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用临终之前,交给儿子李存勖三矢(箭),叫他为自已报仇,完成遗志。为什么是三矢呢?一矢代表恩将仇报的朱温;其二代表被叛自已的刘仁恭;其三代表背信弃义的耶律阿保机。
李存勖将此三矢存于宗庙,以承乃父之遗志。李存勖虽年少,但早已随父己久经战事。解潞州之围后,他已名副其实地承继了乃父势力,取得了晋军集团信赖与拥护。朱温见此纵然兵势强大,但他也不敢再冒进了。
朱温虽暂未侵犯李存勖的晋地,但灭晋之心不死。他非常忧心大梁后继无人,终为李存勖所灭,所以他更要想着法子在自己去世前消灭李存勖。他知道如直接大军相抗以武力征服晋军,料定必难遂大愿!于是,他放弃南下征服诸镇,全力北上攻晋,采用逐步侵吞,包围孤立后歼的对晋战略。
公元年11月,朱温率大军亲征已降之义武、成德,以期实现隔离并锁死晋军。若成,朱温可再取刘仁恭,之后许重利结盟契丹,便能对晋实现铁桶之围。退一步来讲,河中、昭义已为大梁所有,魏博与晋已成死敌。若再实际上取得成德(赵)、义武、卢龙(燕),至少能在晋与大梁之间建立一个强力隔离带,以保大梁后世无忧。但朱温这么做对成德王鎔、义武王处直就太不厚道了。这两位已降大梁,在六路大军进攻太原时都曾出过力,而今竟要取其地盘。朱温也不是第一次干这种卸磨杀驴卖友求利的事,所以毫无愧疚。一个没有道德感的能人,真的是太可怕了!成德,义武自忖不是梁军对手,便先后遣使向晋王李存勖求助。当然,幸好李存勖英明神武,看穿这一阴谋,知道这也是朱温对自己布下的天罗地网。那时虽然晋国大臣们反对,只冀望自保,但他放下成见并不惧大梁,力排异议果断答应相助这两镇。
李存勖很快就亲率大军东进柏乡野河与梁军对峙,以助成德与义武。朱温这下不经意间弄巧成拙了,逼得这两家自愿(且必须)与晋结成反梁联盟,且推举李存勖为盟主了!
公元年正月,晋王李存勖采纳周德威之战术,令他以三千人,挑战激怒梁军主将王景仁,后诱敌深入至高邑以南旷野。两军交战于此,李存勖另伏骑兵待梁军战至饥渴难耐之时,东西两面出兵,大破梁军。晋军俘梁军将校二百多人,斩梁军首级二万多,仅大将王景仁、韩勍等率数十骑逃脱。
梁军一溃千里,晋军趁胜经略深、冀二州,取昭义诸地,直杀至邢州城下。朱温为防李存勖南侵,调大将杨师厚为北方行营招讨使,自已亦亲率大军屯白马阪方才稳住阵营。梁军原是进攻方,现在却成了挨打的一方了。
晋王李存勖年轻气盛,欲取朱温以报父王一矢之仇。诸将见梁军阵营已稳,而已方久战力疲,料不可骤胜,便皆劝李存勖来日方长。恰此时,燕(卢龙)刘守光与晋小有摩擦,且李存勖亦担心后方不稳。李存勖遂决定弃梁而先取燕。这刘守光乃刘仁恭之子,因私通刘仁恭之妾被父贬黜,后趁公元年朱温伐卢龙之机,囚其父,后杀其兄刘守文而自立为燕王。
李存勖此时为了有效地彻底地消灭刘守光,对他施展起了骄兵之计。此前抗梁过程中,李存勖已成西北诸镇的盟主,于是他便联合成德、义武、昭义等共六镇尊刘守光为尚父,刘守光以为他们都怕自己,于是非常骄纵!李存勖更是诸多方面示弱于燕,让刘守光觉得自己多么地英武不凡,好像自己就是这北方的盟主一般。后来,他不顾幕僚反对,竟夜郎自大地改元称帝。这称帝不比称王,帝乃天子,诸王皆其下,刘守光这一称帝可就得罪羞辱了诸王了。李存勖等的就是这一天,孤立卢龙而后取之!公元年12月,他派周德威出兵飞狐口(河北蔚县),并趁势联合成德、义武等镇共讨燕。很快,周德威即夺取涿州,兵逼幽州。刘守光求援朱温,朱温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亲自派兵北上。他采用围魏救赵的计策,命杨师厚攻枣强,贺修伦攻蓨县(河北景县),尔后直取太原以解刘守光之围。朱温曾经就这么干过,让当时强大的李克用征燕无功而返!而今呢?在蓨县梁军一出就被晋将符存审、史建瑭所败。朱温亲征,且李存勖主力大将等不在的情况下,竟然出师速败,且再无攻胜之力。朱温的计策是好计策,但在晋军面前毫无作用,显得如此天真可笑。围魏救赵,可他连魏都围不住,羞愤难当,发病而归!
晋军断了刘守光援军,将他之围困于幽州城内。刘守光就像李存勖手中的麻雀,玩于股掌间。他慢慢乞怜,慢慢上贡钱帛,慢慢地折腾不动了。一年多了,幽州城守不住,刘守光便想向李存勖乞降。刘守光有个宠臣叫李小喜,他劝刘守光容缓投降,趁城在谈个好条件。然而当晚,李小喜就投降了晋军,献刘守光于李存勖。
刘守光就这样给晋王卖一次,给李小喜又卖了一次,最终成了李存勖的俘虏。他以为李存勖会优待俘虏。但他太幼稚了,优待他有什么用!晋王李存勖既不惧于他,亦不用他,也淡不上交情,不杀何为。公元年,李存勖杀了刘守光,取出刘守光囚禁的刘仁恭,带到祖庙其父李克用灵位,取出箭矢刺入他的心脏,祭奠其父,报一箭之仇,遂一矢之志。而另一矢之仇,他却无法亲报了,因为朱温已经在援助燕王刘守光未遂后,死了。有人替他解决了梁帝朱温。但是,李存勖仍然不解气,恨不得将他庙毁尸弃!因为仇虽报,大梁还未灭。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90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