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儿子佟兵介绍说,父亲其实叫佟凌阁,后来报纸上误写成佟麟阁,传开之后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佟麟阁(—),字捷三,河北保定人。年10月29日出生于河北高阳县一个农民家庭,天资聪颖,十岁前就熟读四书五经,尤其写得一手好字,任教的先生对其评价极高,告其父母:惜科举已废;然此子当可高中举人、进士。佟麟阁16岁时就真的考入县城衙门做了文官。“七七事变”爆发时任国民革命军第29军副军长,在北平南苑率部抗击日军,7月28日遭日军伏击殉国,是全面抗战爆发后捐躯疆场的第一位高级将领。然而因有感于国难将至,佟麟阁不甘于衙门中的文书工作,最终弃笔从戎,年时任北洋备补军左路前营管带的冯玉祥,到直隶景县募兵,佟麟阁便投笔从戎开始了其军旅生涯。冯玉祥对于佟麟阁其深厚之学识极为赏识,所以在佟麟阁西北军27年的岁月里一路从最初的班长、排长、连长、一路晋升至军长,这期间佟麟阁带兵一向以严格著称,毫不放松;另一方面佟麟阁对于下属的照顾却无微不至,士兵如有过错,总是先苦口婆心的循循善诱,决不轻易处罚,平时为人处世更是没有官架子。

他曾和战士们说过:“麟阁若不身先士卒行,君等可执往天安门前,挖我两眼,割我两耳。”

然而就是这位做大事的长官,处事方面则无论多紧急,多重大,多忙迫,从没见过他张皇失措,急躁抱怨;总是从从容容,心平气和,耐心细心的处理允当,了无阻滞;综而言之,不过是端和凝重,气度深宏而已。一日部队里来了一个名叫赵登禹的新兵,佟麟阁见其相貌不凡又文武双全,因之与其比试,在比试之后双方都对彼此折服,便与兄弟相称,更进一步成了结拜兄弟(在日后的平津保卫战中双方于同一日殉国)

二、平津保卫战壮烈牺牲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军向卢沟桥发起进攻,抗日战争即将全面展开,驻守平津的29军首当其冲,然而面对数万优势的日军,城内的守军不过余人,军长宋哲元下令-南苑军全部撤退至北平城内,作为南苑指挥官的佟麟阁将军冷静的联络友军,请求支援一方面又下令驻守的部队坚决抵抗,誓与城共存亡,不得后退一步。并对学生团的大学生说:战争中我佟麟阁如果不身先士卒、奋勇杀敌,你们可以将我绑到天安门,挖我的眼,剥我的面皮。极大地激励了同学们同仇敌忾的决心。

并回信给家人道:“大敌当前,此移孝作忠之时,我不能亲奉汤药,请代供子职,孝敬双亲。”他决心与留守南苑的官兵和军事训练团的学员、大学生训练班的学生等一同誓死保卫南苑。28日午后日军已攻入大红门一带,佟麟阁恐敌切断北路,率一部亲往堵击正在指挥部队向外突围时,两架敌机突然飞来,疯狂扫射,佟麟阁将军右腿不幸中弹。医务兵在包扎后准备送将军回北京城治疗;但佟麟阁将军坚决不同意,他认为情况紧急,抗战事大!个人安危事小!于是又再次回到一线指挥战斗,并忍痛跃然上马,继续指挥部队突围。敌机再次俯冲下来,一颗炸弹正落于他的战马之下,佟麟阁将军不幸头部中弹,年仅45岁与结拜兄弟赵登禹于同一日以身殉国。

三、家国情怀

父亲本来在县衙做笔吏,20岁时因仰慕冯玉祥先生而投笔从戎,一直深受器重。年中原大战讨蒋失败,他随冯先生一起卸甲归田。

对佟兵来说,自己的一生注定与他人不同——尽管父亲佟麟阁在他12岁时就已牺牲,但父亲对他的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尤其是在佟兵60岁之前,父亲的身份甚至主宰了他人生的悲欢离合。今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90岁的佟兵又因为父亲而忙碌了起来,活动、采访一个接着一个。这让他欣慰,也让他难过,因为“每回忆一次,都是痛苦”也同样警醒和激励着每一代人。

在张家口时,佟麟阁有一次带家人在山上骑马,遥望着东北慨叹说:“现在如果多几个岳飞这样的人,小日本哪敢这样猖狂?”就是这位高级爱国将领,在对孩子的起名上也是不难看出其用心良苦,将一生以及家族全部投身到保卫祖国的行列内。

佟凌阁是值得中国人永远敬仰的民族英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2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