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氏家族

景县的封氏、高氏,冀州市的冯氏和安平县的崔氏,算是衡水市历史上的四大名门望族,其中,景县高氏尤为显赫。

景县高氏,其远祖本是西周开国功臣姜太公。姜太公的六世孙文公赤,生公子高,高之子名傒,为春秋时期齐国上卿,与管仲共同辅助齐桓公称霸诸侯有功,齐桓公赐傒以其父之字为姓,遂姓高。

其二十世孙高洪,曾任东汉渤海太守,遂率全家迁居渤海条县(今景县)。此后,高氏子孙在条县繁衍生息。上自后汉,下至隋、唐,仅在史书中有记载并有官爵的高姓人氏即一百三、四十人之多。

从北魏到北齐,景县高氏发展到鼎盛时期,他们从望族进一步成为皇族,特别是高氏家族中的高欢及其子高澄、高洋等人,在北魏末年和建北齐过程中,东征西杀、御外侮、平内乱,终由高洋于公元年登基称帝。这就是中国历史上北齐的开国皇帝——文宣帝。北齐国土范围,大体上占有长江以北的今河南、河北、山东以及山西东部、内蒙南部的广大地域。北齐共传位7帝,延续28年。

高洋当了皇帝以后,针对当时多户的小镇即称一州,几十户的村庄即称一郡,造成官吏多得惊人而农民负担难以承受的状况,于是下诏:减去3州、郡、个县,以减轻农民负担,缓和官民矛盾。与此同时,为了抵御北方突厥、契丹人的侵扰,他于公元、年两年,征调万民夫,修筑了西起恒州(平城)东至夏口(居庸关),后又延伸到海滨的全长多公里的长城,且每5公里设一哨所,要害地方设置州、镇,从而加强了边防,这不能不说是件具有历史意义的功绩。

在高氏立国的28年间,他们大封同姓王,上至王公将相,下至刺史太守,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高姓统治集团。其中仅进爵为王的就有48人之多,其显赫程度也就可想而知了。

到了隋、唐两朝,高姓子弟官居高位的仍有不少,如在隋朝为相20年的高颎,唐初名相高士廉,后来的高璩、高郢,也曾官至宰相。

总之,景县高氏,自南北朝起,至隋、唐,均占有重要地位。其为官者人数之多、官爵之高、声势之赫、绵延时间之久,这在当时的北方,都可以说是首屈一指。同时,也不可否认,景县高氏曾对华夏民族的历史发展产生过深远影响,只是到了唐朝以后,高氏家族日渐衰落,官居显要者已史不多见,但是,高氏子孙却繁衍昌盛,遍及全国各地。

至今,在景县城南偏西15公里处,仍保留有高氏墓群,俗称“高家坟”。现存封土墓葬10座,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文字来源:《衡水珍闻录》有改动图片来源:景县名人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0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