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河北省衡水市以项目建设补齐基础设施短板,逐年加大民生保障领域投入,社会救助保障标准连续提高,社区建设、特殊困难群体集中供养、社会组织建设、京衡民政合作等工作成绩显著,“十三五”规划主要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巩固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兜底保障更为有力。市民政局以冀州区、景县、阜城县为试点引领,开展并发展巩固了农村贫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工作,以农村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为主体、专业医疗机构为辅助、社会办养老机构为补充,解决农村贫困人口中失能失养人员基本生活照料等问题;整合现有养老和医疗资源,对59家供养机构进行生活服务、医疗康复、消防安全等设施改造提升,整合调剂床位张。衡水市名建档立卡贫困失能失养人员实现了集中供养,并实现了由单一的“物质救助”向“物质救助+身心救助”双重保障的转变。衡水市低保兜底保障实现15年连增,平均保障标准保持全省中游水平;保障城乡低保对象7.92万人、特困人员2.18万人、实施临时救助1.04万人次;对5.06万非贫困低保特困对象实施动态监测;市、县两级设立社会救助基金会12家,衡水市累计筹集资金余万元;特困失能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54%,实现省定目标。
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推动共建共治共享。衡水市通过新建、置换、项目配套等方式,改造提升社区服务场所,解决基础设施陈旧、面积不达标问题。衡水市社区综合服务面积普遍达到平方米以上,17个社区达到了平方米以上,占13.9%,桃城区采取多种方式改造提升社区服务场所,达到平方米以上的社区13个;衡水市探索推行了“一委一居一站”及社区协商等治理新模式,在农村提前1年实现农村社区工作站试点县级全覆盖。
开展京衡合作,助推京衡社会和民政事业高质量协同发展。衡水市承担了北京市长期滞留流浪乞讨人员托养工作,开展救助寻亲,累计帮助名受助流浪乞讨人员回归家庭。同时,举办了全国民政救助认亲会,中央电视台《等着我》栏目进行了专门报道,民政部社会事务司司长王金华到会,并对衡水市民政救助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北京市民政局同衡水市政府签订了《推动京衡社会和民政事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合作协议》,搭建京衡社会和民政事业高质量协同发展的合作平台,落地落实20项合作项目,助推衡水市经济社会发展。冀州区争取了北京市社会服务领域基金会第一联合党委的4个脱贫攻坚项目,设立了“京冀防贫救助专项基金”,投资2.2亿元的耄童康养智惠社区驿站示范基地签约落户冀州。
积极构建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动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衡水市实现城市街道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建成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站)90家;持续开展养老院提升服务质量专项行动,衡水市89家养老机构被省评定为星级养老机构,整体服务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升;加大养老护理人员免费技能培训力度,举办“衡水市养老护理质量提升技能大赛”,养老机构护理人员岗前培训率达%;构建三级养老服务网络,推进多元化养老服务,解决农村养老问题;积极探索农村养老互助模式,推进乡镇养老机构向农村延伸服务,深化农村“以地养老”、示范互助幸福院建设成果;推动公办养老机构改革,探索公办养老机构公建民营,促进公办养老机构提档升级改造,完善兜底性养老服务。目前,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功能完善、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在衡水市基本形成。
全面提高社会服务能力,群众关切得到有效解决。冀州区成功申请为全省婚俗改革试点单位;冀州区、武邑县、深州市实行了全民惠民殡葬政策,其中,武邑县、深州市以政府名义出台了殡葬改革文件;完成了21个乡镇中心型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积极倡导文明祭扫,市殡仪馆和冀州区、饶阳县、景县殡仪馆开通了免费网上祭扫通道,市殡仪馆、冀州区殡仪馆还举办了集体代祭公益活动,代市民表达对故人的哀思;开展了流浪乞讨救助管理服务质量大提升专项行动,冀州区新建了县级救助站,景县新建救助站项目成功获批;做好志愿者在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的注册工作,衡水市志愿者注册总数达到62万人,占总人口的13.8%。
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打造品牌社会组织。衡水市组建社会组织党组织家,基本实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全覆盖;打造市级社会组织党建示范点18个,打造衡水市春晖义工协会等品牌社会组织12家;让党旗在社会组织领域高扬的党建工作做法被省民政厅推广;9个县市建成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各县市区都成立了为困难群众服务的社会服务机构;大力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衡水市备案注册个。
推进撤乡设镇工作,优化城镇结构布局。衡水市积极推进撤乡设镇工作,设镇比例由69.3%提高到73.7%。小城镇的中心带动作用进一步强化,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显著提高,助推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记者冯丽娜)
来源:衡水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