欢早已洞察魏主的图谋,他先发制人,调集了二十万大军,分道南下,以讨伐南方的梁和关中、荆州(贺拔岳兄贺拔胜为刺史)等地方势力。高欢的军队一渡过黄河,元修知道大势已去。七月,他放弃洛阳,率轻骑入关,投奔字文泰。荆州刺史贺拔胜兵败后投奔梁朝。十月,高欢至洛阳,拥立年仅十一岁的清河王世子元善见为帝,是为东魏孝静帝,统治权完全操在高欢手里。高欢以洛阳“西退西魏,南近梁境”,决定迁都邺城,令下三日即行,“四十万户狼狈就道”②。高欢留后,事毕回晋阳。迁都邺城后的魏朝,史称东魏。
元修至长安后,宇文泰进位丞相,也要把元修当作傀儡皇帝,因而主相之间的矛盾又公开化起来。十二月,字文泰鸩杀孝武帝,改立南阳王元宝炬为帝,是为西魏文帝。至此,北魏灭亡,形成东、西魏分裂、对峙的局势。
文章由百家号作者原创撰写,未经允许,切勿转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0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