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有一种小手艺人,靠耍手艺吃饭,小炉匠就属这行,又叫“巧炉匠”。他们心细手巧,几乎无所不会,什么都能修补,什么活计都敢接,无所不包。

小炉匠的祖师就是“胡顶真人”。而胡顶真人的出处很难考证。据说“胡打乱钉,打壶兴秤”都是他留下的。胡顶真人的手艺无人可比,法力无边,故事甚多。

相传,有一年河北省景县城内西北角有一座著名的景州塔,不知什么原因塔身裂了一道缝,摇摇欲倒。这可急坏了乡亲们,此事非同小可。因为传说塔底下镇着海眼,这塔要是倒了,整个景州就会变成一片苦海。

名塔出现裂缝属于不祥之兆,百姓们终日惶惶不安。一天傍晚,来了一位满头银发的白胡子老头儿,他大声地吆喝“锔大家伙!”但人们拿出盆来不锔,搬出缸来他也不锔,只是不停地吆喝锔大家伙。

此时,有个小伙子站出来生气地指着裂了缝的景州塔对他说:“这家伙大,有本事你就把它锔上吧!”老头笑了笑说:“好吧!”果然一夜之间就把塔给锔上了。人们一看塔上的裂缝没有了,只留下三根扁担长的大锔子,后来人们才知道这锔塔的老头就是胡顶真人。

从此以后,小炉匠就把他奉为祖师爷。每年农历四月十八日,也就是胡顶真人锔塔这一天,大家纷纷奔赴“拜佛北京民俗博物馆馆藏炉匠挑子堂”,烧香、摆供,祭祀胡顶真人。

同时,还要大家凑钱吃喝一顿。小炉匠的拜师、收徒也要在这一天举行。不但如此,每年春节也要摆上胡顶真人的牌位祭祀一番,以求生意兴隆,全年顺利。

小炉匠这一行也有严格的行规、切口,这些都要记熟,不然就很难在生意场上混。比如同行遇见同行必然要问:“师傅,门里?门外?”如是拜过师学过艺的就说:“一脚门里,一脚门外。”

如怀疑对方说的不是真话,就拉开抽屉将工具抠出来,一件一件地进行考问,如果答不上来就别想再做这行生意了。有的小炉匠除了锔盆、锔碗,还捎带补锅。这在行业中是不允许的,因为补锅的祖师是太上老君,小炉匠的祖师是胡顶真人,各尊其祖,二者是不能“混行”的。

另外,小炉匠跟寺院的僧、道有着特殊的关系。如中午想在庙中用饭,内行的小炉匠就把挑子一放,面朝南坐下,再把“欧活虎”(钳子)张开向南放在地上,僧人、道士看见了,就热情地把他请进庙中用饭。

如晚上想住在庙里,小炉匠就要面朝东坐下,再把“欧活虎”向外张开,僧、道见了就会安排他住宿。据说这就与小炉匠信奉胡顶真人有关同属七十二行的兴秤匠也供奉胡顶真人为本行业的祖师爷。

传说“秤”是胡顶真人为后人留下的。从前人们在市场进行交易都是以物易物。古时候的人思想比较单纯,心地善良,也都公平处事,宽厚待人,从没有占便宜想骗人的想法。

后来,人们在交往中慢慢变得私心重了,总想以少换多,占尖取巧,出现了相互欺骗的现象。胡顶真人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日夜苦思:怎样才能建立一个公平的社会呢?

他终于想出要是能做出一个能衡量重量的“秤”,不就可以解决社会上交换不公平的问题吗?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那句老话:“人心不平留下斗和秤。”

秤,怎样制作出来的呢?胡顶真人想到:天公以星为眼,时刻监视着人间的不平之事,于是他就把南箕六星、北斗七星派来,监视人间交易之事真人怕这十三颗星还管不过来,就又把人们所崇拜的福、禄、寿三星也请下来,共十六位“星君”共同来管理;并请他们一同住在秤上,由此来确立斤、两的标准。

这就是过去十六两秤、十六颗星的来历。我们可以看到在秤杆上,这十六位“星君”各就各位,距离相等,始终监视着重星的公平,也监视着人们公平用秤;再看福、禄、寿三星排在末尾,把握住关键环节。

据说在交易中少给对方一两就会减寿,少给对方二两就会丢禄,少给对方三两就会丢福。这样就会给那些心术不正、缺斤少两、唯利是图的小人应有的惩罚。从此十六两秤就代代相传下来,人间也有了诚信。

兴秤行也有祖师爷留下的行规,如到外地做生意,必须先看好,此地有无同行。如遇同行,出摊时要先向对方道辛苦,然后礼貌地在同行旁边出摊。切不可随意出摊,更不能在同行对面出摊(也就是不能对着干)。

当同行问哪里学艺时,如是祖传,可回答“坟后的摆渡”(此为祖传的歇后语);如是师傅所传,可回答“北京郑家大胡同”(这是胡顶真人后辈传人的住所)。

兴秤行做生意时,只是把挑子往街头一摆,不能吆喝,也没有响器,它是属于“三不语”行业中的一个。据说原来有个小铜锣的唤头,后来被他的师弟小炉匠要去了。可是他们的挑子很特别,一般人都认得,挑子一头是方形的柜子,上有高架,中间是台面,下有四腿。

另一头是一只方形的斗子上面是斜茬,斗子里面放一杆非常奇特的古秤。此秤杆长二尺二寸,秤砣重一市斤,秤杆上有三个提毫,但只有一面能打十二斤半的称星。据说这三毫一面的古秤就是祖师爷胡顶真人留下的。它是兴秤的标准,秤的斤两都要由它核定。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36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