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山东频道
生物防治不只是一项技术,更是一项解决人类未来发展问题的重大命题。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
近年来,隶属山东种业集团的山东鲁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专注于天敌与授粉昆虫研发,产品技术接连“出圈”,并探索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链与产业链协同发展新路径,在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全局中描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天敌治虫、熊蜂授粉:“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今年8月,在河北省景县王谦寺镇的酿酒高粱基地里,一场“赤眼蜂”和“玉米螟”的“战争”正在激烈上演,这是山东鲁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保科技”)为防控高粱鳞翅目害虫、用无人机投放的第四批赤眼蜂。
这个时节,是高粱作物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害虫玉米螟羽化盛期。这批来自山东的小精灵,体长约0.3-1.0毫米,它们将卵产在害虫卵中,幼虫孵化后在害虫卵内取食,将害虫消灭在卵期,其后代还会继续寄生害虫卵,“以虫治虫”,为亩酒用高粱的高质高产保驾护航。
9月26日,在鲁保科技的三楼会议室,琳琅满目的害虫天敌产品仿佛一支让敌人闻风丧胆的大军:“昆虫病原线虫”对战“韭蛆”,“小花蝽”对战“蓟马”,还有“丽蚜小蜂”对战“白粉虱”……多种天敌昆虫各司其职,共同保卫粮食和蔬菜。
漫长的农业史中,农业害虫一直是造成粮食大量减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大自然总是维持着微妙的平衡,有害虫,便有能克制它的天敌。北宋科学家沈括便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宋神宗元丰年间庆州地区秋田中一种叫做“傍不肯”的虫子,遇到害虫“子方虫”,“则以钳搏之,悉为两段。旬日子方皆尽,岁以大穰。”
如果把这些天敌巧妙地加以运用,它们就能成为病虫害防治的“精兵强将”,从而形成生物防治的一种方式——天敌昆虫。
“我们专注于‘以虫治虫’,以生物防治技术实现对植物病虫害的绿色防控,促进绿色农业产业化发展。”鲁保科技总经理刘冰拿起赤眼蜂展台上一张两指宽的卡片介绍,“这样一张赤眼蜂卡,市场售价2元钱,里面有只即将羽化的赤眼蜂,挂到玉米杆上,每亩地挂10张,一季挂两次即可。”
同时,针对农村劳动力少、人工费用高的实际,鲁保科技研发了无人机释放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目前在山东德州、济南、东营、枣庄、日照、及河南郑州、兰考、辉县、新乡等地应用,玉米螟卵被寄生率高达96%,有效控制了玉米螟为害,平均每亩可减少化学农药1公斤左右。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是我国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主产区,粮食、果菜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居全国前列。长期以来,菜农大多是用激素蘸花来授粉,耗时费工,且造成激素残留、环境污染,破坏生物多样性,影响蔬菜质量安全。
“天敌治虫、熊蜂授粉”,鲁保科技的天敌与授粉昆虫技术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的方向。。
“使用熊蜂授粉可事半功倍,而且果实果肉饱满、果汁丰富、口感好。”鲁保科技熊蜂事业部部长吴光安介绍,熊蜂具有较强适应力,可为番茄、茄子、辣椒、西甜瓜、草莓等设施果菜以及露地果树等作物授粉,可减少激素用量90%以上,授粉座果率高达98%,产量提高10%以上,大棚蔬菜平均每亩节省5-10个人工,显著提高果菜产品的商品性。
在熊蜂产品展示台上驻足观察,它们的身体上覆盖着各种颜色的浓密绒毛,包括黑色、黄色、橙色、棕色和白色,飞翔时会发出直升机般的嗡嗡声。一般1箱熊蜂可为1-2亩大棚作物或3-5亩露天果园授粉。在鲁保公司的熊蜂生产车间,一般熊蜂的培育周期为90天,年产量在3-5万群左右。
“生物防治技术是发展绿色农业的重要手段,已经成为国际上公认的农业病虫害防控的首选策略。”鲁保科技总经理刘冰介绍,生物防治利用自然界生物种间的相生相克实现针对病虫害的绿色防控,是国际上广泛提倡的“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符合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的要义。
从实验室到田间:科技创新联盟助力乡村振兴
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持续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推广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产品和技术。”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化学农药零增长行动方案。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有效防治害虫是农业生产重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5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