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河北博物院,新馆的一楼大厅内首先见到的就是北朝壁画馆。徘徊于展厅细细欣赏,这象征威严的仪仗队列、飞翔跳跃的神兽、神情温和的陶俑,在沉静的灯火下,隐约可见当年华彩翩跹、风云变幻的景象,恍惚间仿佛叫人置换了时空。而远在塞上的张家口、宣化,20世纪亦出土了大量的辽代墓葬壁画,它们以写实的姿态,演绎出辽代河北真实的民风民俗与生活百态。

茹茹公主墓《朱雀图》

北朝壁画,曹衣出水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分裂融合的发展期。北齐继承了东魏衣钵,王朝虽然短暂,却诞生了璀璨的文化。邯郸现已发掘的古代壁画中,以茹茹公主墓壁画、文宣帝高洋墓壁画为善。多年前,把持东魏的权臣高欢,挟孝静帝从洛阳迁都于邺城,就是现在的河北临漳。邺城是六朝古都,自三国始,至北周大象二年终,兴盛了近四百年,各方豪杰轮番登场。高欢可称作东魏的曹操,他祖籍河北景县,为一时权臣。年,其子高洋篡夺了东魏政权,始建北齐。北齐王朝虽然仅仅存活了27年,却先后诞生了6位皇帝,由于继承了北魏的文化体系,人们虔诚地信仰佛教,造像与壁画艺术造诣很高,传世影响深远,令后人赞叹。

在当时的北齐,洛阳东迁而来的世袭贵族、得道高僧、能工巧匠众多。《洛阳伽蓝记》载:“暨永熙多难,皇舆迁邺,诸寺僧尼,亦与时徙。”一时间邯郸一带名家云集,文化繁盛,是北方当之无愧的佛学与艺术中心。

高洋墓壁画

邺城的北齐皇族就不乏绘画高手,高澄是高洋的兄长,曾是开国皇位的第一人选,却死于非命。他平生好画,生六子。二子高孝衍,是当时著名的画家,史说他曾经在北齐衙署厅壁上画了一只苍鹰,见到的人都以为是真的,连雀鸟都十分畏惧,不敢靠近。著名的画家杨子华,常居宫中,时称“画圣”。《历代名画记》载,杨子华“尝画马于壁,夜听啼啮长鸣,如索水草;图龙于素,舒卷辄云气萦集”。唐代裴孝源著的《贞观公私画史》中,记载了邺城北宣寺、长安永福寺均存有杨子华的真迹,皆“鞍马人物为胜”。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对杨子华非常激赏,“以为古来的名手虽多,但不及他的能曲尽其妙”。

当时北齐画坛有善画斗雀的刘杀鬼、以野服柴车之风俗画闻名的田僧亮。曹仲达精于梵像与净土画,技工喻为北齐第一,与南朝“画龙点睛”的张僧繇一南一北,相提并论,曹“所画的衣褶是一种新手法,谓之‘曹衣出水’,其艺令人钦服,描绘技法,后世相传”。北齐的绘画艺术继承了北魏洛阳的古风,逐渐形成了简易标美的“疏体”,至今留存的邯郸响堂山石窟、峰峰水浴寺、涉县娲皇宫等建筑雕刻风格,无不受其影响。

高洋墓壁画

茹茹公主墓壁画和高洋墓壁画出土于磁县。这位茹茹公主来头不小,她是少数民族柔然人,与东魏政治联姻,做了权臣高欢的儿媳妇,13岁不幸亡故。也许出于政治上的需求,她死后被施以厚葬。墓室出土的平方米壁画,墓道东绘青龙,西画白虎,仪仗威严,取引导墓主人升天之意。甬道门壁绘制的朱雀,双目炯炯有神,似展翅欲飞,是不可多得的古代壁画珍品。高洋墓壁画是迄今为止发现北朝面积最大的壁画,展示了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的高超水平和巨大成就。高洋墓室中的壁画遍布飞翔的神兽,有的身插双翼,有的身形彪悍,能飞能舞,或低眉俯首,或仰身长啸,线条灵动,神采飞扬,形象又颇为卡通。自汉代以来,受神仙方士传说的影响,人们对这些神兽喜爱有加,古籍《山海经》曾载,叫雷泽的地方住着雷神,龙身而人头,每每鼓起肚子,就会响起闷雷来,是早期的神兽化身。壁画中的仪仗人物,画风简约,豪放洒脱,气宇轩昂,活脱脱北方汉子的古风。

北朝时期,河北壁画艺术大盛,并非无根之木,无源之水。魏晋南北朝以前,绘画不过是补助人伦、方便政教的工具,或只作建筑装饰。到了六朝,绘画的自由艺术始出,兴起了以美为美的艺术风尚,技法突飞猛进,限界大见扩展。河北的北朝壁画,普遍运用了线条勾勒、色彩晕染的技法,图饰隐含忍冬、镂雕莲花、联珠纹等西域之风,引领北方艺术之潮流,上追大汉之遗风,下开盛唐万千气象之先河。

高洋墓壁画中的神兽

辽墓壁画,民艺长廊

用绘画艺术来描摹生活,是中国古代由来已久的传统,除了壁画的形式,还存于陶器、木器、玉器、石雕中。前面所说的茹茹公主墓、高洋墓壁画,取意为引导墓主人升天。而在河北宣化下八里出土的辽墓壁画,则展示出一幅幅古代中国最生动的民俗画卷。

先说这里的一幅《备茶图》。被发现之前,它悄悄隐在幽深的墓室有年之久,这家墓室的主人叫张匡正。《备茶图》里的五个人物各有分工:碾茶童子专心致志用心碾茶;吹炉童子躬腰跪坐鼓吹风炉;一侧成年男子伸出了双手,意在取走热茶壶;两名姿态优雅的女侍,手捧精美的茶盏小心移步,仿佛为主人送茶。木桌上摆放着壶、盏、瓶、夹、宗、扎等茶道工具与器皿,活泼的小花狗上下跳跃,嬉戏打闹。画面以精细的线条勾勒,施以晕染,碾茶、煎茶、上茶分工协作,展示了辽代河北丰富的饮茶习俗。

辽墓《备茶图》局部

也许,像这样的饮茶之风多少颠覆了我们的想象。谁言辽地为大漠苦寒之所?宣化辽代墓室的壁画,让我们真切体验到当时中下级官吏安闲舒适的生活。

辽墓《散乐图》

中国是茶的故乡,古代饮茶的形式,简单地划分,唐为煎茶,宋为点茶,前期都是将茶饼烘烤锤碎,放入茶碾细磨,筛取茶末,而后再次细磨。唐时用水煮茶末,饮时或加盐、姜等佐料,谓之为“煎”;宋时将茶末制成膏,置茶盏中注入沸水,谓之为“点”。宋代文人还有斗茶之趣。苏轼曾著诗:前人初用茗饮时,煮之无问叶与骨。浸穷厥味臼始用,复计其初碾方出。计尽功极至于磨,信哉智者能创物。

辽墓《三老对弈图》

唐宋饮茶的形式,深深影响了辽代的饮茶习惯。辽地处塞北,“劲风多寒,随阳迁徙,岁无宁居,旷土万里”,土壤和气候极不适合茶树生长。受中原文化影响,辽国对茶的需求很大。“澶渊之盟”让宋辽的茶叶贸易得到极大发展,这幅《备茶图》,无疑佐证了当时社会稳定与贸易繁荣的史实。

另一位墓主张世卿,曾任辽国检校国子祭酒,兼监察御史、云骑尉。其子张恭谦与耶律氏通婚,是辽代“辽汉亲善”的范例。张世卿墓出土的星象图,是研究我国古代天文史的珍贵资料。

辽墓《童嬉图》局部

辽代张文藻的墓室最为有趣,除了大量华美艳丽的壁画,墓室餐桌还摆放着大小不一的瓷盘,盛着糕点、葡萄、板栗等食物。这些食物虽然历经了近千年时光,已腐蚀风干,但仍能看出来是什么。打开存放酒水的陶罐,一股酒香隐约而来,经鉴定这是辽代近千年的葡萄美酒。墓主人似乎预料到会迎来这些客人,因而早早备下佳酿美食“款待”。河北人热情好客的性情,古而有之啊!

宣化辽墓这些壁画,最难得的是以写实为主,从各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经济、文化、宗教和民族大融合。除了风俗画,壁画中还有珍贵的二十八宿、十二时和巴比伦黄道十二宫内容的星象图,其他如《散乐图》《出行图》《三老对弈图》《启门图》《花鸟图》等,皆包罗万象,写实精确,内容丰富,不愧为中国古代的“地下艺术长廊”。

(徐东坡文/供图刊于燕赵都市报年12月23日第14版)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47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